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热图 > 正文

中国气象科技跃升至世界一流

时间:2017-09-30 17:42:52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四十多年埋头苦干

作为气象灾害频仍的国家,中国高度重视气象卫星的研发和利用。风云三号气象卫星工程应用系统总设计师董超华介绍说,早在1969年,中国就提出,“要搞我国自己的气象卫星”。1972 年,研制气象卫星被正式纳入国家计划。1988年9月7日,风云一号A试验应用极轨气象卫星发射成功,携带一台5通道可见光红外扫描辐射计,对地遥感。在此后14年间,风云一号B、C、D星接连发射。

1997年6月,风云二号A试验应用静止气象卫星发射成功,携带一台3通道可见光红外扫描辐射计,这标志中国已成为能够自行研制和发射极轨和静止两个系列气象卫星的国家。2008年5月,中国新一代极轨气象卫星系列的首发星──风云三号A星发射成功。它携带了11台仪器,除可见光红外扫描辐射计和空间环境监测器是继承性仪器外,其余均为新研制开发,且是第一次载入卫星的仪器。8年之后,中国发射了风云四号A星,把静止轨道卫星升级为性能空前强大的第二代。

截至目前,中国共有8颗风云气象卫星在轨运行,已经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同时拥有极轨和静止轨道气象卫星的国家之一,形成了“多星在轨、组网观测、统筹运行、互为备份”的业务格局。

陆风介绍说,其中有3颗极轨系列卫星在轨运行,它们每天上午和下午对全球进行观测,此外有5颗静止轨道气象卫星在轨运行,对以中国为中心的1/3个地球的中低纬进行持续观测。

风云系列气象卫星在天气预报、防灾减灾和应急气象保障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据统计,风云气象卫星投入产出比达1︰40 ,是中国民用遥感卫星中应用范围最广、效益发挥最好的卫星。

助力全球防灾减灾

经过40多年的发展,中国风云系列气象卫星在国际上的品牌影响力日益提升,特别是成功实现了升级换代之后,已经当之无愧地成为国际民用遥感卫星中应用范围最广、效益发挥最好的卫星之一。

中国“风云”作为全球对地观测气象卫星中的重要成员,观测数据也面向全球开放、实时共享,在天气预报、防灾减灾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据陆风介绍,到目前,已有90多个国家在用风云气象卫星,在亚太区域有18个国家设立了卫星接收站,时时接收风云卫星的观测资料,为天气、气候和防灾减灾服务。

陆风特别提到,风云系列静止轨道气象卫星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防灾减灾具有特别重要价值。他说,由于风云卫星对“一带一路”沿线具有很好的覆盖,相关观测数据准确及时,可以为这些国家有关部门开展气候预测提供重要支撑。而风云卫星的表现也证实了这一点。

2016年8月中旬,巴基斯坦开伯尔-普赫图赫瓦省遭遇突发强降水山体滑坡。灾害来临前,风云二号E星提前捕捉到强降水迹象,气象预警及时发出。根据预警,当地封闭道路、转移游客,避免了人员伤亡,减少了财产损失。

风云四号A星已经在轨运行数月,不仅经受了诸多测试的考验,而且小试牛刀、初露锋芒。今年以来,我国遭遇多种天气气象类型,5月份北方地区严重沙尘、6月份的华北特大暴雨、6月底至7月初南方持续降水以及“苗柏”“南玛都”台风等形成发展,风云四号A星充分展现了其高性能,准确预测了气象条件的形成发展演变,为防灾减灾等科学应对提供了重要支撑。目前,风云四号已被世界气象组织纳入全球对地观测气象卫星序列,有望在2017年底具备试运行和服务能力,将为中国和国际防灾减灾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撑保障。

我们相信,中国正在升级换代的新气象卫星系统必将以更优异的表现,洞察世界的风云变幻,造福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记者 张保淑)

标签:

相关新闻

凡本网注明“XXX(非现代青年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

热文推荐

焦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