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栏 > 正文

驻村帮扶10余年,他仍主动申请留下来

时间:2023-08-25 19:27:16    来源:中国农网    

2012年,四川省营山县交通运输局航运股股长邓仲华根据组织安排担任新店镇玄真村的驻村干部。眼看工作刚有起色,脱贫攻坚的号角响起,他又被安排到新店镇千坵村驻村,当过驻村工作队员、第一书记,代理过村支书职务。


(资料图片)

2018年,千坵村顺利脱了贫,被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农业农村部等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邓仲华也被四川省委、省政府评为“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照理说,他完全可以功成身退,可他却对驻村工作“上了瘾”,谢绝了组织的轮换,拿他的话来说,“我对那里的山山水水都充满了感情,千坵村就是我的家,我愿与乡亲们一道续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接地气,农村工作“有一套”

1965年,邓仲华出生在营山县望龙湖镇(原茶盘乡)的一个农家院落,自幼在农村长大,1989年参加工作到2009年,先后辗转星火、渌井、原凉风乡、原济川乡等乡镇,担任过农技干部、副乡长、乡纪委书记等,20多年的摸爬滚打,他最清楚如何与老百姓打交道。

2014年,他来到千坵村驻村,看到大块大块的良田撂了荒,感到非常痛心,村民们告诉他:路不通,水又缺,哪个还愿意窝在乡村搞农业,即使在外面当个打工仔,也比在家修理地球强。村民熊亮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时年26岁的熊亮,年纪轻轻就在外有了自己的公司,事业风生水起,没想到与邓仲华的一次邂逅,就被他“黏”上了:“小伙子,一人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算真的富。农村也有你的大舞台,何不回来闯一闯?”可熊亮想都没想就拒绝了。

“哪有一辈子在外打工的,千坵村才是你的家。你带大家致富了,乡亲们都会感激你的。”邓仲华一次次地“软磨硬泡”,最终让熊亮动了心。流转土地20亩试种桃树和柑橘,几年后产业见效,邓仲华又给他吹起了“耳边风”,激将他又流转土地百余亩,彻底转型当了“新农人”。

有了熊亮的引路,大家纷纷效仿。几年后,村里撂荒的土地先后被利用了起来,香桃、油橄榄、花卉基地接二连三落户千坵村。昔日的千“丘”村变成了花满山、果满园,财气、人气的聚集地。

在邓仲华的引导下,熊亮入了党,进了村班子,2020年被推选为千坵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

2020年,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千坵村与原铧镆村合并成新的千坵村,由于村情民情和产业基础的差异,加之村级班子的重组,一开始,磨合并不顺利。邓仲华从中斡旋:“手心手背都是肉,以前大家各当家,现在在一起力量更强了,理应把村治理得更好才对。”邓仲华说到做到,公平公正地处理村里的各项事务,大家都服气,村班子的心重新凝聚到一起,全村一盘棋,大家干事更有激情了。

邓仲华(右)在村民家中与村民交流。

“他这个人做农村工作有一套,村里原先有几个‘犟拐拐’一直跟村班子不合拍,通过邓仲华的反复引导,终于跟到村‘两委’一条心了。”新店镇联村干部杨建军如是说。

“农村工作嘛,无非就是多跑跑路,多磨磨嘴皮子,道理讲通了,大家都通情达理,工作拧成一股绳,治村兴村就轻松多了。” 邓仲华在谈及村级治理体会时侃侃而谈。

当“配角”,为三任第一书记打下手

休闲度假哪里去?千坵村舒适又惬意,还能在农家戏院看大戏。

交通方便离城近;一年四季都有看头:春可赏花,夏可露营,秋可摘果,冬可垂钓;有吃的、有耍的、有住的。这是千坵村给外界最深的印象。

而这之前,千坵村路不通、水不通,产业发展受限。2015年开始,省发展和改革委先后下派廖淼、连宇两位优秀年轻干部驻村担任第一书记,改善基础设施、培育致富产业成为驻村帮扶的第一要务。考虑到农村工作情况复杂、外地来的第一书记人生地不熟,邓仲华主动请缨:“我是本地人,又在交通部门上班,人熟情况熟,跑腿跑路算我的。”

几年时间下来,邓仲华要么游走于各单位部门之间递交资料,要么在村组道路的建设现场督促施工,要么在村民家中调解矛盾纠纷。

修建道路要从村民朱有平的菜地经过,关键时刻朱有平却反了“疤”,“水泥路上又不能种庄稼,我们以后生活怎么办,你们可以绕道走,莫来动我的土地。”第一书记廖淼两次登门做工作,不料朱有平就是不松口。

了解到这一情况后,邓仲华主动上门跟他算起了长远账,“路修好了,大家受益,乡亲们记得你的付出,你自家上市的粮食和经济作物可以少走弯路节省力气。”在邓仲华不厌其烦的开导下,朱有平最终让出土地,道路施工得以顺利进行。

路通了,可村民们的居住条件没有得到改善。时任第一书记连宇和村班子规划修建聚居点,把较为偏远、出行不便的村民集中起来。“老家的一草一木都有感情,田地都在房子附近,我不愿搬,也不愿拆。”村民朱有德时年近60岁,对于“搬家”很是抵触。

邓仲华告诉他:“辛苦一辈子,住的还是土坯房,逢场赶集还要走几里路,儿媳上门要瘪嘴。搬到聚居点,住的是连栋别墅,各方面都配套,哪里不比你现在的条件强?”经过反复权衡,朱有德最终认了这个理。在连宇和邓仲华的带领下,村里建起了4个集中聚居点,朱有德一家也住进了新房。

2019年,省发展和改革委的胡顺路接过第一书记的接力棒后,着手继续发展乡村旅游。深度打造“千坵八景”“十二篱院”,举办“玫瑰赏花节”“白茶品鉴节”“生态采摘节”系列活动。邓仲华竭尽全力打助攻,千坵村建成了国家3A级旅游景区,一时间,名声大噪,吸粉无数,各大媒体竞相报道,成了名副其实的“网红村”。2022年,该村在南充市农业农村局、南充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等单位举行的“大美南充 最美乡村”创建活动中,被评为“农旅融合最美乡村”。

“邓股长吃得苦,农村工作经验丰富,驻村工作亏得有他在!”千坵村的三任驻村第一书记如是评价邓仲华,“虽是打助攻,实则担主力、当先锋,啃了不少‘硬骨头’。”

“第一书记和其他队员们的学识高、眼界宽、见识广,让我也学到了很多东西,比起他们倾注的心力,我这点付出算不了什么。”每当评先推优时,邓仲华总是打起退堂鼓。

促振兴,让集体经济“火起来”

8月11日,记者在千坵村园包山的山坡上看到,一幢占地约400平方米的冻库已经竣工,屋顶上架设的光伏发电板在艳阳下熠熠生辉。据邓仲华介绍,冻库和光伏发电站都是村集体经济的一部分,冻库库容为150吨,可为本村的农产品保鲜冷藏,还可为有需求的产业大户提供服务;光伏发电所生产的电量,除了供村民使用外,多余的电进入国家电网,可为村集体增收。邓仲华说,在此冻库旁边,他们已平整场地,计划修建千坵村教育培训基地和新媒体直播基地,建成投用后,“一库一站两基地”每年将为村级集体经济增加收入35万元以上。

邓仲华(左)在指导村民填写资料。

2019年,邓仲华引导千坵村成立了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全体村民人人持股。2020年,他对接四川益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流转该村土地300亩,采用“公司+专合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种上了油橄榄。“120余名村民在基地内务工,人均增收4000余元;2024年果树进入丰产期后,公司还承诺将按1:1的比例与村民们进行效益分红,届时,人均分红预计可达1000元。”邓仲华说。

2021年邓仲华再次接任千坵村第一书记,他提议村上利用集体经济的收入购买了农机设备,为周边农户提供农机服务,预计今年此项收入将超10万元。

今年3月,邓仲华牵头引进营山荣博农科花卉种植有限公司发展名贵盆景花卉。由于花卉种植期短,可以循环种植,使得村民可以长期在此务工,解决就近就业。自种植花卉以来,3个月的时间,基地已发放村民的务工费3.7万余元,随着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农户一年下来的最高务工收入可突破2万元。

“哪个基地需要人手就去哪个基地干活,一年四季都有活干,既照顾了家庭,还能增加收入,这样的日子过去想都不敢想的。”村民钟代科说,随着村里多个产业基地的相继成立,每年他家都能挣到2万元以上的收入。

如今,千坵村有了3个农字号公司,村民的腰包越来越鼓,集体经济也越来越红火。

作者:郭明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传君

标签:

相关新闻

凡本网注明“XXX(非现代青年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

热文推荐

焦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