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栏 > 正文

三道岭村“三难”破解记

时间:2022-03-12 17:32:54    来源:中央稿库    

燕山深处的河北省宽城满族自治县铧尖乡三道岭村,周围山上星罗棋布的石坝台长满了核桃树,一直延伸到山顶,村民广场常有村民三五成群,在开心地聊着身边的变化……

“如今,路修好了、吃水不用愁、核桃大丰收、有销路,日子越过越好。”宋国新的感叹,道出了村民共同的心声。三道岭村曾是一贫如洗、村集体收入负增长的深山沟,由于山场少水、土地贫瘠、交通不便等原因,面临行路难、吃水难、核桃购销难三大难题,村民生活非常艰苦。近年来通过村两委和上级政府多方努力,“三大难题”逐一破解,村庄从里到外散发“精气神”。

破解吃水难——跨县奔波引水源

三道岭村地处石灰岩地区,属于历史性缺水村。“吃水贵如油,盼水白了头,缺粮又缺水,遍地大石头”,就是对这里吃水难的真实写照。“以前我们这里人畜饮水都不够,村里也曾组织各家各户出劳力,集资打过井、修过水窖,可是水还是不够吃。”时任村支部书记李明回忆说。因为严重缺水,村民只能去邻县迁西境内寻求水源,那时候交通不便,村民只能用骡子驮水,最远要走10公里。

为了水,李明一次次到县里各部门“蹲点儿”。很快,县里送来了水利技术人员,村两委带领村民以工代赈,成功钻成深180米的深井,出水量每小时10吨,满足了饮水需要,摘掉了缺水村的帽子。

可是好景不长,由于该村是石灰岩地区,在使用过程中,破碎带岩粉及岩石颗粒太多,导致潜水泵磨损严重,每年都得更换,花费高达15万元。这对三道岭村简直是当头一棒。“要是能引来自流泉水就好了”,村两委多方研究,想到邻县迁西引水源,可架管道、修蓄水池所需的资金真不是小数目,“当时村集体太穷了,除了几张旧桌椅,就剩负债了。”时任村书记李明回忆说。

思前想后,李明又开启了蹲点儿跑项目之路,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争取到55万元的三道岭饮水工程项目,从迁西县架管道引水源。“按照用水需求,预算资金总额需100万元,钱虽然不够,但我们想的是无论困难多大,也要完成。”接下来村两委分成两组,一组去迁西县沟通引进水源事宜,另一组往返各家各户,动员大伙自筹资金、以工代赈。

“当时我们村各家各户都闷着一股劲,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挖管道、建水池没人要过工钱,而且自带干粮”村民宋国虎感慨地说。

最终总投资105万元的三道岭村饮水工程顺利完工,这其中,包括以工代赈20万元、群众自筹30万元,建成了3个50立方米蓄水池、201米深斜井一眼、水窖91个,铺设管路8500米,用土35000方,用工80000个,彻底解决了三道岭村饮水难问题。

破解行路难—艰苦奋斗开山崖

“为啥我们村叫三道岭村,就是需要爬过三道大梁的盘山路才能到家,以前是羊肠小道,骑不了自行车,自行车得扛在肩上走”。村里老党员李淑琴这样介绍说。

三道岭村最大的矛盾是山多地少,全村总面积9860亩,只有耕地400多亩,而且土壤贫瘠,产量不足1000斤每亩,人均收入不足千元,是典型的贫困村。贫穷最大的特点就是留不住人,尤其是年轻人,村里没有致富的来源,他们只能外出打工养家糊口,剩下的都是老人妇女和孩子。村两委商量许久,要想富先修路的想法应运而生。

面对一穷二白的村集体,村两委的想法就是投工投劳,用最少的钱修最长的路。村两委干部在全村代表大会上发动说:“要想富先修路,只要我们大家共同艰苦奋斗,也能像愚公一样开出一条山路。”于是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各家各户分区划片,自带工具、自发义工,开启了开山修路之旅。

“那时候我们为了节省时间,中午从不回家,都是自己带饭,一包干粮一壶水,大家干得热火朝天,现在还时常会想起那段日子,觉得很值!很充实!”村里的老党员激动地说。

通过几年的努力,三道岭村3.5米宽的水泥硬化路成功竣工。“看着平展整洁的水泥路,我们打心眼儿里高兴,山脚下修完路,我们又把致富得目光投向了山岗,大种经济林。”经技术人员检测,该村属于石灰性土壤,山坡较缓,阳光充足,适合栽种喜光、抗旱的核桃树。这一次,受投工引水、开山修路精神的感染,村里的年轻人也纷纷返村,和老一辈一起扛着锄头上了山。大家起早贪黑,开垦出的石头被就地取材全部变成了梯田的护坝,3000多亩梯田从山脚叠到山顶,栽满核桃树得荒山坡,一下子成了绿荫遍布的经济林。

破解核桃外销难——抱团取暖闯市场

看着漫山遍野的核桃树,群众满眼都是丰收的希望。然而旧愁刚消、新愁又添——青核桃成堆放在家门口,5毛钱一斤都卖不出去。

铧尖乡党委知道这一情况后,主动帮村里出谋划策找销路。“核桃单品价值低,加工成核桃油,不仅解决了滞销问题,价值还能翻几番,村集体经济也能壮大。”铧尖乡党委书记才亚军说。

核桃油加工出来了,销路却迟迟没有。乡党委把目光瞄到了金矿职工福利发放上,既就近解决销售难题又能渠道长期稳定。“能为家乡群众做点贡献,我们义不容辞!”金矿负责人热情表态。通过洽谈,形成长效合作计划,三道岭村成了金矿农副产品生产基地,核桃油统一销售到金矿,作为职工福利发放。

村里的核桃有了销路,村书记杨文国虽然喜上眉梢,却不禁又为统一收购核桃所需的资金链发愁。“村看村、户看户、带头看干部。”他在动员大会上说道。在他的带领下,村两委干部带头垫资5万多元,统一收购村民的核桃,投工投劳榨核桃油。这一年,村集体收购了滞销的16000斤核桃,榨成成品油2000多斤,销售额达10万余元,实现了村集体经济的壮大。“多亏村集体统一收购,我家的核桃去年大丰收,挣了6000多元。”村民宋国新高兴竖起了大拇指。

谈及未来发展规划,包村干部刘凤明说:“村里还有很大一部分不宜林、不宜耕的荒山坡,属于缓坡型阳坡,光照充足,非常适宜建设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下一步我们要把这些荒山秃岭,变成能种电发电的太阳山。”

作者:赵丹丹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孙维福

标签: 三道岭村 各家各户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新闻

凡本网注明“XXX(非现代青年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

热文推荐

焦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