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了陪伴我们走过2022的虎年,我们迎来了2023的兔年。作为十二生肖之一,兔子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也是经常出现,比如作为宠物来讨人欢心、作为农畜带来经济效益,也经常被用作成语、俗语以及歇后语等,出现在我们的日常对话之中。
(相关资料图)
央视吉祥物形象“兔圆圆”
来源丨新快报
比如**“兔子急了还会咬人”“狡兔三窟”“兔子不吃窝边草”**等等,事实上这些词语所言非虚,它们不是凭空捏造,而是通过对自然现象的真实描述来影射人类社会,其背后也有着一定的科学原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些俗语及其背后的科学原理。
1
******小兔叽,会吃肉?还会吃腐肉?******对于兔子,我们一直把它当作是一种软萌可爱的动物。大眼睛,长耳朵以及毛茸茸的身体让兔子看上去非常惹人怜爱。但事实上,兔子也并非没有攻击性。在新闻里,兔子咬伤人的事件屡见不鲜,所以“兔子急了会咬人”绝非一句空话。
更让人大跌眼镜的是一些兔子还会吃肉,甚至是腐肉。在北美洲北部,生活着一种名为白靴兔(Lepus americanus,也叫雪鞋兔)的兔子,为了适应高纬度地区,它们演化出了一对很大的后足,而这对后足的底部也长有茸毛可以用来保暖。在相对温暖的夏天,它们的体毛呈锈褐色,冬天的时候毛发的颜色则会转变为白色,这一点与北极兔很像。
白靴兔
来源丨维基百科
和大部分兔子一样,白靴兔也主要以草、叶子等植物为食。但前面我们也提到过,它们是生存在高纬度地区的,由此在秋冬季节,温度逐渐下降的同时,地表也会被冰雪所覆盖。这时它们的食物就会越来越少,它们为了生存下去,除了啃食树枝、树皮和嫩芽之外,也会短暂地“改换一下口味”,通过食肉来满足食物的需求,不仅会吃腐肉,还可能啃咬同类的尸体、鸟类、甚至会在缺乏蛋白质的情况下吃老鼠!
一些养过宠物兔的小伙伴也会有体会,在饲养过程中曾经出现兔子咬人的现象。兔子通常非常胆小和警觉,在野外环境中,兔子自我保护的方式通常是躲藏与逃跑。但是在被作为宠物养在家中之后,无处逃跑的兔子在情急之下就很容易发起反击。人类的一些行为,比如拥抱,梳理毛发等,虽然在人类看来是宠爱,但是却会让兔子感受到敌意,此时就会咬人来表示反抗。
来源丨unsplash
2
不只是土拨鼠,兔子也会打洞“狡兔三窟”这一成语,是出自于《战国策·齐策四》,讲的是战国时期的一位谋士冯谖通过计谋来帮助他的主君孟尝君寻得了三个安身之地,从而保得其高枕无忧。而这个词描述的就是狡猾的兔子一般会准备好几个用于藏身的窝,经常用来比喻隐蔽的地方或方法较多,告诫人们要给自己多留一些退路。
事实上,兔子由于自身体型小,没有强壮的四肢与锋利的牙齿等武器而处于被掠食的状态,经常被各种食肉动物猎杀,时常处于危险的境地。因此,**为了生存,它们就会通过挖洞的方式来保障自身安全。**就和人类盖房子一样,都是在建造一个安全的庇护所。
洞口的兔子
来源丨pixabay
这些地洞四通八达,甚至还会有用来误导敌人的死胡同,有人在野外就观察到野兔的洞穴出口数量能达到惊人的两千多个。
虽然打洞能够帮助它们在危机四伏的自然环境中生存下来,但当兔子成了入侵物种,这一举动也会对生态环境产生恶劣的影响。以上世纪澳大利亚为例,**野兔的泛滥以及它们的打洞筑巢,使得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大片良田因此荒废,**对于澳大利亚的环境以及农业造成了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
来源丨央视网
3
兔子到底吃不吃窝边草“兔子不吃窝边草”,这句话是在通过描述兔子不吃自己窝旁边的草来告诫人们,不要在家门口做坏事,也会用来比喻坏人不在当地干坏事。
那么,兔子为什么不会吃自己窝边的草呢?这其中有很多方面的原因。首先就是为了自己的安全考虑,当窝边草被吃完,兔子的洞口便会一览无遗的暴露在天敌的视线之中,为自己带来杀身之祸。
来源丨unsplash
其次,也可以起到囤积粮食的作用,在冬季到来时,气温降低,万物沉寂,在外面很难找到草,这时窝边的草就可以用来过冬了。此外,窝边草还可以通过保持水土来保护洞穴。总的来说,在掠食动物环伺的野外环境之下,不吃窝边草就是兔子为了生存而做出的选择。
总而言之,通过自然现象来影射人类社会,这其中凝结着先民生活之中总结出的经验和智慧。在这些成语,俗语之中,既有着大自然演化的鬼斧神工,也有着人类社会的处世之道,先人的智慧,使得两者完美结合在了一起,用以警示后人。
上一篇:焦点信息:日出日落,五彩缤纷,奥秘究竟是什么?
下一篇:最后一页
凡本网注明“XXX(非现代青年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原标题:截至1月22日0时,2023春节档预售总票房9 01亿据灯塔专业版实时数据,截至1月22日0时,2023年春节档实时预售总票房达9 01亿。《流浪地球2
2023-01-22 13:55
原标题:国产影片发力家国情怀点燃观影热情央视网消息:据了解,在2023年春节档上映的影片当中,国产影片成为主力军。多部影片将“家国情怀”
2023-01-22 13:53
原标题:春节的十个小知识:春节为啥又叫新正、元日?中新网北京1月22日电(记者上官云)“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又是一年新春佳
2023-01-22 13:51
原标题:这届春晚算是把谐音梗玩6了!你最喜欢的梗是哪个?中新网北京1月22日电(刘越)今晚看了春晚的观众一定会不约而同地诞生一个想法:这
2023-01-22 11:37
原标题:遗憾!今年春晚听不到她的歌声,本人回应了澎湃新闻综合报道1月20日晚间,央视兔年春晚节目单发布。有网友发现今年春晚没有李谷一,压
2023-01-22 06:56
原标题:过年丨新年拜年有讲究,拱手礼这些细节你知道吗?每年除夕夜,《新闻联播》主播都会向大家拱手拜年。这个小小的动作,蕴含着中华民族
2023-01-21 15:50
原标题:过年的花炮和花灯我们中国传统过年,讲究放花炮和挂花灯。一是震天的声响,一是绚烂的灯光,有声有色,从除夕之夜到正月十五元宵节,
2023-01-21 14:55
“过年”原标题:走心演绎!一首原创国风音乐温暖回家路央视网消息:“围炉坐,香气漫,守旧岁,迎新年……”音乐一响,年味儿来了!一首兔年
2023-01-21 13:53
原标题:春节档电影、总台春晚进入国家版权局版权保护预警名单新华社北京1月20日电(记者史竞男)国家版权局19日、20日连续发布2023年度第一批
2023-01-21 09:32
原标题:张灯结彩迎新春!文化展演、民俗活动、灯光秀烘托浓浓年味春节临近,各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庆祝活动,文化展演、民俗活动、灯光秀烘托
2023-01-21 07:46
原标题:星空有约丨“年三十”为啥时有时无?农历新年将至,不少人发现去年的除夕是腊月二十九,今年的除夕是腊月三十。年三十为啥时有时无?
2023-01-20 18:47
原标题:千年文物说节气丨大寒在数千年的岁月积淀中,文物和节气是讲述历史文化的载体,是探究中华文明内涵的“钥匙”。当这两个千年“老伙计
2023-01-20 15:48
原标题:今日大寒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孙震今天16时29分,迎来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一个节气“大寒”。大寒后,神州大地又将迎来新一年的节气轮回,
2023-01-20 09:37
原标题:湾区三地情共融同声同气闹新春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刘友婷实习生李雨馨近日,记者了解到,由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3-01-20 09:44
原标题:青年新媒体北方峰会暨青年新媒体人才训练营活动举办中工网讯(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邓崎凡)1月18日,由团中央宣传部指导、中国青少年
2023-01-20 08:46
网上中国原标题:科技添新意,文化焕活力(引题)新春,与博物馆来一场“云”相聚(主题)海外网李雪钦妙趣横生的红包封面、丰富多彩的网上课
2023-01-20 08:34
原标题:我国科研人员突破磁存储材料新技术可提升信息存储速度和密度新华社北京1月19日电(记者赵旭)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存储尤为关键。记
2023-01-20 06:45
原标题:总台春晚首次牵手电影艺术新华社北京1月19日电(记者白瀛)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3年春节联欢晚会19日晚进行了第五次彩排。一部聚焦普通
2023-01-20 06:56
原标题:高校博物馆奇妙之旅线上开启70所高校130余件展品首次云端集聚中新网上海1月19日电(记者许婧)大到导弹模型,小到公文包;从状元及第匾
2023-01-20 05:53
原标题:振奋人心、有燃有泪《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北京首映中新网北京1月19日电(记者王诗尧)1月18日,由邓超、俞白眉导演,邓超、孙俪、许魏
2023-01-20 05:39
原标题:传统广式过大年最富年味烟火气文 羊城晚报记者黎存根今年的春节假期,烟火气、年味,成为极高频的热词。在广东春节期间丰富的非遗展示
2023-01-19 14:34
原标题:南沙再现先秦遗址(主题)出土重要文物标本172件(副题)羊城晚报讯记者文艺、通讯员穗文考报道:记者1月18日从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2023-01-19 14:47
原标题:《古韵新声》:在70余件文物中感受春节文化之美“文物话春节,古韵迎新年”。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国家文物局联合摄制的大型文化系列
2023-01-19 14:50
原标题:国博二〇二三新春展用文物带观众感受喜庆祥和节日氛围中新网北京1月18日电(记者应妮)雪花飘落、烟花绽放、鞭炮声阵阵……营造一派喜庆
2023-01-19 14:56
原标题:平遥国际影展揭晓荣誉归属山西影片斩获百万奖金中新网晋中1月18日电(记者胡健)第六届平遥国际电影展“平遥之夜”特别活动17日晚在山西
2023-01-19 1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