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芬芳叫葛色天香,有一种念想叫葛根情怀。
它的一枝一叶,一晴一雨,每每牵动我的挂念。
(相关资料图)
它的每一步发展,每一个喜讯,总渗透着我深深的情怀。
那一年的初冬,我们来到了藤州北面一个叫“和平”的乡镇。辽阔的田野,一眼望不到边,满眼都是丰收景象,葛农正采挖葛根,大地洋溢着丰收的喜悦,遍地飘逸着葛根特有的清香味道。
近看,平整的土地上一垄又一垄的泥土,被堆成一个又一个大大的土堆,每株葛根苗用小竹杆撑起来,站立在垄起的土堆上,一行行就像一排排士兵在站岗放哨,是那么整齐划一,精神抖擞。远看,亭亭玉立的枝条是多么细长,多么柔软,迎风飘曳,身姿曼妙而又气势非凡,犹如广场上一排排列队表演的舞者,夹杂着葛农的欢声笑语,极像一个盛大的歌舞会,欢迎我们的到来。这样的场景是我从前无法想象的,今日却在这里领略到了。望着眼前一大片一大片的葛根地,我不禁感叹葛农的伟大,也想起了家乡的葛根,想起了我快乐的童年,还有我对葛根深深的爱恋。
记忆中,我老家的村头巷尾的屋檐下、篱笆旁都会有几株野生的葛根,藤蔓爬满了泥墙,有的攀到棚顶上,郁郁葱葱。小时候,我们会摘葛叶去喂牛,那是上等的好饲料,也会把葛叶撒到池塘里,引得鱼儿活蹦乱跳。我与小伙伴还会用葛的藤蔓编织成草帽戴在头上,学着电影里的游击队的样子,拿一支用树枝做成的“红缨枪”去“杀鬼子”。就这样,一条葛根藤蔓就满足了一个孩子简单的快乐。每当大暑天气,孩子们多会全身长满痱子,大人便会剪一些葛根藤煮水给小孩洗澡,这就是小时候记忆中的灵丹妙药。
在和平镇,我得以领略悠久的历史和风土人情。和平镇依山傍水,钟灵毓秀,静静流淌的母亲河——屯江穿镇而过,生生不息。在和平,不仅有历经200余年风霜雨雪仍完整无缺的文笔塔(亦称文昌阁),还是70多年前藤州大地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的地方,积淀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平的葛根大面积种植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农民们利用当地红壤沙质土壤泥土松软,种出来的葛根个大、皮薄、质嫩、粉多、无渣、味甘等优势,大力发展葛根种植,并探索、创造出“粉葛-香芋”“粉葛-花生”“粉葛-大豆”“粉葛-蔬菜”等多种作物、多层次、多时序的立体交叉种植模式,目前种植面积达4万亩,种植面积和年产量约占全国的1/6,成为中国最大的葛根(粉葛)生产基地。
葛根素有“南葛北参”的美誉,主要的食用、药用部位是它的根(块茎),于是就称之为“葛根”,也有因和平葛根含淀粉多、纤维少、无葛渣而得名“粉葛”,我家乡的人称之为“葛茹”。葛茹形状似圆锥,褐黄色,表皮略有些粗糙且凹凸不平,一般重量2-8斤,更有甚者,和平镇曾出了个高达219.7斤的“葛王”,令人惊叹。在我老家,葛茹皮是制作凉茶的佳品,不但甘甜可口还能消暑解渴。同时,葛茹还是炖老火靓汤必不可少的原料,葛茹汤那一股特别的甜香味,品尝起来简直是人间美味。
在农民朋友眼中,葛根就是一个宝,比种植其他农作物收入要高很多,村里一幢幢的“葛根楼”,就是最好的明证。2013年和平镇被农业部评为“一村一品”乡镇,2015年被广西区政府授予“广西粉葛之乡”称号。近年来,和平镇在延长粉葛产业链上再下苦功夫,培育粉葛加工企业,按照“公司+基地+协会+农户”的模式发展,主要产品有葛茶、葛面、葛粉、葛饮料、葛片等,现在还积极探索向食品、药品、保健品等消费领域扩展。葛根产业成了脱贫致富的好门路,也成为乡村振兴的好产业。
此后,由于工作关系,我到和平镇不下几十次,每次都要到葛根地里走一走,看一看,从此与葛根结下了不解之缘。
雨水春分谷雨时节,看看葛农选种育苗,移栽种植;
立夏芒种大暑时节,看看葛农插杆引蔓,打顶控苗;
立秋处暑白露时节,看看葛农露头蔬根,追肥促根;
寒露霜降冬至时节,看看葛农适当灌水,适时收获。
随着季节的变换,我也在“粉葛的四季课堂”中获益匪浅,朋友笑称我也算半个粉葛“土专家”了。
葛根的种植很奇妙。每逢上级领导、外地朋友来考察调研时,看见地里从黑色塑料袋里长出的葛根苗就很好奇,在他们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时候,我就洋洋得意娓娓道来,同行的领导和朋友听得兴趣盎然,顿时豁然开朗,被葛根的奇妙种植迷住了,也连连惊叹我对葛根的专注。这就是勤劳且富有智慧的农民土专家的经验累积,我戏称这些可以申请“专利”呐。
和平镇的葛根贮藏方式也独具一格。为了错开销售高峰时节,卖个好价钱,有经商头脑的老板便把采挖回来的葛根摆放在湿润新鲜干净的黄泥土上,再在葛根上面铺上一层黄泥,喷洒清水使黄泥湿润,然后再放置一层又一层葛根。这种方法操作简便,成本低,保存时间可长达8个月,大大提高粉葛的经济效益。这么独特的贮藏方式在办公室是难以想象出来的,可谓“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诗人艾青的诗句那也是我对土地情感的写照。
这些年,每遇干旱时节,我就像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期盼老天爷开眼,能来一场及时雨,浇灌这片被干旱折磨的土地;每当市场行情下跌时,我的心就闷得发慌,期盼葛根能俏销,不至于“多收了三五斗”而“杨白劳”;每当发现葛根有了“黑心”病,我的心就揪得紧紧的,心急如焚地邀请农科院专家前来会诊。
绿色,是和平葛根的主色调。葛根少有虫害,不用打农药,确保了从田头到餐桌的安全。葛根,我们当地人主要拿来做菜吃,可以炒,可以炆,可以煮,可以煎,可以煲汤,菜式丰富多样,令人回味无穷。云南、贵州等外乡人还把和平粉葛当作水果吃呢,他们觉得又脆又香又甜。如今和平镇当地有三家以绿色著称的葛根加工企业,分别是“绿葛” “绿野”“绿色田园”,主要加工生产葛根茶、葛根面条、葛根粉、葛根片、葛根螺蛳粉等,当然也少不了葛根糕、葛根脆片,都是舌尖上的美味。葛根不但是美味的食物,还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既可入汤,入茶、入酒,也可入药。最近,我偶然翻阅李时珍《本草纲目》,看到其中对葛根的记载:“葛根,解散阳明温病热邪主要药也,故主消渴,身大热,热壅胸膈作呕吐。发散而升,风药之性也,故主诸痹。”此外《神农本草经》《本草经疏》等也对葛根的效用有进一步的叙述。疫情期间,老中医开的药方都少不了“葛根”一味。当年武汉新冠疫情暴发,一辆辆装满葛根的货车,载着和平镇葛乡人民的深情厚意,不远千里支援湖北十堰市,并特别贴心制作了“葛根煲排骨营养汤”的小视频,深受疫区人民的赞誉,闪耀着葛乡人民的大爱精神。
品牌,是和平葛根的出路。我们邀请农科院专家教授到田间地头指导标准化种植,引导企业走出去参加区内外展销,我们争创“葛色天香”农业示范区、“中国葛根之乡”与“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想让葛乡飘香万里,把和平的葛根推向全国,把和平的葛根产业提升到更高的层次,把和平的葛根产品推向更加广阔的市场!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和平葛根,于我已超出农产品的一般意义。转眼几度春与秋,留下的遗憾也不少,如东莞、浙江葛根深加工名企与我们失之交臂,花落他乡;葛农挥锄采挖的传统方式经年不变,机械采挖没有得到推广,高强度的原始劳动的画面一直晃动在眼前……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有遗憾,有惋惜,更多的是期许。脱贫、致富、奔小康、乡村振兴,这是和平人民心中不变的梦想。愿葛色天香飘满天下,愿葛根情怀充满万家,愿葛根之乡响彻中华。
作者:黄琼兰
标签:
上一篇:2023不夜重庆生活节涪陵分会场潮游“夜经济” 点亮乡村新夜态
下一篇:最后一页
凡本网注明“XXX(非现代青年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原标题:“龙猫遇上鳟鱼”献给亲子观众天津日报讯(记者翟志鹏摄影姚文
2023-07-09 18:56
原标题:笔尚法度格物求真(主题)——试论宋徽宗与宣和画院的审美取向
2023-07-09 16:59
原标题:以艺术创意传播航海文化武世刚中国有着悠久的航海历史、先进的
2023-07-09 16:04
原标题:创作模式已趋成熟题材创新大有可为(引题) 优秀传统文化,国
2023-07-09 15:57
原标题:46岁女歌手突然离奇死亡!死因不明据7月8日报道,韩国女歌手李
2023-07-09 16:00
原标题:“苏东坡”文物展亮相杭州国宝级文物《斗浆图》领衔开展中新网
2023-07-09 15:04
原标题:江西省促进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条例施行(引题) 因地制宜建设革
2023-07-09 14:58
原标题:夏夜骑行爱上多元北京城北京日报记者孙宏阳王天淇胡子傲这个夏
2023-07-09 15:05
原标题:《长安三万里》主创:致力于还原唐朝风貌环球时报特约记者韩晓
2023-07-09 15:05
原标题:盱眙第一山陶稳盱眙第一山,说的不是排名,而是一座山的名字。
2023-07-09 11:06
原标题:推销与反推销马海霞我在小镇上开店时,经常有人上门推销东西。
2023-07-09 10:57
原标题:读书的时候施崇伟月色抹亮窗棂我和我的情人依偎捧起如玉盘光洁
2023-07-09 09:57
原标题:《觉醒年代》上演“玉兰绽香”启幕北京晚报讯(记者高倩)昨天
2023-07-09 06:05
原标题:光脚下地种菜去杨文静脱了鞋,光着脚,站到地头,放眼望去,整
2023-07-09 06:01
原标题:流年小扇摇清凉王小雨所谓一夜熏风带暑来,日子渐往七八月过,
2023-07-09 05:54
原标题:夏天的云郑利侠云是夏天的宠儿。云不怕热,它喜欢趁着暑天排兵
2023-07-09 05:53
原标题:演革命女性助内心成长(主题)从《左耳》走上银幕的陈都灵主演
2023-07-08 23:05
原标题:成都元素满满!记者带你逛成都大运会博物馆设立赛事博物馆,是
2023-07-08 17:02
原标题:同人创作还能“站在前人肩膀上”吗?(主题)——透视“同人作
2023-07-08 15:02
原标题:天津大剧院开启“艺术之门”(图)(主题)今年暑期将演出20余
2023-07-08 15:03
原标题:中国文房艺术展带观众走进古人书房(引题)600余件器物讲述文
2023-07-08 11:01
原标题:提前至8时!7月8日至8月31日故宫博物院开馆时间调整7月7日,故
2023-07-08 10:03
原标题:画里画外谈雅集新民晚报记者吴旭颖昨晚,上海博物馆书画部研究
2023-07-08 08:56
原标题:我国演出市场上半年“一大一小”齐发力北京青年报记者寿鹏寰7
2023-07-08 07:54
原标题:歌手李玟轻生去世导演李安发文悼念今晚报讯(记者高爽)歌手李
2023-07-07 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