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简牍中国|“冷门”不冷 “绝学”有继 千年简牍焕发时代光彩
新华网北京8月3日电(韩笑)说起甘肃,很多人都会想到敦煌莫高窟、鸣沙山月牙泉,而很少有人知晓甘肃是中国简牍大省。
纸张面世之前,古人用竹简与木牍作为“写本”,合称为“简牍”。甘肃被称为汉简之都,出土的汉简占全国总量的八成以上。甘肃汉简有着极高的学术价值,是研究两汉时期文化、外交、民族、民俗、邮驿交通、丝路贸易以及生态环境等诸多领域的第一手资料。
(资料图)
近日,“简牍中国”网络主题活动走进甘肃,深入挖掘简牍故事。
探秘悬泉置 穿越千年感受丝路繁华
悬泉置遗址。新华网 韩笑 摄
悬泉置位于敦煌市与瓜州县交界处的三危山北麓,是古代丝绸之路上一座规模较大的官方驿站,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驿站遗址于1987年首次发现;1991年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2001年被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迄今为止,是我国发现并保存最为完整、出土文物最多的汉代驿置机构。2014年,包括悬泉置遗址在内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敦煌博物馆展出的悬泉汉简。新华网 韩笑 摄
据悉在这里出土简牍3.5万枚,其中有文字者2.3万枚,生动记录了丝绸之路上那些家国往事和文明互鉴,成为当代人解码丝绸之路的一扇窗口。
出土书信《元致子方书》是一名叫“元”的下级军吏写给他的朋友“子方”的一封信,是目前所知两汉地下出土物中保存最完整、字数最多的私人信件;简牍《元康五年悬泉置过长罗侯费用簿》是使团经过驿置记录的详细账目;出土国宝级文物《四时月令》是迄今为止保存下来最古老的月令,对如何伐木、狩猎、捕鱼等都做了详尽的规定,被誉为中国目前保留下来最古老的一部“生态环境保护法”。
敦煌市博物馆宣教部主任荣红梅介绍,悬泉置简牍主要出土于马厩、灰棚和驿置长官的房间里处。这些简牍真实记载了2000年前丝绸之路的运营状况,也是证实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真实存在的依据。汉简的不可复制性和唯一性凸显了它的价值。
“冷门”不冷,“绝学”有继
“简牍学”概念伴随着甘肃简牍的发现而诞生,由于研究受众范围小,曾被称为“冷门绝学”。如何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如何实现简牍文化在青年一代的传承推广?以简牍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目标,简牍研究工作者们正在积极探索。
近年来,读简班作为简牍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多所高校获得发展,通过向同学们普及读简、写简知识,推动简牍文化传播。
西北师范大学读简班。新华网 韩笑 摄
西北师范大学是国内最早开展简牍学研究及人才培养的高校之一,2009年,该校成立关于西北汉简的读简班。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李迎春表示,这种人才培养方式的效果非常好,读简中,通过老师和同学们的讨论碰撞,也会有一些新的成果。
2021年9月,甘肃简牍博物馆与兰州大学文学院共同开办“兰山论简”读简班,搭建协同育人平台,启动至今已举办了65期。
“兰山论简”读简班的同学临摹简牍。新华网 韩笑 摄
兰州大学文学院陈晓强教授表示,文学院在古文字学强基计划同学中间推广读简、写简效果很好,大家通过集中读简,了解了一个时代的生活,从而对简牍产生了浓厚兴趣。
吉光片羽,折射历史清晖。简牍是一笔极其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它以最生动、最具体的实物形态记载了两千多年前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真实面貌,使人们清晰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如今,简牍学研究持续进步,吸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参与其中,让“冷门”不冷,“绝学”有继。
标签:
上一篇:许知远携《青年变革者》续篇回归:讲述走向世界的梁启超
下一篇:最后一页
凡本网注明“XXX(非现代青年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原标题:简牍中国|“冷门”不冷“绝学”有继千年简牍焕发时代光彩新华
2023-08-05 17:57
原标题:许知远携《青年变革者》续篇回归:讲述走向世界的梁启超工人日
2023-08-05 16:57
原标题:《芭比》电影上映,市场掀起“粉色风暴”(引题)64岁芭比IP缘
2023-08-05 14:53
原标题:“寻幽探胜——国家图书馆藏三山五园舆图及园林主题文化艺术巡
2023-08-05 15:06
原标题:暑期档多部影片上演票房逆袭本报记者王金跃暑期档电影市场火热
2023-08-05 10:57
原标题:音乐剧《北京故事》唱出中年女性人生北京日报讯(记者王润)昨
2023-08-05 11:04
原标题:智慧快餐上海郑辛遥人生最大的消耗是自然。老人言:手再大,难
2023-08-05 09:06
原标题:开心果北京赵春青图左一为有求必应图左二为——不要叫舅舅,叫
2023-08-05 08:54
原标题:穿着三层“衣服”的芭比禅宗有指月之喻,以“月”喻宇宙真相,
2023-08-05 06:03
原标题:如何更懂“百年身、千秋笔”的中国戏?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
2023-08-05 05:53
原标题:工人的画(第1749期)新行头旧“官”念吉林孙德民——今天开会
2023-08-05 05:59
原标题:国外漫画赏析【英国】罗兰德这位减肥的太太在运动器械上全神贯
2023-08-05 06:03
【作品广议】原标题:有请包大人肖承森“包大人开诊所了”,这话怎么听
2023-08-05 05:54
原标题:90后95后占比60%(引题)网络新晋“白金大神”作家出炉(主题
2023-08-04 16:04
原标题:乐见大鹏的成熟,也怀念他以前的自恋电影《热烈》是导演大鹏今
2023-08-04 16:06
原标题:第四届吴承恩长篇小说奖颁奖(引题)《凉州十八拍》《白洋淀上
2023-08-04 15:55
原标题:托起明日的太阳(引题)从文化场馆“暑托”走俏说起(主题)新
2023-08-04 15:55
原标题:一场舞蹈盛会何以展示开放包容的新疆?中新网乌鲁木齐8月4日电
2023-08-04 15:56
原标题:倪大红:回归对舞台的敬畏与热爱(主题)以色列国宝级话剧《安
2023-08-04 14:56
原标题:“越剧梅花奖星光荟萃”在港上演8月3日,演员在演出越剧经典剧
2023-08-04 15:02
原标题:为爱所《热烈》是我的倔强最近,电影《热烈》很热。在盛夏的极
2023-08-04 15:01
原标题:形象化的孔子编年史孔子(公元前551年—前479年)是我国春秋末期
2023-08-04 15:07
原标题:小小讲解员上岗科普科研人员揭秘幕后故事(引题)国家自然博物
2023-08-04 15:06
原标题:李思遥和他的“遥剧场”:向下扎根、向上生长让梦想不再遥不可
2023-08-04 13:57
原标题:以色列:古代“盛宴”特展8月2日,参观者在位于西耶路撒冷的以
2023-08-04 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