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北京榜样”面人郎

时间:2023-03-30 14:55:53    来源:北京日报    

原标题:“北京榜样”面人郎


(资料图片)

文/北京日报记者 韩轩 摄/北京日报记者 方非

可爱俏皮的“冰墩墩”“雪容融”,《哪吒之魔童降世》中桀骜不驯的“黑眼圈”哪吒,又“燃”又帅的灌篮高手,让人忍俊不禁的经典“葛优瘫”……当这些活灵活现的经典形象,以“面塑”的形式在短视频平台上呈现,一大批网友被这项国家级非遗技艺打动,也让制作它们的郎佳子彧成为拥有大量粉丝的非遗“网红”。

郎佳子彧,围绕在他身上的“标签”和光环可不止这些:95后,北京“面人郎”第三代传承人,北京大学硕士毕业生,参加过《最强大脑》,也曾为参与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的外国元首展示面塑。今年初,他还荣获了“2022北京榜样”年榜人物。

“95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北京“面人郎”第三代传承人郎佳子彧自幼受家庭熏陶,三岁与父亲郎志春学艺,至今逾20年,励志传播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传统艺术。

搓、剪、压、挤、挑、按、拨,20来分钟,郎佳子彧一番熟练地操作,一个小巧精致的娃娃跃然掌上。

郎佳子彧将作品与自媒体相结合,通过直播讲解,让更多的人看到面塑这门老手艺的新玩法。

郎佳子彧的爷爷正是冰心曾拜访并创作《“面人郎”访问记》中的“面人郎”郎绍安,家庭的熏陶让郎佳子彧四岁时就喜欢上捏面人,13岁就熟练掌握面塑技术。上大学以后,他把传统技艺与时代热点相结合,开始创作符合当代人社交生活的作品,也用面塑回应社会热点事件,还做了一些公开课、公益活动。鉴于他用新形式展现老手艺,用年轻人的话语讲好非遗故事,郎佳子彧成为了“2022北京榜样”的年榜人物。

“我能获得这个荣誉对我来说是挺大的鼓励。也能看得出来国家对于从事传统文化的年轻人非常鼓励和支持。”郎佳子彧很谦虚,“我知道自己还有很多做得不到位的地方,但有了这样的鼓励,我更有动力去推广传统文化。”

荣获“北京榜样”以来,郎佳子彧一直在准备创作新的作品,不同于他攻读艺术硕士研究生时创作的《火神祝融》,他在策划创作更贴近普通大众生活百态的作品,“我的爷爷做过老北京的三百六十行作品,我也想做一些符合当下社会环境、带有人文关怀的作品。”郎佳子彧说,他在参与“2022北京榜样”的过程中,接触到了各行各业的工作者,“他们都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所以我也想通过作品聚焦普通人。”

用面塑呈现当代人,做起来没有说得那么容易。“传统面人的造型体系是根据传统服饰来的,它造型的智慧也都在传统服饰上面,说得简单点,就相当于衣服样式换了,制作的工序以及如何创作才能带来美感的方式都改变了,这不是我能够直接嫁接的。”郎佳子彧说,由于现代人的服饰和造型发生了变化,对面塑等审美的要求都与以往不同,他需要重新设计和建构符合现代审美的面塑。

和郎佳子彧聊天儿能明显体会到,他很关注现代人的审美变化,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在个人风格和大众审美之间达到平衡。“我不仅仅是个艺术家,更是一个传承人,它们有重合,但不完全相同。”这是郎佳子彧给自己的定位,“艺术家可以张扬自我,但传承人从事的是一个处于濒危状态的艺术项目,需要通过我把这项手艺的魅力展现给更多人,这是传承人的责任。”

因此,他不仅仅聚焦于制作面塑,还在推广传播上下了功夫。他有自己的工作室和推广团队,团队的小伙伴们常常头脑风暴,从如何确定新媒体运营的选题,到如何为入门的爱好者制定课程,从如何帮助学习者解决面塑材料来源,再到致力于相关文创的开发。让面塑更便捷地融入现代人的生活,成为郎佳子彧最常思考的问题。

标签:

相关新闻

凡本网注明“XXX(非现代青年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

热文推荐

焦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