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栏 > 正文

观察:陕西推进乡村治理实践探索的“五个一”

时间:2022-12-15 15:59:26    来源:中国农网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近年来,陕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和治理能力提升,不断完善制度框架,深化典型引路,开展试点示范,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逐步健全,乡村治理能力显著提高。全省16859个村全面完成换届选举,99.3%的村实现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919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得到有效整顿,90个村被列为国省两级村级议事协商创新试验试点单位,142个村(社区)被司法部、民政部命名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24856个人民调解组织持续发挥矛盾纠纷化解前哨监督作用。

构架了一套体制机制。2019年6月,中办、国办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建立完善工作体制机制。一是建立政策体系机制。省委省政府下发《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若干措施》,召开全省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工作现场会,明确了乡村治理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保障机制。省委农办、省农业农村厅、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民政厅、省司法厅等6部门联合部署了全省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工作,确定了试点目标、内容和措施。二是建立组织领导机制。将乡村治理纳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大盘子”,在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下建立由省委农村工作部门牵头抓总,组织、宣传、政法、公安、民政、司法、农业农村等相关部门组成的工作机制,统筹谋划,协调推进。三是建立考核监督机制。把乡村治理工作列入乡村振兴考核,将乡村治理体系建设作为各市(区)党委每年向省委省政府报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也作为每年市县乡三级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推动层层落实责任。四是建立宣传培训机制。聘请23名乡村治理领域专家教授为陕西省农村合作经济指导专家智库成员,精准指导乡村治理工作。2022年,启动“耕耘者”振兴计划,用3年面向基层、面向一线,集中培育乡村治理骨干带头人,培育一批、带动一片。

确立了一批试点县区。汉阴县、留坝县、凤县、榆林市榆阳区和杨凌示范区杨陵区5个县区被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民政部、司法部确定为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国家试点县区,西安市阎良区、长安区、礼泉县等16个县区被确定为省级试点县区。3年的试点工作,各试点县区坚持党的领导、农民主体、“三治”结合、多方协同、突出重点,聚焦探索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体制、乡村治理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机制、完善乡村治理组织体系、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路径等八方面的内容开展试点,持续探索乡村治理陕西路径,并取得明显成效,受到中央农办表扬。

创建了一批示范村镇。为促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健全乡村治理体系,培育乡村治理典型,发挥辐射和示范带动作用,省委、省政府统筹关中、陕南和陕北的不同地域风貌和乡村实际,在全省部署开展乡村治理示范村、示范镇创建工作。按照乡村治理工作机制健全、基层管理服务便捷高效、农村公共事务监督有效、乡村社会成效明显的标准创建示范镇,已获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等部门认定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镇6个,省委农办、省农业农村厅等部门认定的省级乡村治理示范镇33个。按照村党组织领导有力、村民自治依法规范、法治理念深入人心、文化道德形成新风、乡村发展充满活力、农村社会安定有序的标准创建示范村,已获国家和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63个、103个。各示范村镇保障乡村治理的人财物,提高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公共安全水平,健全民主监督管理制度,规范村规民约,弘扬文化道德新风,创新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格局逐步形成,乡村发展充满活力,村容村貌整洁优美,社会秩序良好,产业兴旺,达到了“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效果,打造了乡村治理的陕西名片。

推介了一批典型案例。总结各地试点示范经验,提炼乡村治理典型模式,全方位、多渠道、高标准向国家部委推送信息稿件180余件,梳理典型案例230余个,其中汉阴县“三线两化一平台”、旬阳县“说论亮”、留坝县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提升乡村治理能力等模式入选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同时编印《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陕西篇》《全省乡村治理试点示范经验材料选编》,持续推介乡村治理陕西经验。

夯实了一批治理手段。面对“硬办法不能用、软办法不顶用、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的治理难题,各地积极探索,推进乡村治理的有效方式。一是深入推进积分制。发挥群团组织参与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作用,联合扶贫、妇联等部门在乡村治理中推广应用积分制,把环境卫生、社会治安、公益美德等农民群众日常行为逐项量化为积分指标,积分还可以用积分兑换生产生活用具用品,调动了农民主动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实现了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最大程度发挥多方主体共同参与作用,最大限度释放积分管理推广应用价值,最大效应激活典型案例引领带动效应。榆林市榆阳区大河塔镇利用积分制评选“栓正人家”,激发村、组、户、党员干部、驻地企业争当“拴正”,社会风气向好,经济发展加快,农村改革推进迅速,累计增加村集体收入约2亿元,壮大了集体经济,激活了治理“活水”,建立了乡村治理促进经济发展的新路径。二是全面探索清单制。坚持乡村治理服务乡村经济发展的原则,省上下发《关于在乡村治理中推广运用清单制有关工作的通知》,建立公共事务清单,减轻乡镇政府和村级组织行政负担,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便民服务体系。宝鸡市凤县建立村级“小微权力”事项清单和村级班子主要负责人责任清单,将就业、社保、扶贫等12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服务审批事项清单化,明确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公共服务事项清单,实现了县镇村全覆盖,成为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集体经济收入“空壳村”全部清零,10万元以上村30多个。三是扎实落实网格化。在基层综合治理网格的基础上,丰富网格内容,拓展网格功能,推行综合网格模式,建立一张网(基础网格)、做到三融合(各类网格与基础网格相互融合、各类网格员职责相互融合、各部门网格处置力量相互融合)、实现“五化”(网格实体化、队伍专业化、运行规范化、数据共享化、系统智能化),事项入格,配网格员,辖区内全覆盖、全方位、全过程动态管理和服务。商洛市镇安县针对仅靠组长一人管理面积过大管不全、力量不足管不细、居住分散管不好的问题,将村民小组划分为若干个小片区,将区域内人、地、事、物、组织等要素和服务事项全部纳入片区网格,构建网格体系,找准了乡村治理助推乡村振兴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实现了农民富、乡风好、治理活的目标。四是加快试点数字化。为推动数字农业农村发展,在大荔、杨陵区、柞水县、佛坪等4县区开展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工作,结合省情打造西安市高陵区、眉县、武功县等10个数字乡村示范县区,明确完善乡村治理新模式等7大试点任务,提升乡村治理智能化、精细化、专业化水平。西安市高陵区何村推进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建成启用全区首个数字乡村管理平台,涵盖“村概况”“村党建”“村服务”“村产业”等板块,涉及群众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数字赋能乡村治理进一步巩固了何村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西北大棚“第一村”的地位,2021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325万元,高出全区平均水平5877元。

作者:马岚 张旭锋

标签: 集体经济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新闻

凡本网注明“XXX(非现代青年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

热文推荐

焦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