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栏 > 正文

威海人的“年味儿”变淡了吗?

时间:2022-01-30 16:48:04    来源:威海新闻网    

张小娴曾写:我们所怀念的年味,也不光光是饭菜的美味、花的香味、朋友的相聚、情爱的滋味、家的温暖和故乡的水土,而是所有这些加起来!

近几年春节,听到最多的评价就是“年味淡了”,我们一直苦苦追随和想要保存下来的年味,到底是什么呢?

01.

/年味,是故乡的味道/

我们不得不承认,人越长大越念旧,只有听觉和味觉最大程度地接近记忆的时候,所有的情感才找得到归宿。

当奔驰的列车开往家乡的土地,当熟悉的乡音在耳旁重新响起,当大街小巷叫卖着儿时熟悉的年货,当浓稠的浆糊涂满墨味浓郁的春联……年味,就呼之欲出了。

告别都市的喧嚣与热闹,回到这片久违的热土,用目光重新丈量这片土地,记忆中年味在故乡的声音和味道中慢慢苏醒。

味蕾留给我们的记忆总是格外的清晰,纵使行得千里之远,纵使尝遍万种味道,却依旧惦念故乡那份无可替代的纯粹滋味,妈妈包的饺子、爸爸熏的腊肉、奶奶蒸的馒头……好像自家厨房里的食物,总能最大程度地满足我们对年味的期待。

我们这一生都是在回家的路上,在追随旧时记忆的路上。

所谓的年味,对于他乡游子而言,是浓浓的故乡味道,是化不开的乡愁。

02.

/年味,是团圆的味道/

问孩子,年味是什么?孩子说,年味是糖果和压岁钱。

问中年人,年味是什么?中年人说,年味是回家能看到父母。

问老年人,年味是什么?老年人说,年味是孩子们都能够回来。

对于父母而言,春节最大的意义就在于孩子能回家,这样才不枉费日夜的期盼,不辜负厨房里忙碌的身影。

那些平日里生活节俭的老人,在采购年货的时候却格外大方,满脸都挂满笑容,嘴上说的最多的就是“孩子爱吃”,从进入腊月就开始忙活,只想把最好的东西留给孩子。

许多时候,不善言辞的我们把情谊都搁在食物里,家人一拿起筷子就懂了,平时冷清的屋子里开始热闹起来,一顿团圆饭就是最简单也是最浓厚的年味儿。

很多中年人,在父母离世之后再也找不到年味,因为那栋装满全部回忆的老房子里,不再有人翘首期盼你的归期,从此团圆在心里有了缺角,直到有一天,他们也到了等待儿孙回家过年的岁数。

时间的轮回,让我们体验了不同年龄对年味的理解,其实年味一直没变,真正在变的是我们自己。

03.

/不是年味变淡了,而是生活变好了/

在物质和精神文化不断丰富的当下,年味变淡背后所隐藏的真相到底是什么?

这一代的小孩子,不懂父母那一代人对新年的追随和渴望,不懂在物资匮乏、生活拮据的年代,新年对大家意味着什么?

平日里舍不得吃的大鱼大肉,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能吃到;平时不舍得买的衣服,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舍得置办;平时没有什么零花钱,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心满意足地收到压岁钱……新年,仿佛就是兑换心愿的时候,要经历一种漫长的等待,而这种等待里饱含期待。

而现在,随时都可以吃到想吃的食物,买到喜欢的衣服,超市和24小时便利店的存在,让我们随时可以买到新鲜的果蔬肉蛋,已经不再需要从进入腊月开始就大规模采购年货,网购的兴起也让越来越多的人足不出户就能年货到家。

在以前,可以供我们选择的东西太少,春节几乎是按部就班地按照固定的程式进行,每一天需要做什么都安排得明明白白的,而现在的我们,对春节的过法有了新的要求。

当下文化生活的丰富,削弱了人们对于过年本身的依赖感和期盼感。网络时代的到来,让我们随时随地就能满足文化娱乐需求,不再翘首期盼唯一的娱乐节目——春晚,微信、微博、短视频的出现,给了我们多样化的选择。

冯骥才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人对‘年’的感情并没有淡薄,淡化的只是今天不再适用的传统年俗方式。”

社会的发展给传统的年俗提出了新的要求,一些与时代进程相违背的习俗也在逐步取缔:环保意识的觉醒,让我们开始告别烟雾缭绕的鞭炮;文明新风尚的倡导,让我们一改往日焚香叩拜为鲜花和鞠躬。

这不是年味的变淡,而是另一种形式的时代进步。

仔细想想,如果几十年后的春节,和几十年前的春节毫无变化,我们才应该反思,到底是守住了习俗,还是停滞了发展。

过年的方式或有变化,但根植其中的年味永远不会流逝;表达幸福的方式或有不同,但对幸福的追随永远不会停歇。

年味,其实从来都没有变淡,是我们的生活变好了。而“年味变淡”意识的存在,更应该让我们去思考,如何让传统文化的继承跟上物质生活发展的步伐,让年俗年味与时俱进,不断注入新的时代内容,让其走远而不走丢。

作者:胡杨

标签: 让我们 年货

上一篇:
下一篇:

最近更新

凡本网注明“XXX(非现代青年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