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山东非遗课堂“圈粉”青少年 “点亮”多彩传承
中新网济南8月23日电(记者 沙见龙)纤细的柳条,灵活的手法,不到5分钟,一个精致的柳编葫芦就诞生了……在山东临沭县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课堂上,当地柳编传承人正在进行非遗文化教学,让更多学生见证传统柳编“绝活”,并亲自动手学习柳编。
(资料图片)
杨进邦是国家级非遗项目、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临沭柳编)代表性传承人,参与课外教学活动成为他的日常工作之一。临沭柳编有1400多年历史,像传统簸箕、箢子等家用器具,历代柳编艺人一编就是一辈子,“随着时间推移,原先的柳编艺人逐渐转行,柳编这一古老手艺也濒临消失。”
为传承杞柳编织、绒绣等传统文化,锻炼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升对家乡文化的了解与热爱,临沭县教育、文旅等部门邀请非遗传承人走进校外活动中心、社区等进行现场教学,传授技艺。一堂堂精彩纷呈的非遗课程,让孩子们零距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枣庄市市中区,面塑非遗传承人阚宗勤和张婷师徒俩时常现身当地大中小学,为各年龄段的学生们讲解面塑历史与基本技法,并展示类型多样、惟妙惟肖的面塑作品。为让传统文化“圈粉”青少年,让年轻人“遇见”传统文化,该区把学校作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将非遗文化资源引入课后服务,打造具有“历史底色”的课后服务品牌。
据枣庄市中区矿区街道办事处副主任王艺云介绍,该区大力挖掘、保护、传承非遗项目,每年开展非遗项目申报、非遗调研,目前共有各级非遗项目175项。“引导广大青少年认识、参与保护非遗,能够加深他们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在实践中做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者、传播者。”
今年69岁的程显杰,是德州庆云县程家村人,上世纪九十年代,传承父亲铁艺编织手艺后,一直在外地从事铁艺编织、糖画、画脸谱、剪纸等传统手艺教学工作。“这项手艺我练了几十年,特别希望有人能将这项非遗文化传承下去。今天回到家乡给孩子们上课,非常激动,希望以后有更多的机会让孩子们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让孩子们感受非遗文化魅力,庆云县利用假期时间邀请非遗传承人,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非遗文化体验活动。在庆云县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解赛赛看来,非遗体验课不仅能增加青少年对家乡非遗文化了解和认识,更能激发他们对非遗文化的兴趣,成为非遗文化的传承者和守护者。
今年上半年,枣庄薛城区共举办“遇见非遗童趣端午”萌娃游园会、“非遗购物节”“非遗法宣传”等系列活动20余场次,组织缝绣、画扇等非遗手造项目现场展示展演,让孩子体验香囊、五彩绳、团扇等制作过程,还策划推出“非遗进景区”活动,在铁道游击队景区设立了“鲁南非遗展陈馆”“山东手造薛国尚品”展销中心、“非物质文化小商品超市”等场馆,让非遗传承真正实现“见人见物见生活”。
为了让非遗文化“活”起来、传下去,薛城区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不断焕发生机活力。截至目前,该区拥有省级非遗项目7项,市级非遗项目53项,区级非遗项目124项。
在德州临邑县,省级非遗德平大鞅歌,自2018年开始就被该县德平镇白麟小学作为学生必修课纳入教学规划,该校邀请民间艺人到校开设“鞅歌课堂”,打造德平大鞅歌校园展厅,引导学生学习和传承大鞅歌,学校和广场成了德平大鞅歌的人才“蓄水池”。
结合地域特色和非遗资源,临邑县通过座谈、体验、宣讲等形式,积极开设“第二课堂”,推动非遗进校园、进专业,在非遗传承与保护中探寻人才培养和文化传承的契合点。近两年来,该县共举办非遗传承培训活动200余场次,受益人群2000余人。国家级非遗一勾勾戏曲代表性传承人也积极开展收徒传艺活动,其中有两名未成年学员成功申报为县级代表性传承人。
在淄博桓台县索镇街道马家村,近日举行了一场七夕主题的非遗剪纸活动。剪纸老师介绍了牛郎织女故事传说,普及“七夕”传统节日文化知识,传授了剪纸的技巧方法。大家围坐桌边,一边仔细听老师讲授经验,一边动手实践,每一剪刀都那么的小心翼翼,细致认真。
近年来,桓台县重点加强对现当代民间文化资源和非遗资源的调查、记录、传播和利用工作,大力传承弘扬非遗文化,结合本地实际,积极开设了马踏湖区草柳编、刻纸、剪纸、纳千层底布鞋、吕剧表演等“非遗课堂”,邀请非遗传承人开展了非遗进校园、进社区、进景区,外国人体验非遗文化等活动,让非遗瑰宝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
标签:
上一篇: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将与四川合办“凝视三星堆”特别展览
下一篇:最后一页
凡本网注明“XXX(非现代青年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原标题:山东非遗课堂“圈粉”青少年“点亮”多彩传承中新网济南8月23
2023-08-24 05:56
原标题: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将与四川合办“凝视三星堆”特别展览8月23
2023-08-24 05:56
原标题:德利布歌剧《拉克美》将亮相国家大剧院中新网北京8月23日电(记
2023-08-23 16:56
原标题:现存最早巴蜀地图《蜀川胜概图》:(引题) 青城山、浣花溪、
2023-08-23 15:52
原标题:曹文轩笔触直抵人性才能走向远方新民晚报记者赵玥上海书展期间
2023-08-23 15:52
原标题:法语原版音乐剧《罗密欧与朱丽叶》明晚在汉上演(主题)有外地
2023-08-23 16:04
原标题:邂逅屋檐上的艺术“中国古代瓦当展”亮相重庆华西都市报-封面
2023-08-23 15:58
原标题:被誉为唐代小学生启蒙教材(引题) 存世最早的敦煌本《蒙求》
2023-08-23 16:03
原标题:追寻粤菜故事书写粤地文化(引题) 佛山作家盛慧新作《粤菜记
2023-08-23 15:03
原标题:都市青年的“爱与哀愁”(主题)央视八套电视剧《一路朝阳》有
2023-08-23 14:54
原标题:海外及港澳台潮籍青少年走进汕头沉浸式体验“潮侨文化”(引题
2023-08-23 14:59
原标题:《封神》里的商王朝究竟什么样?(主题)来南博院看盘龙城大展
2023-08-23 15:06
原标题:“粤·传承——遇见曲艺”昨日上演(主题)曲艺名家新秀共唱粤
2023-08-23 15:06
原标题:偶像剧是时候摆脱“三种依赖”了林予兮尽管在播出过程中槽点不
2023-08-23 14:02
原标题:23日17时01分处暑:渐有新凉递好秋新华社天津8月22日电(记者
2023-08-23 13:52
原标题:大IP改编剧陷入瓶颈,问题出在哪儿?最近一段时间,多部网文改
2023-08-23 13:55
原标题:电影《念念相忘》七夕上映甜蜜带来“全糖爱情”山西晚报记者范
2023-08-23 13:59
原标题:《封神》导演乌尔善:第二部计划2024年暑期上映中新网九江8月2
2023-08-23 13:54
原标题:为博物馆取消“周一闭馆”点个“赞”据报道,北京46家博物馆在
2023-08-23 12:03
原标题:评剧白派剧团奉上应节戏(引题) “七夕”当日上演《牛郎织女
2023-08-23 11:57
【视听观察】原标题:影视创作与非遗传播双向奔赴《封神第一部:朝歌风
2023-08-23 12:04
原标题:京津两地艺术家精心筹备(引题) 交响诗篇《长城》将登国家大
2023-08-23 11:53
原标题:河西区文化馆打造“少年话非遗”系列活动(引题) 用少年的眼
2023-08-23 11:52
原标题:总台《如七而遇漫歌今夕——2023七夕特别节目》播出光明日报北
2023-08-23 10:56
原标题:英雄史诗《江格尔》及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展示(引题) 非
2023-08-23 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