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科普中国
作者:刘茜(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资料图片)
我们现代人的生活时时刻刻都离不开电,如黑夜里照明用的电灯、工作使用的电脑等;自然界中也存在电,如天空中的强烈放电现象——闪电等。还有什么能导电呢?
微生物!
早在1910年,英国植物学家就发现某些微生物的培养液能够产生电流,并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个微生物电池。目前,科学家们已发现了上百种与电有关联的微生物,并将这些微生物命名为电化学活性微生物。
不仅如此,科学家们还发现在一些电化学活性微生物中有一种神奇的“导电触手”,可以帮助这些微生物进行远距离的电子传递。这种“导电触手”就是微生物的导电纳米线。
你用爱发电,它们用线导电
2005年,科学家首次在一种叫作硫还原地杆菌的微生物中,发现了这种可以将电子从细胞内部传递至细胞外部的“导电触手”,并将其命名为导电纳米线。
导电纳米线是一种微生物自己合成的、直径为纳米级别的线状结构。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科学家们还在嗜热发酵菌、蓝细菌、沼泽红假单胞菌、硫酸盐还原菌、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等诸多微生物中发现了导电纳米线,可见导电纳米线的广泛存在。
微生物的“导电触手”
(图片来源:Sibel Ebru Yalcin/eurekalert,翻译:作者)
有趣的是,科学家们发现不同种类微生物中的导电纳米线类型和数量并不相同。如奥奈达希瓦氏菌中只有一种由细胞外膜与周质空间延伸物组成的导电纳米线。
而硫还原地杆菌中有三种导电纳米线,且这三种导电纳米线的导电性能并不相同,其中一种导电纳米线的导电性能比另一种导电纳米线强1000倍。
导电不是白导的
导电纳米线在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中,到底起到了什么作用呢?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导电纳米线主要有两类作用:参与微生物的生理代谢和介导微生物间的共生关系。
微生物的导电纳米线(Microbial nanowires)
(图片来源:Sibel Ebru Yalcin/eurekalert)
参与微生物的生理代谢:比如硫还原地杆菌的导电纳米线可以将细胞内的电子,传输给距离其较远的不可溶含铁矿物,将三价铁还原,从而完成呼吸过程,并从中储存生命活动所需能量,这一过程也被称为铁呼吸。
介导微生物间的共生关系:导电纳米线可以帮助微生物将电子传递给相邻的其他微生物,比如,金属还原地杆菌可以通过导电纳米线,将自己氧化乙醇产生的电子传递给硫还原地杆菌,而硫还原地杆菌则利用得到的电子还原富马酸,从而实现两个微生物在富含乙醇和富马酸环境中的互利共生。
科学家发现金属还原地杆菌还可以通过导电纳米线将氧化乙醇产生的电子传递给甲烷古菌,而甲烷古菌则利用得到的电子将二氧化碳还原为甲烷,从而实现两个微生物的互养共生。
微生物导的电,这就用上了
随着对导电纳米线的不断研究,科学家们发现它具有很高的导电性能及稳定性,所以在生物新能源、生物材料及环境修复等领域都有着很强的应用潜力。
产生纳米线的细菌
(图片来源:Sibel Ebru Yalcin/eurekalert)
1.生物新能源
这是导电纳米线最有前景的应用之一,科学家们发现,导电纳米线可以用于研发微生物燃料电池和生物电池。
微生物燃料电池是一种利用微生物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装置。科学家们设计了多种装置,仅需通过对电化学活性微生物的培养,即可以获得电能。同时科学家们还发现,通过基因工程手段促进某些微生物中导电纳米线的表达后,可以进一步提高微生物燃料电池的产电量。
除此之外,还有科学家尝试对微生物产生的导电纳米线进行收集纯化,制备了基于导电纳米线的微型生物电池,这种电池的电流密度甚至高于固体金属电池。这一发现进一步佐证了导电纳米线在生物新能源领域具有很好的发展潜力。
2.生物材料
硫还原地杆菌的导电纳米线在溶液及高温环境中,依然具有良好的电子传递能力,且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适合用于构建新型绿色无污染的生物电子器件,例如心脏起搏器中的电池或电路元件等;科学家还尝试将硫还原地杆菌的导电纳米线与聚乙烯醇制成复合材料,发现该复合材料具有更高的热稳定性及更大的导电范围。
3.环境修复
微生物导电纳米线可以对环境中的有毒金属进行转化和迁移,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例如,硫还原地杆菌的导电纳米线可以将有毒的可溶性六价铀U(VI)还原为不可溶的四价铀U(IV),且还原后的四价铀会附着于导电纳米线表面,从而实现铀的富集与固定;集胞藻(一种蓝细菌)的导电纳米线可以帮助沉积重金属砷等。
结语
近年来,科学家们对导电纳米线日益深入的研究,不仅拓宽了大家对微生物的认识,还加深了微生物与环境互作的了解,同时还为微生物在生物修复、生物新能源等领域的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标签:
凡本网注明“XXX(非现代青年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原标题:郎朗《哥德堡变奏曲》响彻古城陕西日报记者柏桦“太棒了,能现场看到郎朗演奏《哥德堡变奏曲》好激
2023-05-08 16:56
原标题:2023年全球票房破100亿美元,三部国产片入十强羊城晚报记者李丽根据猫眼专业版数据,截至5月6日,2
2023-05-08 15:48
原标题:上海博物馆举办“十二时辰艺术嘉年华”5月7日晚,观众在上海博物馆展厅参观“从波提切利到梵高——
2023-05-08 15:53
原标题:亚克西!大美新疆惊艳鹏城(主题)大型音舞诗画《掀起你的盖头来——新疆是个好地方》深圳盛大开演
2023-05-08 14:40
原标题:民族器乐童话剧《神笔马良》在京首演5月7日,演员在表演《神笔马良》。新华社记者邢广利摄当日,由
2023-05-08 14:52
原标题:2023外滩艺术季启动,游艺地图链接外滩与豫园(引题)“外滩猫街”成网红打卡点(主题)解放日报讯
2023-05-08 11:33
原标题:看电影度佳节国家电影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4月29日至5月3日,中国电影“五一”档票房达15 19亿
2023-05-08 10:33
原标题:聚焦中国空军试飞员群体(引题)《长空之王》,不计功名的无冕之王(图)(主题)天津日报记者张钢
2023-05-08 10:42
原标题:故宫首部音乐儿童剧《甪端》(主题)大湾区首演创新演绎文物传承(副题)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张
2023-05-08 10:40
原标题:16米高开平灰塑壁画面世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黄文生通讯员关炳辉)本月6日,位于江门开平市塘口
2023-05-08 10:44
原标题:历时3个多月的首个收费展“从波提切利到梵高”创下超42万人次参观纪录(引题)上博“现象级”展览
2023-05-08 10:53
原标题:加强非遗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引题)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主题确定(
2023-05-08 09:55
原标题:我国将建3至5条中国文物主题游径(主题)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避免过度商业化、娱乐化、庸俗化(
2023-05-08 09:38
原标题:千年古村“文化游”:入目即古刹移步皆古建中新网运城5月7日电作者杨佩佩游古村、逛古宅、访古刹、
2023-05-08 08:46
原标题:2023年全民阅读活动暨第十九届兰州读书节启动近日,兰州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教育局、市文旅局
2023-05-08 08:54
原标题:江西省莲花县——(引题)为农村娃传递阅读之美(主题)人民日报记者郑少忠“‘妈妈’快点走,国学
2023-05-08 08:32
原标题:母女接力传承非遗刺绣奥日雅玛拉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王永钦 梁子晶色彩鲜艳的刺绣枕头、时尚的蒙
2023-05-08 08:53
原标题:引入艺术元素、打造写生基地,山西左权县泽城村——(引题)古村入画 古村如画(艺术改变乡村)(
2023-05-08 08:41
原标题:现代粤剧《三水女儿·红头巾》登陆京城唱出越洋往事5月6日和7日,反映华人女性群体劳工史的舞台作
2023-05-07 13:48
原标题:校园“小人物”记忆李成上世纪80年代的大学校园,给我的印象是热气腾腾、生机勃勃,上演了许多奋发
2023-05-07 08:36
原标题:那时群英会马克日前,路过久违的朝阳区三里屯,发现这里时尚、新潮的高楼大厦鳞次栉比,与我印象中
2023-05-07 08:38
【艺评】原标题:情怀哪有那么好“贩卖”刘颖余眼见电影《灌篮高手》那么红,心头总难免有疑问闪过——为什
2023-05-07 05:53
原标题:不断往返穿梭在城镇化进程中的人们,出于社火记忆里的乡土情结,每年都会回到熟悉的土地上,去寻找
2023-05-07 05:53
原标题:运河春光汪丽丽“人间四月百鸟鸣,运河桃花始盛开”。“五一”假期,踏入这里就仿佛走进了花的海洋
2023-05-07 05:53
原标题:“五一”档票房回春,突破660万元(主题)比2019年增长20万元(副题)齐鲁晚报5月5日讯(记者李旭
2023-05-06 1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