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感染传全家”,相信很多人听说过幽门螺杆菌,却不知道它的凶险。当这几个字出现在自己体检报告上时,“感觉没什么症状”的侥幸心理通常会占上风,不少人选择了对这项指标置之不理。值得注意的是,在美国卫生及公共服务部新发布的第15版致癌物报告中,新增了8种化合物,幽门螺杆菌慢性感染被列为明确人类致癌物。去年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也刊文指出,我国七成新发胃癌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为阳性。
现实生活中,幽门螺杆菌有多普遍?它究竟多大程度威胁人体健康,又该如何科学预防?我们结合权威研究和专家总结,帮你揭开它凶险的真实面目。
01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幽门螺杆菌
在我国有多普遍?
我们的胃一直在持续分泌胃酸,它可以杀死食物中的细菌,同时帮助消化食物。但胃腔有一种病菌——幽门螺杆菌可以反复感染。
它能够分解尿素产生氨来中和胃酸,为自己营造舒适的生存环境,成为长期寄生在人类胃部的致病菌。
幽门螺杆菌是目前发现的唯一能长期存活于胃部强酸环境下的细菌,它的感染范围非常广。
根据世界胃肠病学组织(WGO)保守估计,全球至少有一半人口感染幽门螺杆菌。而中国是感染幽门螺杆菌人数最多的国家,感染率高达59%,将近7亿人感染。
触目惊心的数字背后,是幽门螺杆菌与众多胃部疾病密切相关的现实。
今年5月正式发表于《中华消化杂志》的《第六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非根除治疗部分)》报告指出,幽门螺杆菌感染是90%以上十二指肠溃疡和70%~80%胃溃疡的病因,危害不容小觑。
但这还不是最严重的。2021年底一篇发表在《柳叶刀》的研究报告发现,幽门螺杆菌是胃癌发病的主要感染源之一,可提高6倍非贲门胃癌和3倍罹患贲门胃癌的风险性。
这是一项来自英国牛津大学、北京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等研究中心合作的大型胃癌风险研究。
研究纳入了在2004年至2008年期间招募了来自中国十个不同地理区域 512715名30-79岁的成年人,采用病例队列研究设计经过十年随访,研究结果显示:
在非贲门胃癌和贲门胃癌病例以及亚队列对象中,幽门螺杆菌阳性率分别为 94.4%、92.2% 和 75.6%。
根据风险评估,幽门螺杆菌引起78.5%的非贲门胃癌和62.1%贲门胃癌病例。
结合2018年中国癌症统计数据,幽门螺杆菌导致我国每年约34万例胃癌新发病例。
随处可见的幽门螺杆菌无疑是威胁健康的杀手,但并不是毫无办法。
在上面提到的《第六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非根除治疗部分)》中指出,根除幽门螺杆菌可使绝大多数消化性溃疡得到永久治愈,也可以有效地降低胃癌发生风险。
提高公众对根除幽门螺杆菌可预防胃癌的知晓度,并基于人群展开幽门螺旋杆菌大规模筛查和根除,将是预防胃癌的关键策略。
02
如何判断自己有没有感染?
众所周知幽门螺杆菌具有传染性,当一个人携带幽门螺杆菌,受影响的可能是全家人,尤其是向儿童和青少年传播。
由于在患者的唾液、粪便、呕吐物中都能检测到幽门螺杆菌,意味着平时使用的餐具、马桶甚至食物和水都有可能成为传染源。
然而幽门螺杆菌又十分狡猾,即使感染也有约70%人没有明显不适。即使主动就医也是因为出现了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的相关症状。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如果身体明显有以下这些症状就要格外留心,它有可能提示着我们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可能性:恶心,纳差(食量减小),反酸,烧心,嗳气(打嗝),腹痛腹胀,消化不良,口腔异味等。
对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检测方式大致分为侵入性和非侵入性两类。侵入性检测包括快速尿素酶试验、胃黏膜组织切片染色镜检等。
而最常见的非侵入检测方法是C13和C14呼气试验,它也是国际上公认的幽门螺杆菌检查“金标准”准确率可达95%以上,不仅没有交叉感染的风险,且方便快捷,只需要吹两次气就可以完成检测。
03
根治幽门螺杆菌
要注意这几点
《中国自然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中显示,幽门螺杆菌在几年内的感染多数仅能引起轻度的浅表性胃炎;但数十年的长期慢性感染易出现糜烂、疣状胃炎、萎缩性胃炎甚至胃癌。
所以,尽管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癌的高危因素,但在它成为癌变助推器之前,依然拥有一定的防治时期。
简单来说,越早根治幽门螺杆菌感染,健康就越有保障,当以下人群已经检查出幽门螺杆菌阳性,就要将及时根治提上日程了:
有消化性溃疡疾病的患者,比如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的患者。有慢性萎缩性胃炎或胃黏膜糜烂等癌前病变的患者。家族中有胃癌患者,如父母或曾祖父、曾祖母等人中患有胃癌,那么在感染幽门螺杆菌后就需要进行治疗。胃黏膜相关淋巴瘤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容易加重肿瘤病情,因此需要及时治疗。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哪个家庭成员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其他家庭成员均有被感染的可能性,如一人呈阳性,那么家庭成员最好共同进行检测、治疗。
对成年人而言,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成功以后,年复发率不超过1%,很难再次被感染,这样才可阻断幽门螺杆菌在家庭中的传播,有助于减少根除后的再感染。
而针对儿童和老年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应根据相关疾病状态和获益风险制订个体化管理策略。
04
如何预防
“一人感染,全家共享”?
和所有预防感染传播的方法一样,想要有效预防幽门螺杆菌,我们可以从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三个方面入手:
1、消灭传染源
即家庭成员应定期体检知晓自己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一旦感染要及时进行根除治疗。这不仅是为了减少患病风险,同时也能及时切断在家庭内部传播的源头。
2、切断传播途径
即关注造成粪口、口口传播的卫生习惯。及时清理粪便、呕吐物并充分清洗可能被污染的地面、桌面、餐具等,养成饭前便后要洗手的好习惯。
杜绝用嘴喂孩子的不良习惯,也不要用嘴去触碰婴儿奶嘴及各种食物;如家庭成员中有人感染幽门螺杆菌,一定要采用家庭分餐制,用公筷、公勺盛饭夹菜,不要相互夹菜。
3、保护易感人群,即保护家中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全的儿童和青少年。尽量让儿童使用独立餐具,帮助其建立长久的良好个人卫生习惯。
正确认识幽门螺杆菌,按照科学方法防治,才能让我们在疾病面前不恐慌,用健康的心态拥抱每一天的生活。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幽门螺杆菌学组.第六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非根除治疗部分)[J].中华消化杂志,2022,42(5):289-303.
[2]中国幽门螺杆菌科研协作组.中国自然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0,15(5):265-270.
[3]金秋雨,张阳,李哲轩,等.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关联的流行病学研究[J].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2022,8(2):5-10.
作者|jting
审核|孙浩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胃肠肿瘤中心 主任医师
凡本网注明“XXX(非现代青年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原标题:河北蔚县:文化进万家老戏传新声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兰德华通讯员蔺媛媛“金秋华夏彩旗扬 ”台上表演精湛,唱腔优美,台下群众欢
2022-12-05 08:48
原标题:“陆游的乡村世界”火了中国文化报记者 党云峰2022年是南宋诗人陆游诞辰897周年。为进一步弘扬宋韵文化,擦亮“宋韵越城”和“陆游诗
2022-12-05 08:49
【视线】原标题:《风味人间》第四季将谷物汇集成篇(引题)每一种谷物都有自己的“人生故事”(主题)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陈俊宇“谷物是人类
2022-12-04 20:40
原标题:重庆合川发现春秋时期巴文化遗存出土各类器物278件记者日前从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在历时6个多月的抢救性考古发掘后,重庆合川
2022-12-04 05:34
原标题:京津冀三地协同立法推进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为加强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进一步提升京津冀协同发展水平,2022年12月1日,天津市
2022-12-04 05:38
原标题:2023年故宫博物院年票12月1日开售每张300元中新网12月1日电故宫博物院近日发布关于2023年故宫博物院年票发售的公告。2023年故宫博物院年
2022-12-02 19:42
原标题:文旅部:将剧本娱乐经营场所全面纳入监管视线据文化和旅游部网站消息,近日,文旅部市场管理司召开全国剧本娱乐管理工作视频会,督促
2022-12-02 19:43
原标题:嘉陵江下游发现春秋时期巴文化遗存新华社重庆11月30日电(记者刘恩黎)记者日前从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在历时6个多月的抢救性考
2022-12-02 09:31
解码·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原标题:对话甘肃省博物馆文创中心设计师团队——(引题)精美灵动的文创产品这样产生(主题)人民日报记者付文核心
2022-11-30 16:43
原标题:山西展出商周青铜盘珍品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邹雅婷西周晋叔友父盘。山西博物院供图近日,“盘之典——商周青铜盘特展”在山西博物院开
2022-11-30 05:49
原标题:刚刚!“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申遗成功!北京时间11月29日晚,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成功通过评审
2022-11-30 05:30
权威快报原标题:“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申遗成功记者从文化和旅游部获悉,北京时间11月29日晚,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
2022-11-30 05:32
原标题:河南仰韶村遗址发现5000多年前大型房屋基址新华社郑州11月28日电(记者桂娟、史林静)130平方米的大房子、“混凝土”地坪、大型防御壕
2022-11-29 08:45
解码·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原标题:复原技艺,转化创意,组建乐团(引题)曾侯乙编钟的文创旅行(主题)人民日报记者李霞当前,依托博物馆等文
2022-11-29 05:34
原标题:江苏盐城建湖县出土1 5吨唐宋钱币11月28日,新江苏记者从盐城市建湖县文旅部门获悉,该县冈西镇双墩村发现一处北宋末年的钱币窖藏遗存
2022-11-29 05:34
原标题:李仁清:拓古传今“复活”石雕在位于郑州市金水区文化馆的工作室里,李仁清查看完成后的拓印作品(11月16日摄)。新华社记者李安摄上
2022-11-28 22:45
原标题:多元粤剧节目亮相香港“粤剧日”活动新华社香港11月27日电(记者黄茜恬)香港特区政府康文署27日在香港文化中心和香港太空馆举行一年
2022-11-28 17:27
原标题:新闻特写丨古船“归港”海洋木质文物该如何保护?眼前,这个在江面上行驶的长方形大家伙,名叫“奋力轮”。在它怀抱里,静静躺着一个
2022-11-28 05:25
原标题:海南省第六届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开幕新华社客户端海口11月27日电(周慧敏、谭生其)为繁荣和发展海南省少数民族文化,促进各民族交往交
2022-11-28 05:38
原标题:在古镇见证戏剧“丰硕生长”——第九届乌镇戏剧节开幕记者:段菁菁、郑梦雨25日晚,在位于浙江省桐乡市的乌镇大剧院,乌镇戏剧节发起
2022-11-27 15:31
原标题:《爱的二八定律》热播引发观众思考人生态度中工网讯(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苏墨)都市情感剧《爱的二八定律》正在腾讯视频热播。该剧
2022-11-27 07:34
【视线】原标题:硬核科技助力中国水下考古取得新的历史性突破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苏墨22根巨型弧形梁组成的长48米、宽19米、高9米、重约8800
2022-11-27 07:45
原标题:《平民英雄张富清传》研讨会举办中工网讯(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邹明强)近日,湖北省报告文学学会在省文联主办了《平民英雄张富清传
2022-11-27 05:41
原标题:通向未来的阶梯人们常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实际上,这句话因蕴含着形而上的想象而意蕴非常,喜欢开卷的文豪们几乎难以用有限且
2022-11-27 05:41
【新书榜单】原标题:日常的点滴与自然的优雅《游世与自然生活》颜世安著 湖南人民出版社作者以隐者传统和道家思想为背景,以郭象所注《庄子
2022-11-27 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