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谷物好吃是第一位的,解决了易煮、好吃的问题,让大家喜欢吃,然后就是吃够量。”谈及全谷物的食用和未来发展,江南大学食品学院、粮食发酵与食品生物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副教授李永富表示,为此他研究了10多年的全谷物主食加工。
全谷物益处多,但吃的人并不多
(资料图)
全谷物有很多健康益处,包括对改善高血糖/糖尿病、肥胖、心脑血管疾病、便秘及某些癌症等慢病有不错的效果,很多高血糖/糖尿病人也知道该吃全谷物,但实际上吃的人并不多。为什么?
“因为不好煮、不好吃!”李永富在做了深入调查后得出这个结论,这也是他在研究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全谷物蒸煮性能差、吸水性能差、口感差、风味差。
全谷物中糙米跟白米最为接近,最容易被大众接受,因此李永富研究的第一种全谷物是糙米,糙米有皮,吸水性能差,不易煮,如果跟白米一起煮,不能同时熟,这是摆在他面前的一个难题。“如果能在糙米皮上打一些孔,把吸水屏障打开,是不是就解决了这个问题?”李永富想,于是经过不断地努力,他研究出表面微缝技术,解决了糙米难煮的问题。
糙米的糠味儿也是不少人不爱吃全谷物的一个重要原因,李永富又通过温度调节发生美拉德反应产生香气,通过定向适配技术把不同全谷物或全谷物与杂豆进行合理搭配,让全谷物变得好吃。
“我研发的含有多种全谷物的慢糖米产品出来后,我们在20多个省市让消费者进行了测试,都反映口感很好,很多人觉得比白米饭还好吃。”李永富开心地说。
建议主食中全谷物的比例要在一半左右
“解决了全谷物易煮、好吃的问题,让大家喜欢吃,然后就是要吃够量。”李永富说,有的人吃全谷物只是在大米中加一点点全谷物,这是远远不够的,建议全谷物在主食中的比例要在一半左右,我们做的慢糖主食全谷物比例均在50%左右,这样吃全谷物才是对改善高血糖等状况有效的,消费者才会有良好的体验感、才能保持持续地吃下去。
“我国那么多种全谷物,都要利用起来。我的全谷物主食研发从糙米到黑米,再到发芽糙米和青稞米等,从慢糖米/米饭到慢糖馒头/面包以及它们的预拌粉等,我们团队用了10年时间构建了慢(生)糖健康主食技术研发、工程化、产业化创新体系。”李永富说。
《一种高血糖人群专用米的生产方法》《一种好吃易煮黑米的制备方法》《一种易煮发芽糙米的生产方法》《一种低GI全谷物米及其应用》《一种低GI中式面点预拌粉及其产品制备方法》……李永富团队研发的已授权或已申请的专利有20多项,都是可以端上百姓餐桌的美味全谷物健康食品。
本文由江南大学食品学院、粮食发酵与食品生物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副教授李永富进行科学性把关,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全谷物频道乔靖芳亦有贡献。
标签:
上一篇:土豆,被忽略的优秀主食
下一篇:最后一页
凡本网注明“XXX(非现代青年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原标题:这个国家一级博物馆完成提升改造恢复对公众开放7月1日,山西地
2023-07-02 09:52
原标题:北京西城启动中轴线西翼非遗路书体验活动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2023-07-02 10:05
原标题:电影《八角笼中》发布推广曲(引题) 刘若英王宝强合唱《亲爱
2023-07-02 09:55
原标题:盘锦辽滨沿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人文化宫揭牌工人日报-中工网记
2023-07-02 09:55
原标题:“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宁波特展开幕光明日报宁波7月1日
2023-07-02 09:57
原标题:《我们仨》的二十年苏墨2003年的六七月,我的老家沈阳天还不热
2023-07-02 08:59
原标题:微电影《匠者》首映中工网讯(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黄洪涛通讯
2023-07-02 06:00
【艺评】原标题:赴一“字”之约沙洲贾湖刻符龟甲、赵孟頫临《兰亭序》
2023-07-02 05:54
原标题:“阅读空间”品书香近年来,山东淄博市积极拓展城市阅读空间,
2023-07-02 06:04
原标题:长篇报告文学《特立笃行》出版发行中工网讯近日,取材于我国特
2023-07-02 05:52
【新书推荐】原标题:名著再译降低阅读门槛周刊精选汇聚学者哲思《小王
2023-07-02 06:03
原标题:《登场了!北京中轴线》举行开播仪式(主题)专家学者热议传统
2023-07-01 20:06
原标题:2023首届中国野生动物摄影大展征集作品进行中中新网西宁6月30
2023-07-01 16:02
原标题:作家伊北《对的人》再现“北漂”青年生活的青春画卷中新网北京
2023-07-01 16:04
原标题:一本大词典考证敦煌文献字词再现千年前日常语言及生活面貌华西
2023-07-01 16:03
原标题:在阿那亚海边,让《红色》重生,携《海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归
2023-07-01 15:56
原标题:千余名一线劳动者走进陕西历史博物馆共享博物馆之夜中新网西安
2023-07-01 15:59
原标题:从出生到死亡,每个人都与医院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与个体健康
2023-07-01 15:07
原标题:朱一龙的进阶之路《人生大事》中的朱一龙突然让人刮目相看:这
2023-07-01 14:59
原标题:作家李敬泽:人工智能写作能力可能很强,但文学不会消失中新网
2023-07-01 15:06
原标题:当相声遇上“歪果仁” 中外演员共同寻找“幽默密码”中新网北
2023-07-01 15:01
原标题:“诚式”悬疑齐鲁晚报记者宋说 陈思诚监制的电影《消失的她》
2023-07-01 12:01
原标题:蒋晟首次西藏个展“八万四千年”在拉萨吉本岗艺术中心开幕中新
2023-07-01 12:01
原标题:百余台古董相机珍品杭州展出系海外侨胞收藏中新网杭州6月30日
2023-07-01 11:05
原标题:天津歌舞剧院推出施光南经典作品音乐会(引题)“在希望的田野
2023-07-01 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