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栏 > 正文

安徽省农科院蚕桑所在桑树干旱胁迫响应机制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时间:2022-03-03 14:26:00    来源:中国农网    

桑树新鲜叶片有一个特定的采摘时间窗口,并且容易受到干旱胁迫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桑树种质创制与利用创新团队在桑树叶片干旱胁迫响应分子机制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为通过分子育种手段培育耐旱性强的桑树新品种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本研究以干旱胁迫9天的桑叶为实验组,以正常生长的桑叶为对照进行转录组和蛋白质组的联合分析。共鉴定得到9889个DEG(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和1893个DEP(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protein)。其中SGR(XM_010109758.1)基因在干旱胁迫环境下上调表达,并参与叶绿体降解,以应对干旱胁迫下桑叶的过早衰老和变黄。MaArg, MaP5CS1, MaproC, MaZEP, MaNCED等关键酶基因的表达水平在干旱处理组中显著上调,激活了脯氨酸和ABA的生物合成途径,提高了桑树的耐旱性。此外,MaWRKYIII8在干旱和外源ABA的诱导下上调,表明MaWRKYIII8可能参与了桑树对干旱胁迫的响应过程。

相关研究以“Molecular mechanism of mulberry response to drought stress revealed by complementary transcriptomic and iTRAQ analyses”为题,发表在国际期刊BMC plant biology上(中科院二区,2021年影响因子4.215),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为第一完成单位,汪泰初研究员为通讯作者,李瑞雪副研究员和苏雪强博士为共同第一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团队项目、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合肥综合实验站、安徽省特色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等项目经费的资助。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杨丹丹

标签: 农业科学院 生物合成途径

上一篇:
下一篇:

最近更新

凡本网注明“XXX(非现代青年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