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安徽省萧县杨楼镇地处皖北平原,耕地面积近10万亩,是萧县传统农业大镇,近年来,该镇着重从传统农业提质增效上做文章,因地制宜,通过全面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广集中连片规模示范种植,结合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青储玉米、订单农业等传统农业种植新思路,多元化推进传统农业做大做强。
“传统农作物种植,高产稳产才是硬道理。”该镇杨楼社区“80后”种粮大户杜明响正在调试植保无人机,准备给自己承包的500亩玉米施药。“我还真要感谢镇里对我这块地进行了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这几场大雨,这块地没有一点积水。”多年来,该镇通过高标准农田项目的实施,通过优化改造田间路网及电网、疏通水路、推广节水灌溉等措施,实现了全镇域高标准农田全覆盖,实现了“旱能浇,涝能排”,为传统农作物生长提供了有力的基础保障。
“通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优化农田路网电网、发展订单农业、推广良种及新种植技术等措施,这两年我们已初步建成新廷社区、冯场村两个万亩、千亩连片粮食种植示范片,充分发挥示范片的示范带动作用,以稳产高产为根本种植原则,为传统农业提质增效、多元化发展夯实了基础。”该党委书记孙铎介绍道。时至立秋,在冯场村中农发集团良种玉米推广示范区,1000余亩良种玉米在艳阳下显得尤为茁壮挺拔,一片片叶子像绿色的绸带随风摇曳。
“去年的复合种植效果不错,也总结了一些种植经验,今年村党组织领办的种植合作社又拿出500亩地块专门搞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就现在的长势来看,今年的产量应该还不错。”杨楼镇新廷社区党总支书记刘汉生站在地头望着长势良好的田块自信地说。
今年是该镇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第二年,去年承担了2100亩的种植任务,种植主体主要为村集体和种粮大户的连片地块,头一年就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每亩增收近500元,完成了“玉米不减产,多收一季豆”的既定目标,同时从耕、种、防、收各环节总结了大量复合种植经验。今年该镇又承担了3300余亩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任务,在改进种植技术的基础上,对玉米、大豆品种也进行了优中选优。
“针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技术需求,通过县农技推广中心专家组的指导意见并听取了种植主体的意见建议,一方面对种植技术进行了改进,同时对玉米、大豆的品种进行了优化,今年的新品种更适应复合种植的技术特点,就现在玉米大豆的长势来看,今年的产量是有保障的。下一步计划因地制宜在全镇的农业经营主体连片土地上进行推广种植,预计明年种植面积可以达到8000亩以上。”该镇农技站站长高广春说。
在孙庄社区,300余亩青储玉米郁郁葱葱。孙庄社区党总支书记刘岩介绍道:“这块地约300亩,首次尝试种植青储玉米,中农发集团专家推荐了优质青储玉米品种并给予了技术指导,同时和附近的养牛场签订了收购协议,有了订单就没有后顾之忧,没想到青储玉米的产量和经济效益都很可观,一亩地可以产4吨左右青储玉米,协议收购价420元每吨,这样算下来两茬青储玉米去掉各类成本一年一亩地可增收1000元以上。”青储玉米种植也是该镇传统农业多元发展的新思路,萧县是传统养殖大户,肉牛的出栏量约5万头,青储玉米作为优质饲料,有较为稳定的市场需求。“传统农业发展需要新思路,我们将继续在传统农业种植提质增效上面做文章,结合每个村的实际情况,适度发展了青储玉米,通过良种和新种植技术的推广,今年种植面积达到了3000亩,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预计明年种植面积可以突破8000亩。”农技站站长高广春说。
传统农业“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杨楼镇在农田基础设施配套、良种新技术推广、连片示范带动等方面勇探新路,丰富农业发展业态,强化科技支撑,真正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在实处,扎实推进该镇传统农业高质高效发展,从源头上保障粮食安全,全力推进全镇传统农业多元化、产业化发展进程。
作者:刘腾飞
标签:
上一篇:金叶飘香——云南曲靖市烤烟种植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下一篇:最后一页
凡本网注明“XXX(非现代青年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原标题:“让读者在作品中听到中国在歌唱”(主题)——关于长篇小说《
2023-08-08 14:05
原标题:服饰版型宽大、上衣下裳、绣工精致为年轻人提供新的文化体验方
2023-08-08 14:00
原标题:演员康勇:带川剧变脸“破圈”吸睛新生代龙奕彤四川日报全媒体
2023-08-08 11:57
原标题:细心研磨剧情,才能让《潜行者》站到高光中文汇报记者卫中正如
2023-08-08 12:02
原标题:国家文物局回应社会关切(引题) 将继续解决博物馆预约难问题
2023-08-08 12:01
原标题:专访|《长相思》总导演:古装剧里依然有真实的人和情感澎湃新
2023-08-08 11:58
原标题:张艺谋首次涉足公安题材(引题) 《坚如磐石》国庆档上映(主
2023-08-08 11:06
原标题:文博日历丨立秋“咬秋”咬的是什么8月8日迎来立秋节气古代文艺
2023-08-08 11:03
原标题:王霏霏:想塑造不一样的“小辣椒”中新网北京8月8日电(刘越)8
2023-08-08 10:04
原标题:走进曹禺剧院体验沉浸式感官戏剧(引题) 《寻找戏剧家》,闭
2023-08-08 10:06
原标题:国宝画重点|未觉三夏尽时序已新秋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
2023-08-08 09:06
原标题:微电影|时光列车一趟列车一个时代一代人的奋斗历程和社会变迁
2023-08-08 07:01
原标题:如果文物会说话丨精美铜器居然是一只洗手盆?看看古人洗手有多
2023-08-08 06:03
原标题:时隔17年第十三届“桃李杯”回归北京报名参与人数创历届之最工
2023-08-07 19:52
原标题:第四届“好汉杯”八达岭长城文创大赛发布征集令工人日报-中工
2023-08-07 19:55
原标题:在生活的夹缝中热烈逐梦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苏墨近期,电影《
2023-08-07 17:04
原标题:艺绽举行《猫神在故宫》专场观演(主题)“猫神”陪观众度过温
2023-08-07 14:52
原标题:第五届海峡两岸形象美妆艺术邀请赛开赛两岸同胞同台“比美”中
2023-08-07 14:52
原标题:2023香港小姐新气象:展现 "不被定义的美 "羊城晚报记者胡广欣
2023-08-07 15:02
原标题:以传统文化点燃文化自信,《异人之下》打造中式超级英雄工人日
2023-08-07 14:52
原标题:走进博物馆,还得爱上博物馆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陈俊宇今夏,
2023-08-07 15:04
原标题:“打开艺术之门”上演爵士×世界音乐马拉松(引题)12小时音乐
2023-08-07 12:03
原标题:以水墨现漓江气韵画家阳光作品展亮相中国美术馆中新网北京8月6
2023-08-07 11:00
原标题:中央歌剧院纪念18位前辈艺术家音乐会上演(引题)“乐光永熠”
2023-08-07 10:53
原标题:国家大剧院2023八月合唱节正式启幕(引题)多民族“声生和鸣”
2023-08-07 1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