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热图 > 正文

震撼!中国“沙漠无人区”现一条930公里高速

时间:2017-10-13 13:58:28    来源:央视财经    

桂武松在施工管段的第一份工作是测量。每天要扛着几十斤重的设备,在戈壁滩上行走十几公里进行测量。而更难对付的,还有让人猝不及防的沙尘暴。

桂武松:当时把仪器架好,准备开始测量工作了,老远就看见远方起沙尘暴了,当时是黄沙比较弥漫,特别恐惧,当时就想着赶紧找个地方躲一躲,但是放眼望去,戈壁滩没有地方让你躲的,当时我们就赶紧把仪器收一收,仪器也是比较贵的,仪器收了之后,我们就抱在怀里,然后就坐在那块儿不动,等待着沙尘暴过来,当时看着挺远的,很快很快就逼近我们了,靠近我们了。

年轻的测量队员们只能蹲在地上,背对沙尘暴,把头埋在膝盖里,紧紧靠在一起。风暴稍微平息后,队员们才站起来。每个人都像在沙地里打过滚一样,满身沙土,成了土人。

京新高速临白段,沙土较细,且流动性强,年平均移动速度约有18米,如果不固定住移动沙丘,流沙很容易覆盖公路,那么工程人员到底采取了什么措施固定沙丘,防止了沙害呢?

这是京新高速临白段的施工现场,原来固沙的关键,是这一个个两米长,20公分宽的填充式黑色沙袋。沙袋成田字形交叉叠放,形成一个个一平方米的小方格,连成一片,看似简单的黑色沙袋,实际上,暗藏玄机。

原来,沙袋在设计上是有鳍沙袋,编织袋边缘会留出三公分长的穗子。这样的设计,不但能减缓风速,还能把吹起来的沙,留在矿格内,起到固沙作用。据介绍,这些沙袋采用耐寒耐晒的材质,至少可以保持20年。根据风向,不同路段不同方向铺设的沙袋的宽度都有精确的计算。

而且沙袋就地取材,不但控制了成本,还可以有效地改善土壤环境,恢复沙漠中的植被,环保效应巨大。工程队还在沙袋外围设置了高立式沙障和阻沙堤,因地制宜,综合治理,构成了一个整体的防沙系统,将流动沙丘阻隔在外。

中铁京新高速总承包管理部总经理 孙玉国:我们在中铁这一段,先后采取了将近20余项新的工艺,仅这些小的工艺都研究了几十次。最后才适合了这个地方的一些特点。虽然这些工艺有时候看起来是小发明小创造,但是对于保证这个项目的工期,保证工程质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么艰苦的环境里,与这么多的最多的时候八千多人并肩战斗,建设了一项世界超级工程,是我一辈子的骄傲和荣耀。

2017年两会,交通部公布了这样一组数据,2016年,我国公路固定资产投资达1.78万亿元;2016年,全国交通运输行业坚持稳中求进,圆满完成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全年完成铁路投资8000亿元以上、公路投资1.65万亿元的投资建设任务,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高速公路和普通干线公路待贯通路段建设改造持续加快,农村交通基础设施水平不断提升。新增高速公路6000多公里,总里程突破13万公里;新增二级及以上公路1.5万公里,新改建农村公路超过29万公里。这一组组辉煌的成绩单正是我国政府向人民交出的答卷。

大路朝天,中国智慧攻克道道难关,每年超过1万亿元铺就的中国公路网,向更远处延伸。中国高速公路总里程13.1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中国桥、中国路,一个个圆梦工程铺展宏图。它们编织起人民走向幸福、美好的希望版图,编织起我们的中国梦。

半小时观察:修好致富路 架好幸福桥

京新高速的建设,不仅使北京通往新疆的行程缩短1300公里,更将成为“一带一路”上的重要一环,连接起北京和西部辽阔的疆域。有梦的地方就有路,有路的地方就有筑路者留下的足迹;有水的地方就有桥,有桥的地方就有修路者洒下的汗水。一个个饱含创意与极致挑战的工程项目正在崛起。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全线贯通等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交通项目陆续建成,带动中国交通阔步走向世界,中国从交通大国迈向交通强国的步伐不断加快。当我们穿行在平坦的高速公路上,跨过一座座桥梁,穿越一条条隧道的时候,让我们由心底由衷地说一声:辛苦了,中国建设者。

标签:

相关新闻

凡本网注明“XXX(非现代青年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

热文推荐

焦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