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栏 > 正文

老山脚下的种烟“父子兵”

时间:2022-02-24 17:07:10    来源:中国农网    

从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麻栗坡县城出去,一路向东南方向走去,在离县城一百多公里的董干镇,有个地方叫做新寨村,在这里一说起徐申荣,大家都说他能吃苦,不怕累,栽烟快三十载,基本没有请过假。

遇见——恰逢烤烟起

徐申荣祖祖辈辈都在新寨村生活,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一直在家里靠这方水土吃饭,老一辈没出去过,到了他这一辈也没想过出去。

徐申荣自己常说的是:“出去的都是年轻人,我没什么文化,就在家里‘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只要肯卖力气,哪里都活得下去。”就这样,本着能吃苦,不怕累的精神,靠着这片土地,养着一家老小七口人。

1993年,烤烟走进董干镇,在这片沉寂已久的土地上掀起了热潮。烤烟价格稳定、按合同收购的模式成为农民争相追逐的对象,家家户户争报名,要指标。“那年烟草部门进村做宣传,政府大力支持,村里村干部就带头种起来了。当时也没有什么产业发展,一家人商量后,觉得自己家有几亩地,先种一年看看。”徐申荣有三个子女,劳力不缺,趁着这股东风,开始试着种烟,这一种就是三十年!

改变——从小白到“大拿”

烤烟刚开始发展,烟农本身没有技术,大家都是从零开始。

“大家都是第一次接触,第一年都是摸石头过河。只能在技术上紧跟着烟站走,而地里面的东西,最重要的还是气候环境,我们自身还要总结经验!”徐申荣深知“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学到技术,这条路才能走得更远。他一边向烟站技术员学习烤烟知识,不断提高自身技术水平,一边自己摸索门道,结合当地实际总结出自己的一套经验。

麻栗坡土地资源稀缺,新寨村也是山多地少,徐申荣带着一家人,开荒破土,学着用营养袋包苗;烤房不够用,学着用泥巴自己糊烤房……如今,徐申荣不仅能自己种烟,还被合作社选聘为育苗管理员。

从一开始的几亩,慢慢发展为几十亩,从开始学种植、烘烤技术的“小白”,到如今成为村里村外的种烟“大拿”,徐申荣俨然通过烤烟产业,改变了自己和一家人的命运,成功走上了小康的道路。

“从学徒到带徒,从人力到机器,从牛车到皮卡,从土坯房到大平房,种烟条件越来越好,我家的生活条件也越来越好了!”回想种烟这些年的改变,徐申荣不禁感叹到。

坚守——接力“父子兵”

转眼徐申荣已到了花甲之年,家里的重担慢慢交到了儿子徐文斌的手上,同时交给他的还有烤烟产业。

徐文斌从小在烟地里长大,跟着父亲年复一年的栽烟,潜移默化中,早就成为了一名种烟小能手,从学校出来后,顺其自然地成为了父亲最得力的助手。“从小就在烟地里跑,在烤房睡,跟着家里栽烟、薅地、烤烟、分烟,哪个时间该做什么都一清二楚。”徐文斌肯吃苦,又好学,凭着一股“拼劲”,从父亲手里接过棒。

都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自从徐文斌开始接管烤烟,他家的面积越种越大,到2021年,已经翻上了一百亩。从育苗到交售,都是父子俩相互扶持,带着一家人一起干,基本做到零请工。移栽期需要集中移栽,他们就从早栽到晚,晚上打着手电筒,连夜移栽,十几万株烟苗,一家人半个多月全部移栽完;烤烟期,为及时采烤,白天在地里转,晚上来编烟,深夜才吃饭。看着徐文斌日益拱起来的背,烟站几次劝说,让他家请一点工,缓解一下劳力问题,可徐文斌总是说“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只要一家人还在一起,再苦再累都不怕!”。

2021年,徐文斌家种烟105亩,售烟均价达到28.01元/公斤,最后一次交烟,他拿着单据就开始盘算:“还了家里的车贷,还能存下孩子的读书钱!”。

一年之计在于春,眼看又到了春耕备耕的季节,这对“父子兵”早已在烟地里忙开了……

作者:田景丹

标签: 靠水吃水 觉得自己

上一篇:
下一篇:

最近更新

凡本网注明“XXX(非现代青年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