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有一种厚实,叫感恩;
(资料图片)
有一种美丽,叫中药;
有一种力量,叫武术;
有一种传承,叫文化。
那张脸很平凡,走上街没有多少人会注意他;那张脸很特殊,凝聚着传统中医、中国武术、五行取名于一体的文化;那张脸很智慧,当我寻找一些创意灵感时,我总能看见他,那是姥爷的执着的脸。
每个人的童年都有黑白灰,我小时候身体及其虚弱,而父母又忙于工作,所以我一直在姥爷身边生活,听着他讲以前的故事,直到上小学。可以说,我的童年都是在苦涩的中药的气味中熬过的。现在我还记得店里的一切:浅绿色的木制药柜,一格一格的;高大的玻璃台面,姥爷戴着老花镜,一脸认真地写药方,并不时和病人说些什么;还有那小小的称——我的玩具,上面还残留着药材清香的气味。
我常常坐在小板凳上,看姥爷穿梭于柜台之间,满脸严肃,阳光为他都上金边,我看得到他额头上细细的汗液和他眼底的虔诚与温柔。这些药大概是姥爷的宝贝吧!我想着。
再大一些,姥爷会抱着我,教我辨认药材,那时的姥爷笑容满面,音调是平平缓缓的,仿佛任何人和事也不能打扰我们。不变的是他眼中的光芒。慢慢地,我知道了,那是白芷,这是豆蔻,那一种叫连翘……,姥爷还会讲它们的功效,可惜我那时只是马马虎虎就过去了。我的感觉是:这些药的名字真好听,说不定是仙子变成的,爷爷也喜欢仙子呢,哈哈!当我长大后和姥爷说起时,我们都大笑起来,笑中又有一种满足感——这么多年了,他仍执着于此,我真心为姥爷高兴,还有一种感动从我心里溢出。
所谓武源于医也成于医。“你姥爷去浙江省参加武术比赛得了一等奖啦!”我一进外婆家门,外婆便笑盈盈地指着奖状对我说。那份惊喜我难以用言语表达,我只记着高兴。那时我才回忆起,姥爷每天早上四点多就出门锻炼,时不时在电脑里看一些别的门派讲拳法的视频。这一两年来政府部门开展了许多武术比赛和武术表演的活动,姥爷六岁时跟太姥爷学武术,一直到现在六十多岁坚持每天早上早起去公园练习中国南拳,风雨无阻,把十八般武艺练得出神入化,刚好在这大力挖掘传统文化的时期把中国武术发扬光大。现在他成了江南南拳刚柔武术协会的会长,常常带着众弟子参加市、县里的武术表演。他有很多弟子,除了清晨一起去练武外,有些到现在还会常来家里坐坐。他的左边额头上有一块不大不小的黑色的疤,因为小时候饿肚子饿得实在受不了了,就爬上灶头找吃的,然后就掉下来了,鲜血直流,太姥姥赶忙从烟囱里抓了一把黑色的灰抹在他的额头上,血止住了,然后就留下了直径大约两厘米的疤。为了健身强体,从小便开始跟着太姥爷学习南拳。
那时村里也常常有跌打扭伤的人,他从太姥爷那里学会了制作扭伤药,以前养很多的鸡,把鸡窝笼里的鸡屎扫出来晒干,用火烧成灰,用筛子筛出细的跟另外一种香按一定比例搅拌。周边几个村里谁家手或脚扭伤了,就来拿一把过去,将老酒烧沸把药粉糊成膏状,摘一片丝瓜叶,用布裹上,几天后就好了。在我们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有许多神奇的故事,就连植物、动物的灰也能发挥特殊的作用,给老百姓的生活带来一片宁静和安逸。
也许因为这些缘故,姥爷一直很喜欢中医,年轻时白天干活,晚上自学中医,摘录了很多笔记,虽然没派上什么用场,但还是一直坚持学习,太姥爷留下几本药学的书都被他翻破了。后来让小舅舅去读中医专业,现在他成了执业医师,家里也开了一家很大的药店,姥爷刚好英雄有用武之地。太姥爷留下的一本中医秘笈里的很多药方经过姥爷的临床应用,再经过小舅舅结合现代中医,对药方进行改良,治好了很多人的病。就像当年的扭伤药,现在肯定找不到原材料了,小舅舅就用更好的活血散瘀的药粉来替代。也感恩于这个时代,让中国传统中医养生和武术文化得以传承和创新。
药店里的人川流不息,有些是姥爷的弟子或太爷爷的弟子来切磋武艺,有些是来抓药治病,还有一些特殊的客人,他们是为自己的孩子或店铺或公司取名字而来。原来姥爷还懂金木水火土五行,多少笔画的字对应着哪一行,根据相生相克的原理,免费给他们取一个吉利而好听的名字。在老百姓看来,这些都是很准的,也许因为在他们的心底一开始就注入了必胜的信念。
我可以看见,姥爷苍老的皮肤也遮不住的精气神与自信,不大的眼睛里闪烁的熠熠光辉,像注视药材一样,那是名为“热爱”的光芒!那是名为“坚持”的光芒!那是名为“感恩”的光芒!那是名为“继承与创新”的光芒!每每我想放弃时,就可以看见他的脸,那是一张在困难中不断创新的脸,给予我新生的力量,在黑夜中为我亮起不是特别明亮却已足够的光,让我沿着上一代人依稀的足迹披荆斩棘,重新开辟一片新的天地。
标签:
凡本网注明“XXX(非现代青年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原标题:《灌篮高手》成内地影史日本动画电影首周票房冠军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李丽根据猫眼专业版数据,电影
2023-04-24 15:46
原标题:全国音乐大擂台精彩连连——(引题) 欢歌一曲曲掌声一阵阵(主题)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农新瑜在《天
2023-04-24 15:56
原标题:影片《长空之王》在京首映天津日报北京电(记者张钢)电影《长空之王》昨日在京举办首映礼,导演刘
2023-04-24 15:55
原标题:张国荣梅艳芳是“绝配”北京晚报记者袁云儿传奇演员张国荣、梅艳芳去世20年后,电影《胭脂扣》的主
2023-04-24 15:45
原标题:第十三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短视频单元终审评委团公布记者从第十三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组委会获悉,第十三
2023-04-24 14:41
原标题:《隐秘的角落》原著改编舞台剧《坏小孩》悬疑之下闪烁心理的幽光中新网北京4月24日电(记者应妮)由
2023-04-24 14:35
原标题:凭借《煎熬》一曲成名,4月29日在广州中央车站“痛快开麦”(引题) 李佳薇:卖房子很开心但我更
2023-04-24 14:46
原标题:成功挑战体育馆演出(引题) 康姆士乐队巡演首站收官(主题)4月22日晚,人气乐队康姆士《范艾伦
2023-04-24 14:42
原标题:陈凯歌:倾全力拍好《志愿军》北京晚报记者王金跃由陈凯歌执导的抗美援朝战争巨制《志愿军:雄兵出
2023-04-24 14:54
原标题:曹禺剧院春日演出季开启(主题)演出形式丰富多样持续至5月底(副题)今晚报讯(记者王洋)记者昨
2023-04-24 11:37
原标题:“新京味作品”方清平《越冷越幽默》出版发行“书香京城·悦读春天”,在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为助
2023-04-24 11:39
原标题:打造“爱阅之城”,公共图书馆何为(主题)2023上海公共图书馆服务宣传周近500场活动拉近市民与阅
2023-04-24 11:44
原标题:读书行动纳入“双减”“减”出阅读时间空间(主题)上海市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启动(副题)文汇报讯
2023-04-24 10:37
原标题:“白玉兰”花香四溢,而“根”扎在百姓中(主题)获奖演员们第一时间送戏到嘉定松江基层观众面前(
2023-04-24 10:53
原标题:读书行动纳入“双减”“减”出阅读时间空间(主题)“触摸逆光让世界阅读中国——无障碍国际文化交
2023-04-24 10:51
原标题:首次聚焦新时代试飞员群体,上海出品电影《长空之王》昨在北京首映,本报独家专访导演、编剧刘晓世
2023-04-24 10:35
原标题:汇集国内外优秀作品三个月里上演14场舞剧演出(引题) 天津大剧院幻境舞蹈季启幕(主题)今晚报讯
2023-04-24 10:54
原标题:北京人艺:培养德艺兼备的表演人才从前辈艺术家手中接过崭新的《北京人艺演员谈表演》一书,青年演
2023-04-24 09:34
原标题:芳华易逝哀矜永在(主题)送别《三联生活周刊》原主笔王星(副题)4月19日北京时间15点47分,《三
2023-04-24 09:45
原标题:《北京2022》定档5月19日北京青年报记者周学帅共襄冰雪荣耀,见证冬奥奇迹。由张艺谋监制、陆川执
2023-04-24 09:38
原标题:“天路”激活乡村文旅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邵玉姿清晨,天刚蒙蒙亮,河北省井陉县霍家庄村“红薯哥”
2023-04-24 09:40
原标题:中国科协举办“美丽中国绿色奇迹”生态文明建设专题展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黄哲雯4月22日是世界地
2023-04-24 09:51
原标题:世界读书日书香满中国4月23日,在由株洲西发往上海虹桥的G1348次列车上,广铁集团长沙客运段动二车
2023-04-24 08:35
原标题:国图推出“4·23世界读书日”系列活动(引题) 共享阅读文化盛宴(主题)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黄敬
2023-04-24 08:49
原标题:“新时代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展演”好戏连台人民日报北京4月23日电(记者郑海鸥)近期,由文化和旅游
2023-04-24 0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