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科技 > 正文

夜读|关系中,我劝做个“冷淡”的人 环球关注

时间:2023-03-15 14:39:26    来源:科普中国网    

人际关系中,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越是不断付出且不求回报的人,越难以收获他人对自己的珍视。相反,那些在关系中比较在意自己感受的人,反而更容易收获他人对自己的好感。究其根源,正是“讨好型人格”在作祟。01

关于“讨好型人格”

很久以前有一部剧生动刻画了“讨好型人格”的做事风格,剧中的女主角也戏称自己为“便利贴女孩”。


(资料图)

她之所以这么称呼自己,是因为她的存在就像便利贴一样,对任何人都有求必应。因为不懂如何拒绝同事,所以在工作中什么杂活都抢着干,结果,周边同事压根没把她放在眼里**。**在感情中也是类似。

即便男友时常冷落自己,她依旧不放弃这段食之无味的感情,总是变着法讨好男友,最后发现男友是个渣男,花她的钱还给她戴“绿帽”。

在现实生活中,“讨好型人格”还有更多不同的表现形式:

很难向他人表达自己的需求

在人际关系中,总是优先照顾他人的情绪,反而忽略自己的真实感受。

慢慢地开始分不清感受和想法,也就导致情绪被长久压抑,自己也越来越不快乐。

过于在意他人的评价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取悦别人或得到认可,常常会做一些自己内心并不情愿的事情。哪怕这件事会让自己感到委屈,但为了维持关系,迎合就成了证明自己受人欢迎的方式。- 不敢与人发生争执

当自己的利益受到他人伤害,为了避免得罪对方,总是倾向逃避或认错。即使错误不在自己身上,但也会试图在自己身上找原因。02

“讨好型人格”为何招人嫌

有人可能会疑惑,“讨好型人格”已经这么卑微了,为什么还依旧难逃在人际关系中招人讨厌的命运。这是因为这份讨好常常带有隐形索取的意味,即:我对你好,你就应该对我好;你不对我好,就是你的错。按这个逻辑相处下去,常常会给别人带来莫大的心理压力以及被胁迫的感受,慢慢地就想要逃离这段关系。另外,由于“讨好型人格”过于没有主见,一味迎合他人,时间一长就会让人感到无趣且乏味。这就像一个人去追求另一个人,如果他的身上毫无自我特色,只如“舔狗”般感动对方,最后的结局很可能是:“舔狗舔到一无所有”。毕竟关系的建立往往靠的不是感动,而是互相吸引,这份吸引既是一种情感的碰撞,也是思想上的共鸣。加之,“讨好型人格”在人际交往中过于没有心理边界,这就导致别人与之相处容易产生排斥的感受。而“心理边界”这个概念有些抽象,我们可以把它理解成为人际距离。要知道,适当的人际距离才会让人感受到信任和安全。但“讨好型人格”不存在任何人际距离,他们对人际的依赖和敏感程度都较高。所以,为了满足内心需求,“讨好型人格”不惜无时无刻黏着对方,一直用低姿态来保持这种不健康的交往模式。可惜,物极必反。03

如何摆脱“讨好型人格”

当然,很多人明知自己是“讨好型人格”,仍旧难以摆脱。既或是对失去人际关系的恐惧,亦或是内心无法战胜的孤独感。但首先需要意识的是,“讨好型人格”只是一种潜在的不健康行为模式,而非人格障碍。因此,无需给自己贴上“病人”的标签。你需要的只是关照好自己的心理感受,调整好对他人的心理预期。那么,学会拒绝就是照顾自己的第一步。在这个拒绝他人的过程中可以采用温柔的语气,并附带一份拒绝的理由。这样子你就无须担心对方会将你的拒绝视为恶意,反倒是让对方明确你的界限。接下来,就是放弃以偏概全的想法。这个想法包括:“我对别人好,别人就应该对我好;我拒绝了他,他就会讨厌我等。”一旦脑中出现这个想法,先用疑问句问自己,即:“我对别人好,别人就应该对我好吗?”继而,寻找不支持该想法的证据,即:“我对别人好是发自内心的吗?既然发自内心,为何一定要回报呢?”经过几轮循环往复的练习,你会发现自己的想法或许过于绝对了,慢慢的你就会调整对他人过高的心理预期。最后,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即便起初你的声音不被周边人所听到。重要的是,你跨出了第一步,选择不再压抑内心真实的想法。这样子,你自然会吸引和你同频的人,也会拥有舒服的关系模式。而在这种关系模式下,人和人之间才会走的更长远。04

做个“冷淡”的人

主持人蔡康永曾说过:“我鼓励大家做一个“冷淡”的人,我不认为过于温暖的跟别人维持良好关系是一个好立场,如果被温暖两个字绑住,就更吃力。”所以,**何必为了拥抱温暖,讨好别人,从而困住自己呢?**说到底,每个人不论怎么做,都很难取悦他人,有这时间,还不如拿来取悦自己。只有自己开心了,内心的孤独感才会驱散,人的心灵才会变得丰盈。同样,也因为你好了,周围的人际关系才会更好。作者:鸢尾

标签:

相关新闻

凡本网注明“XXX(非现代青年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

热文推荐

焦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