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相关资料图)
王跃文谈新作《家山》:书写所有中国人的家山
中新网佛山8月22日电
中新网记者 程景伟
“每个中国人心目中都有一座家山,我写的是所有中国人的家山。”知名作家王跃文近日携新作《家山》亮相首届佛山悦读节,在佛山岭南金融博物馆与百余位读者见面,并围绕长篇小说创作方法这一话题,与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柠展开对谈。
王跃文的长篇小说《家山》首发于2022年《当代》第6期,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联合出版。小说以现实主义的笔触工笔细描历史巨变中大湘西沙湾村春种秋收的日常生活,关注大时代风起云涌中普通人的命运逻辑,涉及家族血亲、婚丧嫁娶的文化与习俗,私塾新学、农田水利的开办与兴建等方方面面,延展出一部社会生活史、乡村民俗史,更是时代变迁史。
在此次活动现场,王跃文介绍:“《家山》是我的第八部长篇小说,和以往不同的是,这部小说的创作,唤醒了我全部的故乡记忆,包括乡村历史记忆、血缘亲情记忆、人文自然记忆和文化审美记忆。”
《家山》的小说故事和人物有大量原型。王跃文在湖南漫水村出生、成长,一直到十九岁才离开。漫水村旧时有户人家败落,三个儿子成了孤儿,老大老二出门自谋生路,老三年纪太小,就被一位乡绅收养了。《家山》里写佑德公收养有喜,便是从这个真实故事来的。
“佑德公的儿子陈绍夫的原型,是我村上的黄埔军校毕业生王禹夫。小说里的地下党员陈齐峰的原型则是我族上的伯父王楚伟......”王跃文表示,《家山》四十余万字,涉及到乡村社会形形色色的人物,这种人物都和自己的乡土记忆密不可分。
而在民俗文化层面,王跃文也通过《家山》中对中国社会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入挖掘,特别是对其在乡间的遗存、保留、发展等进行了比较精准的描述。他表示,乡村的风俗、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方式、人们遇到问题的处理方式等等,都蕴含着深层次的文化背景,这些都在小说中得到了呈现。
在语言上,王跃文也用力颇深。他分享道,《家山》在叙事过程中特别注重语言的自然流淌,“知识分子在一起说读书人的话,读书写信就用书面的语言,跟随表达的需要自然转换”。同时,《家山》中还运用了许多精彩的湖南方言表达。王跃文认为,如果不让故事中的人物以家乡话来表达,便不能真实反映出乡亲们的内心情感,也不能表现出湖湘地区传统的乡村生活方式。这是王跃文在作品表达上的再一次成功尝试。
在活动现场,张柠分享了阅读《家山》的心得体会:“我特别喜欢书名‘家山’,这个词对中国人来说本身就含有深意。”张柠认为,中国人的情感和思维始终有一个原点,无论行至何处,都会往这个原点回望。“为什么我们会说‘家山’,而不是‘家水’呢?因为水是变化的。传统的乡土文明安土重迁、害怕变化,‘家山’两个字自带一种永恒感。”他说。
标签:
凡本网注明“XXX(非现代青年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原标题:王跃文谈新作《家山》:书写所有中国人的家山中新网佛山8月22
2023-08-23 09:59
原标题:牛郎织女的前世今生霜见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经过数千年的流传,
2023-08-23 09:00
原标题:对话茅盾文学奖得主东西:写作是理想,也是事业中新网北京8月2
2023-08-23 08:57
原标题:票价高被吐槽,看电影成“奢侈消费”了吗?澎湃特约评论员夏研
2023-08-23 09:01
原标题:中国国家博物馆入藏西汉河平元年铜鋞中新网北京8月22日电(记者
2023-08-23 08:53
原标题:第七届希望颂—全国青少年书画艺术大展在山东曲阜开幕中新网山
2023-08-23 08:56
原标题:关于牛郎织女反转再反转的故事今天是七夕,咱们来聊聊牛郎织女
2023-08-23 07:58
原标题:消失的字幕组,“情怀已死”?王臻儒近日,电影《孤注一掷》正
2023-08-23 08:00
原标题:七夕小知识:为何流行吃“巧果”?中新网北京8月22日电(记者
2023-08-23 08:04
原标题:当年19 9元的电影票哪去了?今年的暑期档口碑、票房双丰收,但
2023-08-22 17:04
原标题:内蒙古发现龙形蚌饰填补红山文化早期龙形象空白中新网呼和浩特
2023-08-22 17:03
原标题:“情绪价值”为票房助力齐鲁晚报记者宋说电影暑期档内,爆款国
2023-08-22 16:56
原标题:“一家人看场电影花了400多”低价电影票为何难觅踪影?【民生
2023-08-22 17:01
原标题:胡歌自称五年内或不再拍戏,你怎么看?8月21日深夜,胡歌突然
2023-08-22 16:56
原标题:故宫博物院首部音乐儿童剧《甪端》开启全国巡演大幕中新网北京
2023-08-22 15:55
原标题:亲子阅读、非遗体验、展览演出……(引题)暑期怀柔各类阅读空
2023-08-22 14:58
原标题:沿着大运河看中国|为千年运河文化谱写工业发展篇章为了保护传
2023-08-22 14:03
原标题:沿着大运河看中国|江苏常州:让工业遗产活在当下中国青年报客
2023-08-22 14:00
原标题:《阅古楼御刻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新书发布中新网北京8月21日
2023-08-22 14:01
原标题:中外文保工作者发布“宣言”吁石窟寺保护国际交流合作中新社重
2023-08-22 14:03
原标题:游长江登武当进古城(引题)两岸青年探秘荆楚历史文化(主题)
2023-08-22 14:06
原标题:“诗歌高铁”促进“高铁+”文化传播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李娜通
2023-08-22 11:59
原标题:歌手演唱会仅举办首场,就有完整版视频被上传网络(引题)观众
2023-08-22 09:58
原标题:首届中国(唐河)李季诗歌奖颁奖成功举行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2023-08-22 10:06
原标题:纪录片《食在云南》上线开启轻量有“梗”的铁路美食之旅中新网
2023-08-22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