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拿农民当笑料是贬低农民,用农民演“雷剧”是消费农民,催农民办网贷是误导农民,那些“雷人”广告不仅会给农民朋友增加借贷风险,亦是对农民群体的极大不尊重。为了追求流量和人气,如此大开“脑洞”搞所谓的内容创新,做越过道德和法律底线的宣传,实属不该。
最近,演员朱宏奇拍摄于2020年的“劝农民工借网贷”广告“火”了,因为内容浮夸、低俗恶搞、罔顾实际,备受网友诟病。在这些短视频广告中,扮演“网贷大哥”的朱宏奇处处劝一位由演员扮演的身穿迷彩服、皮肤黝黑的农民工大叔借网贷,“万元日息1.9元,还没一瓶水贵”的类似表述多次出现。几个短视频总时长只有4分49秒,农民工大叔却被贷款75万元,被网友戏称“5分钟欠75万”。面对网友的连番声讨,朱宏奇最终表示“认怂道歉”,再不拍不良广告。
近3年前的“魔性”广告又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反映出当前大众对不良广告和网贷乱象的深深反感,也反映出消费农民、轻视农民的思维和做法根本没有“市场”,网友不会“买账”。广告中,农民工大叔的母亲坐飞机时想吐,被告知需1290元升舱费。当大叔面露难色时,“网贷大哥”出手“相助”,拿过大叔手机贷款。视频虽短却“槽点”满满:陌生人拿过手机点几下屏幕,就能拿到高额贷款,申请网贷有这么容易?为凑1000多元升舱费借款15万元,是否真有必要?
显然,于情于法,这样“槽点”满满的广告都立不住脚。从生活情理来说,广告内容脱离实际,渲染了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的不良之风,是典型的“三观不正”。而从法律角度讲,广告对网络借贷刻意夸大优势、只字不提风险,很容易造成误导,违背了广告法“广告不得含有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不得欺骗、误导消费者”的要求。
更令人气愤的是,这些“辣眼睛”的网贷广告有明显的丑化农民之嫌,处处显示出对农民的不尊重。为了制造博人眼球的噱头和滑稽搞笑的效果,广告中的农民工问“飞机能不能开窗”,空姐不从乘客角度考虑帮助解决问题,而是简单粗暴地回答“升舱费用1290元”,视频中还给出“对农民工旅客露出白眼”等多处细节特写。如此无厘头、立不住脚的剧情,被商家生硬地安到农民身上,暗嘲农民“又穷又没见识”,对农民群体的丑化意味十分明显,给人带来不适观感。拿农民当笑料是贬低农民,用农民演“雷剧”是消费农民,催农民办网贷是误导农民,那些“雷人”广告不仅会给农民朋友增加借贷风险,亦是对农民群体的极大不尊重。为了追求流量和人气,如此大开“脑洞”搞所谓的内容创新,做越过道德和法律底线的宣传,实属不该。
也许有人会说,拿农民工当素材只是为了博人一笑,一个不良广告而已,无伤大雅,不必“上纲上线”。诚然,退一步讲,一个广告给农民群体带来的影响可能有限,但往深里看,其背后暗含的轻农、厌农、丑农观念,不能不引起社会警惕。类似广告不仅会给农民群体带来经济利益的损害,也会给农民群体带来精神层面的潜在伤害。这些无形的伤害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却会一点一滴积累起来,侵蚀当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所需的尊农爱农、护农支农氛围。试想,如果缺乏尊重和爱护农民的意识,企业乃至社会各方又何谈付出实际行动,去做真正助农、为农的实事?
而事实上,在汹涌的舆论浪潮中,本次引发热议的网贷广告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着实不小,这在持续时间、覆盖范围、影响程度上都有体现。距广告拍摄传播已经过去了将近3年,虽然涉事公司早已公开道歉,但广告视频还在被众多网友当成笑料素材改编剪辑,可见这种不良影响不是说几段道歉的话就能挽回的。这也警醒相关企业,一定要从思想源头和公司机制上把好关,树牢尊农爱农意识,强化遵纪守法观念,避免给企业形象和消费者利益带来双重损害。
最后还要提醒农民朋友的是,这些年越来越多的农民朋友学会了用手机上网“冲浪”,而网络贷款相对来说门槛低、易操作,“一机在手,网贷就有”的情况越来越普遍。有时,类似的金融服务的确能解燃眉之急,但对许多不熟悉金融知识、偿还贷款能力不强的农民朋友来说,盲目借贷也可能会有还不上钱、甚至被拉进“征信黑名单”的风险。特别是对追求更高生活品质的新生代农民工来说,更要警惕超前消费令人上瘾、“用看起来很低的日利率掩盖较高年利率”的网贷风险。对此,相关部门也要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公众量入而出、适度消费,别让农民朋友一不小心陷入“无涯贷海”。
作者:侯馨远
标签:
上一篇:财政部:积极做好农业保险防汛救灾工作
下一篇:最后一页
凡本网注明“XXX(非现代青年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原标题:新作《坚如磐石》《志愿军:雄兵出击》同期上映(引题)张艺谋
2023-08-16 07:55
原标题:东城(引题)景泰蓝夜场文化体验季开幕(主题)北京日报讯(记
2023-08-16 07:59
原标题:(寻味中华|文博)在沈阳故宫探秘清宫解暑“标配”古代冰淇淋
2023-08-16 07:59
解码·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原标题:文化出游热度,如何更好呵护核心阅
2023-08-15 15:54
原标题:暑期,让孩子爱上整本书阅读书无穷尽时,但惜夏日长。在这炎热
2023-08-15 15:58
原标题:咸阳职工文艺轻骑兵重点工程送欢乐通讯员张翟西滨张静赵文华工
2023-08-15 10:06
原标题:“面壁”苦修,让光彩再现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吴铎思通讯员吕
2023-08-15 09:56
原标题:“齐兰古城”丝绸之路的传奇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吴铎思风,轻
2023-08-15 09:59
原标题:探秘稻作文明《寻古中国·稻谷记》开播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国
2023-08-14 17:59
原标题:北美票房:《芭比》勇夺北美周末票房四连冠中新社洛杉矶8月13
2023-08-14 16:04
原标题:《剧院魅影》中文版广州巡演结束,“魅影”刘令飞接受本报记者
2023-08-14 16:05
原标题:“以河为媒——沿着大运河看中国”网上主题宣传活动走进扬州中
2023-08-14 16:01
原标题:纪录片《大运河之歌》央视开播天津日报讯(记者张帆)近日,六
2023-08-14 15:56
原标题:本期开奖来啦!“打卡!宝藏博物馆”第三周获奖名单公布7月24
2023-08-14 16:04
原标题:大戏看北京(主题)8月14日-20日精品推荐(副题)●话剧北京人
2023-08-14 11:06
原标题:《遗落梦之境》《聊斋之黄九郎》《冲出麦田》入围“华语原创音
2023-08-14 11:00
原标题:沉浸音乐会《只此一梦》全国首演北京青年报记者王磊近日,由中
2023-08-14 10:53
原标题:非遗传承人王志江方寸之中钻研内画技艺(引题) 不断难为自己
2023-08-14 10:06
原标题:身兼导演和主演跟《钟馗嫁妹》铆上了(引题) 杨立新:排话剧
2023-08-14 09:57
原标题:“南麒北马”续佳话,一展“做派老生”风采文汇报记者王筱丽96
2023-08-14 09:59
原标题:源于日常的艺术,正热忱回馈生活中平凡的你我文汇报记者范昕流
2023-08-14 09:55
原标题:2400年前的“曾侯乙蒸牛肉”什么味道?(主题)央视《一馔千年
2023-08-14 10:04
原标题:探访凌家滩,叩问五千多年前的“智造”之谜0 15毫米——这是一
2023-08-14 08:57
原标题:内涵更深刻丰富场面更时尚动感(引题) 国产体育题材影片不断
2023-08-14 09:04
原标题:青海湖音乐节开幕人民日报西宁8月13日电(记者贾丰丰)近日,2
2023-08-14 0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