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人工智能为电影修复带来了什么
近日启动的“经典香港电影修复计划”,计划将100部香港老电影修复至4K版本。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电影修复流程繁杂琐碎。过去,一位经验丰富的修复师需要1个月的时间,才可以修复完成一部影片,而这次修复百部香港老片将使用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这将极大地提升电影修复效率,同时进一步优化影片的画质,为观众带来超高清的观影沉浸感。
传统的修复方法更多关注光影、色彩、美学等,而人工智能修复,可以从清晰度、流畅度等方面提升老片的画面质量。那么,人工智能是如何介入电影修复的?
由于拍摄设备、存储方式等方面的限制,老电影往往带有严重的胶片噪声且分辨率较低。此外,由于拍摄年代和拍摄方式等的不同,老电影的画面质量也参差不齐,很多画面模糊不清。
提升影片的清晰度,须修复模糊的画面。去模糊的难点在于,模糊的类型多种多样。在拍摄、储存、拷贝翻印、胶片数字化以及压制导出的过程中,都可能产生模糊损伤,这导致模糊问题成因复杂,修复人员通常难以获得精准的“模糊核”。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从低质数据中抽取不同程度的模糊视频,利用相关统计方法进行真实的“模糊核”估计,并通过主观验证进一步筛选“模糊核”的类型。同时,在自建的高清影视数据集上,生成“模糊—清晰”匹配数据对来训练机器学习从低质到高清的潜在的映射关系。这样就能快速分辨出不同影片、不同画面模糊的原因,进而提升修复效率。
在老电影修复中,电影中的人像需要重点关注和优化。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使用基于生成式的人像修复模块,在保持人像真实特征的前提下,可以进行高清五官重建。对低分辨率、多次压缩损伤以及拍摄环境(如暗场景和拍摄过程抖动)等造成的模糊、失焦、噪声、马赛克等画质损伤,都能有效解决。
在这次100部经典港片的修复中,人工智能还为我们提供了老旧人像修复和人像超清化等不同的人像解决方案。对于低质量的人像,我们优化了人像模型在时域上的清晰度和稳定性,对不同大小的人脸(近景/中景/远景)、不同姿态角度的人脸(侧脸/俯视/仰视)、不同遮挡程度的人脸都有较好的修复增强效果。对于一些中高质量的人像,我们使用人像超清模块,优化五官清晰度,最大限度还原睫毛、眉毛、发丝和肤质等脸部细节,修复结果更有质感。
很多老电影由于胶片保存不当出现褪色情况,画面存在色偏。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对其进行色彩校正,还原符合电影美学风格的色彩。借助人工智能技术,修复人员可以设计出符合电影美学标准的色彩校正方案。具体做法是,对影片内容进行场景分割,使用深度学习方案逐帧学习其色彩校正矩阵;针对帧间一致性问题,则按场景计算出色彩校正矩阵的均值;对同一场景,使用同一套色彩校正矩阵进行处理,从而得到稳定的校正结果。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还能提升老电影的流畅度。比如,一些武打片中,有很多人物快速运动的场景。当画面帧与帧间运动较大,超过一定范围时,光流就会估计不准确,容易产生拖影。利用智能插帧算法,通过对前后帧的内容进行光流估计,并根据光流信息将前后帧像素都转换到中间帧,然后进行整合,生成中间帧,提升视频帧率,这样就可以减少观众观看时的卡顿感。
一些老电影的胶片,由于保存不当,容易出现脏点、污渍和霉斑,呈现在画面上就是大块不规则形状的阴影,既破坏了画面的完整性,也会影响观众的观影体验。对于这些瑕疵,可以首先用去噪点和去划痕等算法批量处理,同时辅以人工二次校验,对误伤画面的部分进行优化,这既提高了修复处理的速度,同时也保证了修复的精准性。
此外,受限于拍摄时的设备和技术,早期的香港武打片会有不少穿帮镜头,如画面出现威亚线。以往这种情况,只能依赖手工逐帧消除,而人工智能算法可以自动识别到威亚的位置并进行擦除。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次100部港片修复项目中,我们首次使用了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视觉大模型。在更广阔的数据规模、更庞大的模型参数、更丰富的算力的加持下,大模型显示出远超以往算法的生成能力,生成内容的纹理细节更逼真、效果更自然。
针对老片修复的具体场景,我们还对AIGC视觉大模型进行了生成质量、视频任务和推理效率方面的算法优化,有效提升了修复质量。相信随着大模型技术的持续发展,人工智能将在老电影修复以及经典文化传承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作者:赵世杰,系火山引擎多媒体实验室研究员)
标签:
上一篇:第五届中华传统晒书大会在孔子故里举行 专家共探新时代古籍保护
下一篇:最后一页
凡本网注明“XXX(非现代青年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原标题:人工智能为电影修复带来了什么近日启动的“经典香港电影修复计
2023-08-23 10:55
原标题:第五届中华传统晒书大会在孔子故里举行专家共探新时代古籍保护
2023-08-23 11:07
原标题:江苏兴化发现距今约7000年的新石器遗址新华社南京8月22日电(
2023-08-23 10:04
原标题:沈阳故宫举办“七夕”文化活动讲述传统习俗中新网沈阳8月22日
2023-08-23 10:04
原标题:“戈多”变“多哥”本土化剧名展现全新解读(引题) 人艺新作
2023-08-23 09:53
原标题:点亮一颗颗童心(主题)——2023年暑期儿童戏剧观察(副题)光
2023-08-23 10:06
原标题:王跃文谈新作《家山》:书写所有中国人的家山中新网佛山8月22
2023-08-23 09:59
原标题:牛郎织女的前世今生霜见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经过数千年的流传,
2023-08-23 09:00
原标题:对话茅盾文学奖得主东西:写作是理想,也是事业中新网北京8月2
2023-08-23 08:57
原标题:票价高被吐槽,看电影成“奢侈消费”了吗?澎湃特约评论员夏研
2023-08-23 09:01
原标题:中国国家博物馆入藏西汉河平元年铜鋞中新网北京8月22日电(记者
2023-08-23 08:53
原标题:第七届希望颂—全国青少年书画艺术大展在山东曲阜开幕中新网山
2023-08-23 08:56
原标题:关于牛郎织女反转再反转的故事今天是七夕,咱们来聊聊牛郎织女
2023-08-23 07:58
原标题:消失的字幕组,“情怀已死”?王臻儒近日,电影《孤注一掷》正
2023-08-23 08:00
原标题:七夕小知识:为何流行吃“巧果”?中新网北京8月22日电(记者
2023-08-23 08:04
原标题:当年19 9元的电影票哪去了?今年的暑期档口碑、票房双丰收,但
2023-08-22 17:04
原标题:内蒙古发现龙形蚌饰填补红山文化早期龙形象空白中新网呼和浩特
2023-08-22 17:03
原标题:“情绪价值”为票房助力齐鲁晚报记者宋说电影暑期档内,爆款国
2023-08-22 16:56
原标题:“一家人看场电影花了400多”低价电影票为何难觅踪影?【民生
2023-08-22 17:01
原标题:胡歌自称五年内或不再拍戏,你怎么看?8月21日深夜,胡歌突然
2023-08-22 16:56
原标题:故宫博物院首部音乐儿童剧《甪端》开启全国巡演大幕中新网北京
2023-08-22 15:55
原标题:亲子阅读、非遗体验、展览演出……(引题)暑期怀柔各类阅读空
2023-08-22 14:58
原标题:沿着大运河看中国|为千年运河文化谱写工业发展篇章为了保护传
2023-08-22 14:03
原标题:沿着大运河看中国|江苏常州:让工业遗产活在当下中国青年报客
2023-08-22 14:00
原标题:《阅古楼御刻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新书发布中新网北京8月21日
2023-08-22 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