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栏 > 正文

贵州仁怀:生态美 产业兴 群众富

时间:2022-03-31 20:38:36    来源:中国农网    

走进贵州省仁怀市五马镇五马河畔,两岸青山环绕、河水清澈见底、白鹭翔集嬉戏,身穿红马甲的党员志愿者正在开展巡河活动,一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画卷正徐徐展开。

五马河是赤水河仁怀段最大支流,主河长39.3公里。上世纪90年代,五马镇大力发展造纸、煤炭产业,一跃成为了仁怀“辉煌”的工业小镇,但随之而来的河流水质急剧下降,稀有鱼类濒临灭绝,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为了改变这一困境,五马镇党委下定决心,关停所有造纸厂和煤矿企业,先后投入资金7000万元,实施退耕还林1.7万亩,建设完善镇集管网、污水处理厂等工程,着力建设五马河生态文明示范区。

“我们充分发挥镇、村、组三级河长作用,将党员干部纳入巡河队伍,组建志愿者服务队,常态化开展河道巡查,并设置“河长制”公示牌,通过明确责任、创新方法、长效整治等方式,形成治河护河合力。”五马镇党委书记吕黔莉说。

生态保护,人人有责。五马镇辖区内党员干部和群众志愿者自发组织,成立五马镇生态环境保护协会,500余名党员和群众志愿者不定期开展义务巡河护河活动。协会自成立以来,向村民们发放环保倡议书10万余份,清理河道垃圾30余吨,劝导非法捕捞300余人次。

“通过治理,河水变清澈了,鱼儿也越来越多了,生态环境又恢复我们小时候的模样。”五马镇生态环境保护协会副会长郭小勇说。

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五马镇三元村党支部立足良好的生态资源优势,引进返乡创业能人,因地制宜发展450亩耙耙柑产业。2021年,耙耙柑产量达20万斤,产值约200万元,村集体经济新增13万元,带动全村30余户脱贫群众增收。

几年时间,五马镇通过“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支部+龙头企业+农户”等运作模式,建成有机高粱基地2万亩、国储林项目2861亩、有机蔬菜2000余亩、精品水果基地7400亩......覆盖村民10000余人,带动人均年增收5000元以上。

“村民们除了进园务工得到薪金外,还可以通过流转土地拿到租金,不仅增加了群众的收入,还带活了村集体经济。”五马镇协龙村党支部书记何庆说。

“从没想过能当上小老板,日子越过越攒劲!”冯沛涛是土生土长的五马人,长年在外务工,随着家乡生态环境变好,很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他决定返乡创业,开起了农家乐,每年收入30万元以上。

如今的五马河,水清鱼跃、鸟语花香,水质长期稳定在2类水体以上。五马镇先后荣获“国家卫生乡镇”“贵州省卫生镇”“省级生态乡镇”等美誉。

五马河只是仁怀市“党建红”引领“生态绿”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仁怀市党员干部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守牢生态与发展两条底线,带领群众发展各种生态项目实现脱贫增收,人均纯收入达1.2万元,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绿色发展之路。

作者:刘玲玲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刘久锋

标签: 生态环境 党员干部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新闻

凡本网注明“XXX(非现代青年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

热文推荐

焦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