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世界速看:著名小说家张炜书写《斑斓志》:窥探苏东坡生命和艺术的秘密

时间:2023-01-13 14:57:01    来源:华西都市报    

原标题:著名小说家张炜书写《斑斓志》:(引题)

窥探苏东坡生命和艺术的秘密(主题)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资料图】

北宋景祐三年(1037年)农历腊月十九,苏东坡出生在四川眉州。2023年1月10日(农历腊月十九),是苏东坡986岁农历生日。眉山三苏祠在当天举行了一年一度的“寿苏会”,为这位大文豪“过生日”。同时,由实施四川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承办的名人大讲堂“东坡文化季”活动也正式启幕。

在这一季中,“名人大讲堂”除了邀请专家学者,生动解读巴蜀大地历史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和当代价值、邀请名家进行沉浸式主题演讲之外,还隆重推出了苏东坡主题书单。

书单上的书目,除了苏东坡本人的作品,重点推荐了近百年来,后世学者、文人、作家从不同角度解读、诠释苏东坡的作品。位列书单上的《斑斓志》,是茅奖得主、著名小说家张炜以10余年深研之功完成的一部解读苏轼生命和艺术秘密的佳作。

作为一位卓有成就的当代作家,张炜在古典文学方面的造诣颇深。近30年来,他已创作、出版《也说李白杜甫》《陶渊明的遗产》《读诗经》《楚辞笔记》《斑斓志》《唐代五诗人》6部跟古典文学阐释相关的作品。

在众多关于苏东坡及其作品的阐释著作中,《斑斓志》的阐述角度、叙述方式独树一帜。张炜沿着苏东坡的生命轨迹寻觅,全书分7讲120余题,从“不自觉的强势”“真伪自由书”“一生刑赏”,到“从娇客到弃石”“直击沦落客”“异人三视”,最后再到“不可套语解东坡”“走不出的迷宫”,整部作品兼诗学、写作学、文学批评、作品鉴赏、历史钩沉及社会思潮溯源之综合探究,给读者呈现一个特色鲜明、五彩斑斓、“人应该生活,而不仅仅生存”的苏东坡。

一个人的诗艺与其生命密不可分。不管是解读陶渊明、苏东坡还是李白、杜甫,张炜的思路是,“回到生命本身,作品本身。不必急于对诗人的生命旅程、对关于他的作品的评价和研究搞得太清,这会不自觉地对号入座,会受他人的既成的概念化的影响,不能放空自己,结果也就很难自然流畅地、深入地抵达他的艺术世界。”

在张炜看来,人性决定诗性。诗人天生的才趣、道德感、价值观、身份和立场,构成了他们的创作基础。诗歌,是古人艺术追求的载体,亦是寻求自洽的一种生活方式,“写作者除了留下时间和历史的记录,留下生命的刻痕,也必然公开了自己,其间有多种多样的可诠释性。”

2023年1月9日,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独家对话了张炜本人。

忠于苏东坡文本

努力平实呈现其人原貌

记者:

关于苏东坡的现代阐释性作品非常多。要写出新意和深度,需要非一般功底。《斑斓志》脱颖而出,作为作者,请您分享一下思路和心得。

张炜:

这是一部个人学习的记录,记录了一些感悟和感动,一些想法,一些诗学问题。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先说一下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这本书是现代作家写苏东坡的作品中出版比较早的,流传广,影响大,对在大众读者中普及苏东坡及其艺术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这是一部才情之作,备受赞誉,且十分迷人。但是作为读者,我不得不说,林语堂笔下的苏东坡与真实的苏东坡尚有不小的距离。这是一部类似西方“传记小说”类的作品,读者切不可将书中的苏东坡当成真实的苏东坡。有好多描述,是林语堂作为一个有才华的文人、才子,依顺自己的理想去发挥和塑造出来的,其中小说化、戏剧化的冲突设计很多。他将苏东坡理想化了。真实的苏东坡不是这样的。我在《斑斓志》中遵循一个基本原则:忠于文本感受和历史史实本身,努力理解苏东坡其人其事、其情其趣,感受他过人的才华、诸多优点以及作为一个人不可避免的缺点等。我把能找到的苏东坡的所有文字都读过,包括他在朝廷里写的公文,这之后,才是关于他的大量阐述性文字。前者不要受后者的打扰。有了这个基础,诗学研究才能开始起步。

记者:

在中国几千年历史文化传统中,大文人犹如群星般璀璨。这其中,苏东坡在当代读者中,知名度和影响力是罕有匹敌的。除了他文学上的成就之外,您认为还有哪些原因?

张炜:

首先当然是苏东坡写出了为数很多的杰出作品。他的作品有一个最大的特点,真诚自然,流畅易懂,绝不佶屈聱牙。这些通俗的文字又有深度、有大才情在里面。这种既简单又深邃,自然而然脱口而出的东西,是最难的。其次,苏东坡的趣味极其广泛,是一个真正的性情中人,毫不刻板。他的人生经历有大跌宕,起伏很大,这就有了传奇性,利于口耳相传。这些,导致苏东坡其人其文得到了超出一般的广泛传播,影响力越来越大。苏东坡人文修养很好,是个天才的个案,而所有的“个案”,都是难以分析的。比如他随手写了那么多,日常打趣也记下来,这些稍稍芜杂的文字里面,都能挑出好东西。西方的毕加索也是这样,修养和个人才华的高度注定了,他们这样的人就算随手掷下,水准也不会太差,也会别有洞天。不管是苏东坡还是毕加索,大艺术家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用笔不紧张,比一般人更有松弛感,说到底就是更能专注于“自我”。他们的游戏精神,是生命质地决定的。作家只有在活泼和放松的时候,才能释放出严肃的时候释放不出来的另一种灵动与能量。

记者:

作为一个当代文学写作者,您从苏东坡那里获得了哪些营养?

张炜:

苏东坡对我影响很大。我着迷于他守住“自我”的能力。守住自己的趣味,不被潮流所左右。苏东坡不管是做人还是为文,都在努力地、自然地守住“自我”。他喜欢的东西,一定会尽力维护,而不是简单地舍弃。第二,苏东坡身上体现出来一种对日常具体生活的热爱,这很了不起。他的心没有被世俗功利遮蔽。当很大的官,也无官腔套语,能像孩子一样天真。这种纯洁不仅是一种性格,更是一种优越的生命品质。不曾丢失或尽可能保存生命的天真,其实就是保存生命的元气。第三,在写作方面,他没有专业人士那么强的功利性,不紧张,很放松,跟着自己的心志趣味。这是十分了不起的。他的写作或创作只是心志才趣的驱使,这就避免了功利心和机会主义。在我看来,文学投机心理是现代写作者的不治之症。

记者:

对于不是专业从事文学创作的普通读者,您建议该怎么更好地阅读苏东坡、走进苏东坡的世界?

张炜:

尽量自己去读苏东坡的作品,不要太多地听从他人的话,特别是一些通俗性的介绍文字。看多了他的作品,回头再和别人交流,这样更好。艾略特有句名言:“在读一位诗人的作品之前,对诗人及其作品了解得越少越好。”意思是不要对号入座,不要受他人的观念影响,最大限度地以生命对生命的正常、平等的态度,去欣赏和理解作品本身。因为不少人看苏东坡,先去看林语堂或其他人笔下的苏东坡是怎样的,这就容易被灌输一系列的印象和定见,把他人塑造出来的苏东坡,当成了真实的苏东坡。这就差大了。这里,也包括我的关于苏东坡的文字,读者读苏东坡的原著多了,待有了独见之后,再找来读,我们交流,这样会更好。我怕影响他们的独立见解、影响他们的正常欣赏。

不是一本苏东坡传记

而是分析他的文学和生命秘密

记者:

我发现您对苏东坡的解读,主要侧重的是窥探、分析苏东坡的文学和生命的秘密,有很多文学角度。

张炜:

一些人想从我这本书中看到一个历史人物的故事、一本趣谈或作品赏读,是文不对题的。这不是一本苏东坡传记,也不是通俗讲析读物。它的学术成色和深度怎样是一回事,但从类别上看属于诗学研究。此书面对苏东坡这个独特的生命个体、天才个案,探究一些写作学问题、诗学问题。一个人的诗文与其生命是结合在一起的,文学的奥秘其实不过是生命的奥秘,没有其他。

记者:

您去过眉山三苏祠?对那个地方的地理环境有感觉吗?

张炜:

专门去过两次。对那个空间很有感觉。期待下次有机会再去。

记者:

阐释他人的过程,也是完成自我的过程。可以想象得到,您从他们身上获得营养,再转化到自己的创作当中。您自己意识到了这一点吗?

张炜:

我深深感到,如果没有中国古典文学对我这些年的影响,就写不出《不践约书》《铁与绸》,也写不出《河湾》《橘颂》这一类作品。它们是我长途跋涉之后的抵达,甘辛自知。

记者:

很多作家在创作达到了一定高度后,再往上走是很难的,尤其是语言面貌容易停留在原地。但您能突破这一点,非常不容易。

张炜:

我也说不上突破,只想在语言上往前。语言老套了,不再更新和生长了,思想也就固化和僵化了。这是创作的衰颓,应尽量避免这样的情形发生。

标签: 华西都市报 作为一个

相关新闻

凡本网注明“XXX(非现代青年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

热文推荐

焦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