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文旅视听作品 从相遇到相融
近年来,依托新技术、新场景、新业态,一批以文旅融合为特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视听作品走进大众视野,生动展现了大视听时代文化与旅游双向奔赴的火热场景。关于文旅融合,视听文艺作品如何巧妙破题?从“相遇”到“相融”,“以文塑旅”如何融入大视听创作?“以旅彰文”,主创应该具备哪些产业思维?这些成为大视听时代文旅融合发展面临的新挑战和新机遇。
【资料图】
8月3日,2023中国(北京)国际视听大会特设的“北京大视听创新论坛”举办。论坛邀请多位一线创作者、专家学者,对以文旅融合和文化传承为特色的大视听创作进行深度探讨。论坛由北京市人民政府指导,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共同主办。
文旅融合 传承文化
国家广电总局“中国视听大数据”日前发布的2023年二季度收视季报显示,视听文艺节目结合诗赋、文旅等多种元素占据文艺荧屏主流,精耕细作彰显中华文化丰富内涵,带领观众驰骋古今中外。对此,国家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杨明品分析认为,当前文化类综艺节目持续变革和迭代,选题呈现多样化、丰富性,普遍强化思想内涵,注重人文知识含量,着力表达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5个突出特性,不断拓宽艺术与技术融合边界,在制作上达到新高度。
文旅融合与文化传承如何巧妙破题?《登场了!北京中轴线》制片人何冀兵表示,深刻理解传统文化是破题的关键。影视与文旅的关系十分密切,做文化节目往往也是一场文旅策划,比如该节目设计的“中轴时空列车”,既代表穿越古今的旅行,也体现历史与现实的连接。文艺创作的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的方法是扎根人民。《我在岛屿读书》制片人颜小可对此深有感触。他介绍,节目创作初期,他们做了两轮以文化类节目为主的群众调研,发现“阅读和旅行是观众喜欢又向往的事情”,由此形成节目的创意来源。《2023端午奇妙游》总导演钱林林认为,立足文旅融合,对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转化起重要作用,“要突破审美疲劳,就不能仅做中国传统文化的搬运工,应该更关注当今热点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
以文塑旅 双向奔赴
近来,暑期档电影《长安三万里》用动画形式呈现盛世大唐流光溢彩的长安城,进一步带火了西安旅游,许多景区一票难求,地铁站外大排长龙。此类“影视+文旅”带火城市旅游的案例并不鲜见。文化节目《2021七夕奇妙游》,曾让河南地标龙门石窟进一步名声大噪,旅游持续升温,景区内的沉浸式旅游、研学活动、文创产品使青年游客群体全方位感受、了解到石窟艺术。网络综艺《登场吧!洛阳》和网剧《风起洛阳》的热播,助力洛阳登上人民文旅研究院发布的《全国重点旅游城市文旅政务新媒体传播影响力》榜单第一位。今年4月,以《风起洛阳》为主题的“剧本杀”线下体验活动在洛阳举办,超过万人参与。何冀兵认为,在影视与取景地的双向奔赴中,“影视IP带动城市旅游热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取景地如何承接和消化影视作品带来的流量,并将其转化为持续拉动城市旅游的新动力?钱林林说,河南广播电视台“中国节日”系列节目播出3年来,在与各地文旅部门的合作中,主创尝试过围绕茶文化给信阳定制系列IP、挖掘五指山文化为海南打造实景演出等,将文旅资源从线上宣传演变为线下体验,形式多种多样。她认为:“文旅深度融合要走的路还很长,需要更多人勇往直前,进一步摸索。”
在这方面积累了十多年发展经验的北京怀柔,已经形成一套相对完善的发展模式。北京市怀柔区文化产业发展促进中心副主任王青俊表示,怀柔区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影视文化+”产业体系,积极推进政策创新,拓展服务内容,加强创业扶持,“怀柔不但是北京国际电影节多年的举办地,而且通过打造‘永不落幕的电影节’,吸引广大市民来‘影都’过周末,激活区域发展的内生动力”。
以旅彰文 多元发展
如何把抽象的“文”与具体的“旅”有机融合?不同创作者有不同看法。导演肖麓西在创作以司乘人员视角观察生活的轻喜剧微短剧《亲爱的乘客,你好》前,感到“代驾这个与旅行相关的选题很新鲜”,这鼓舞她完成了这部作品。
颜小可认为,读书是“立体的文旅”,翻开一本书就是一次旅行,“很多读者会在读书的过程中,对书里呈现的世界以及作家的家乡产生向往”。他表示,接下来节目组计划与实体书店、线下读书场景合作,探索基于节目IP的出版物,充分挖掘旅行带给节目的附加值。
央视网阅读频道负责人、文旅探访节目《跟着李白看中国》总制片人白玉清认为,“视听作品从历史名人的角度传承文化,需要创新表达”。他介绍,节目组在李白故里四川江油采风的时候,发现实地看到的和从课本中学到的有所不同,由此转换创作思路,让了解风土人情的本地专家、导游带领观众寻访李白生活和旅居过的代表性地点,了解诗人创作背后的时代背景,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
在何冀兵看来,制作文旅节目需要有IP开发的产业思维。他表示,《登场吧!北京中轴线》接下来要做一个数百平方米的VR体验馆,“这样的体验馆落成后,将为文旅产业提供另一种商业模式”。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文旅融合与文化传承是大视听创作的重要内容。”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传媒研究中心秘书长、研究员冷凇指出,大视听精品创作需要有融合思维、技术赋能、传播助力,更重要的是创作者需要扎根人民,创作出反映时代风貌的作品,推动影视创作攀向高峰。(武欣)
标签:
上一篇:《中国好声音》节目组回应“李玟生前控诉”录音
下一篇:最后一页
凡本网注明“XXX(非现代青年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原标题:文旅视听作品从相遇到相融近年来,依托新技术、新场景、新业态
2023-08-18 10:58
原标题:《中国好声音》节目组回应“李玟生前控诉”录音声明近日,部分
2023-08-18 10:03
原标题:2023年中国文化馆年会、中国图书馆年会将于9月举行新华社北京8
2023-08-18 09:06
原标题:影史第一!2023暑期档票房破纪录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暑期档电
2023-08-18 08:05
原标题:中国诗词大会嘉宾郦波——(引题)阅读,拯救我们的思维(主题
2023-08-18 05:56
原标题:从无障碍书展出发迈入更有爱的生活新民晚报记者赵玥朱光昨天上
2023-08-17 19:54
原标题:国家级非遗“平遥推光漆器髹饰技艺”被立法保护中新网太原8月1
2023-08-17 16:58
原标题:《GT赛车:极速狂飙》将于9月1日在全国影院上映中新网北京8月1
2023-08-17 16:00
原标题:7天展演20场,第十三届“桃李杯”在京收官中新网北京8月17日电
2023-08-17 15:59
原标题:【寻味中华|戏曲】演绎莫里哀喜剧京剧舞台中西融会开“洋腔”
2023-08-17 16:04
原标题:2023年央视中秋晚会将在宜宾举办华西都市报讯(记者伍雪梅伍勇
2023-08-17 16:00
原标题:湖北竹溪:创新保护楚长城千年遗产焕生机中新网十堰8月17日电(
2023-08-17 16:04
原标题:三毛漫画系列主题展在金山枫泾丁聪美术馆开展(引题)54幅手稿
2023-08-17 15:00
原标题:《全员加速中》时隔七年回归,《乐队的夏天》“卷土重来”(引
2023-08-17 15:01
原标题:感受非遗文化的精彩(引题)七夕去珠村体验“摆七娘”(主题)
2023-08-17 14:54
原标题:享受音乐盛宴!广州地铁“拾光音乐厅”上线磨碟沙站羊城晚报讯
2023-08-17 14:52
原标题:《巨齿鲨2:深渊》:致敬勇于向未知进发的海洋探索者工人日报-
2023-08-17 14:01
原标题:天津交响乐团携新作亮相哈尔滨大剧院(引题)巍巍《长城》惊艳
2023-08-17 13:55
原标题:非遗传承人李秋生为读者古钟表“开药方”(引题)让停摆老钟表
2023-08-17 13:58
原标题:人气高涨!经典与国学共话传承(主题)主会场开幕首日就有约六
2023-08-17 14:02
原标题:诗词的灵魂在于爱的能力(主题)——复旦大学教授骆玉明畅谈中
2023-08-17 13:53
原标题:《孤注一掷》热映导演申奥接受采访(引题)人性的弱点是创作这
2023-08-17 12:00
原标题:首次亮相国家话剧院“大师讲堂”谈及表演生活、角色塑造(引题
2023-08-17 12:06
原标题:《浴血瑞京》沉浸式体验红色文化8月14日晚,江西省瑞金市沙洲
2023-08-17 11:54
原标题:全国文献缩微事业不断壮大中国文化报记者王彬累计完成珍贵文献
2023-08-17 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