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科普中国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作者:气象万千科普团队
赤壁之战诸葛亮“借”东风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不过,这东风,当然不是诸葛亮“借”来的,只能说,他对赤壁一带天气规律的认识比曹操深刻、具体的多。
在京剧《群英会》中,曹操有句唱词“我只说十一月东风少见”,显然是后悔赤壁之战中,自己对气象判断失误,吃了大亏。
今天我们就从气象和天气规律的角度,试着做一点分析,和大家一起讨论。
帮了大忙的锋面气旋
从赤壁之战中,长江江面盛吹东南大风,到后来曹军败走华容道
又遇上倾盆大雨,这在天气形势上看来,当时很像是一次锋面气旋天气。
锋面气旋在我国,春季最多,秋季较少。它是一个发展深厚的低气压系统,其中心气压低,四周气压高。空气从外围向中心流动,呈反时针方向旋转。所以,处于气旋前部(即东部)的地方,吹东南风;气旋后部(西部),吹西北风(如左图)。气旋内部盛行辐合上升气流,能造成大片降雨区。因此,当连续吹东南风时,往往预示天气将要变坏。天气谚语说:“东南风雨祖宗,西北风一场空”和“东风雨,西风晴”是有一定实际意义的。
我国沿海大部分地区夏季多东南风,冬季多西北风,这种因季节而改变的盛行风向,叫做季风。随着这种盛行风向的转变,带来了明显不同的天气和气候,当冬季风盛行时,气流从西北方大陆上流过来,这时的空气是寒冷干燥,降水很少;当夏季风盛行时,气流从东南方海洋上流过来,这时的空气是温暖潮湿,降水增多。
风(图片来源:Veer图库)
二、偏爱我国东南地区的季风
季风现象在世界上最为明显的要算亚洲东部和南部,所以我国东南地区就成了强大的季风区。这里冬季和夏季的风向几乎是相反的,例如上海1月偏北风(包括西北风,北风和东北风)为62%,也就是观测100次风向,有62次是偏北风,7月偏南风为57%;广州1月偏北风为55%,7月偏南风为52%。由冬夏季风引起不同的天气和气候特点,最主要而明显的就是冬季干燥,夏季多雨。
为什么我国东南地区季风特别明显呢?这要从季风形成的原因谈起。我们知道,冬季和夏季海陆气温是不同的,冬季海洋比陆地暖,夏季海洋比陆地冷。温度不同了,气压也是不同的。冬季大陆上气温低些气压高些,海洋上气温高些气压低些,而夏季相反。既然海陆之间发生气压差异,空气就要从气压高的地方向气压低的地方流动,于是形成了冬夏季海陆之间不同的风向,冬季由陆向海,夏季由海向陆。
当一个地方受到移动的闭合的高气压中心影响时,风向是顺时针转变的。就是说,当冷高压开始移到海上,高气压后部盛行的东南风就会暂时控制长江中下游地区。由于冬季冷高压南下过程中移动迅速,尾随南侵的后一股冷空气很快又到;所以,东南风持续的时间很短,人们往往忽略。
而诸葛亮的家就住在离赤壁不远的南阳,是掌握这次东南风出现前的征兆的,所以他准确地作出了中期天气预报。但为了唬弄周瑜,他却设坛祭神“借东风”。
三、处处留意,你也能看风识天气
“东风送湿西风干,南风吹暖北风寒”。这则谚语流传在长江中下游一带,它说明不同的风会带来冷暖干湿不同的天气。
长江中下游地区东临海洋,西连大陆,这里的风东吹西刮、南来北往,担负着交流寒暖、运送水汽的任务。东风湿、南风暖,暖湿的东南风为云雨的产生提供了丰富的水汽条件,只要一有上升的机会就会凝云致雨。所以,有“要问雨远近,但看东南风”、“白天东南风,夜晚湿布衣”的说法。
在冬半年,冷空气强于暖空气,西北风常把锋面云雨带推向南方海洋。这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在单一的冷空气控制下,天气晴朗,正象谚语所说的“秋后西北田里干”、“春西北,晒破头;冬西北,必转晴。”如果这时刮起东南风,但刮不长,这就是 “南风吹到底,北风来还礼”,预示锋面云雨带影响到本地,天将变阴,“要问雨远近,但看东南风”。
这样看来,诸葛亮在冬初的十一月份,根据长江中下游地区当时的天气变化,预测将有东南大风出现,并进一步推断天气还要恶化,还是符合天气演变规律的。
不过,随着全球变暖,亚洲季风格局正在改变,科学家们也正在研究探讨背后的机理及变化原因,期待早日揭晓。
凡本网注明“XXX(非现代青年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原标题:从容不迫“视诸往”:明日在往事中萧跃华穆涛新著《明日在往事中》分见微知著、文章千古事、坊间言、言外之意、兼收并蓄、以古照今六
2022-09-03 05:41
原标题:第17届吉林·桦甸白桦节启幕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柳姗姗彭冰通讯员于晓涵 9月1日,“白桦之约”第17届吉林·桦甸白桦节正式启幕。本
2022-09-03 05:35
原标题:工人的画(第1728期)“蜡炬成灰”北京赵思蕊名副其实的体育运动上海王祖和问题解决了陕西李天跃赏月图江苏陈景凯不离不弃甘肃宋旭升
2022-09-03 05:36
原标题:“即将无限意,寓此一炷烟”(主题)——宋代香事中的文人意趣(副题)香事在我国由来已久。北宋丁谓在《天香传》中说:“香之为用,
2022-09-02 16:43
原标题:山东夏津黄河故道(引题)古桑树焕发勃勃生机(主题)王方晗走进位于山东省德州市的夏津黄河故道,一片片郁郁葱葱的桑树林展现在眼前
2022-09-02 16:48
原标题:电影新片《妈妈!》定档中秋节张钢天津日报讯(记者张钢)国产新片《妈妈!》定档9月10日中秋节上映。影片讲述85岁妈妈照顾65岁患阿尔
2022-09-02 16:35
原标题:听,三千年青铜文化在回响作者:康岩铜及其衍生出的青铜文明,在物质资料和社会意识双向层面,深度参与了中国大历史的构筑。而铜陵这
2022-09-02 15:33
原标题:《魔域·亚特之光》:戏剧与游戏的双向奔赴胡一峰近日,由网龙网络公司及丰硕果实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出品、大麦Mailive联合出品的原创舞
2022-09-02 15:38
原标题:陕西西安少陵原(引题)见证历史演进一览文化交融(华夏博物之旅)(主题)人民日报记者张丹华陕西省西安市少陵原发现的十六国大墓,
2022-09-02 15:45
原标题:科技助力,考古更精细宁琰颜料分析、紫外光拍摄以及三维模型打印等技术的应用,为陕西西安少陵原十六国大墓在考古发掘过程、现场保护
2022-09-02 15:28
原标题:为青少年搭建多彩赛事舞台(体坛观澜)陶相安打造成熟的赛事品牌,建立合理的赛事体系,优化青少年的参赛体验,让他们保持运动热情、
2022-09-02 15:39
原标题:人工智能会写诗、画画北青报记者深度对话“微软小冰”开发者(引题)AI被赋“生命”会抢艺术家饭碗吗?(主题)在今年两会会场上,“
2022-09-02 09:42
原标题:著名津派表演艺术家金书贵病逝曾饰演《三国演义》中庞统中新网天津9月1日电(王在御)记者1日从天津人民艺术剧院获悉,8月27日,央视
2022-09-02 08:46
原标题:首图借书可享送书上门北京青年报记者张恩杰2022年8月30日,首都图书馆正式推出“阅享京彩”网借服务平台,这是首图推动全市公共图书馆
2022-09-02 05:40
原标题:中文版歌剧《茶花女》:洋戏中唱,一唱一甲子中新网记者林春茵中新网福州9月1日电 指挥家高嵩站在舞台前下沉的乐池里。坐在剧院最后
2022-09-01 15:40
原标题:成都武侯祠新发现清代《前、后出师表》碑刻光明日报记者周洪双光明日报通讯员陈晨记者近日从成都武侯祠博物馆获悉,该馆对诸葛亮殿墙
2022-09-01 15:35
原标题:复州皮影戏《盗马关》获全国3个奖项辽宁日报讯记者杨竞报道 近日,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木偶联会中国中心主办的第八届木偶皮影中青
2022-09-01 09:45
原标题:鞍钢博物馆等3家单位入选国家工业文化教学基地辽宁日报讯记者商越报道8月26日,教育部等八部门公布“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名单,我
2022-09-01 09:43
原标题:“网络文明时代新声”--网络文明主题歌曲征集结果发布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窦菲涛8月29日,2022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之中国网络诚信建设
2022-09-01 08:35
原标题:“5G让木版年画‘活’起来”获奖天津日报讯(记者 仇宇浩)第五届“绽放杯”5G应用征集大赛智慧文旅专题赛(智慧旅游)日前颁奖,天
2022-08-31 15:34
原标题:放弃讲故事的电影,揭示了生活的暧昧和诗(引题)爱情之外的《漫长的告白》(主题)柳青电影开始于北京钟鼓楼下的胡同里,弟弟立冬确
2022-08-31 15:31
原标题:荐书︱法国著名哲学家德勒兹最后一部著作《批评与临床》修订再版工人日报—中工网端记者陈俊宇《批评与临床》是法国著名哲学家吉尔·
2022-08-31 15:24
原标题:荐书︱《椿树峁》:黄土高原、山中日月,镌刻上他们的情感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陈俊宇四十多年前的一个冬天,大风将尘土和几个中学毕
2022-08-31 15:24
原标题:传统文化当代化策略中的创新与融合(主题)——评上海出品的国漫大片《新神榜:杨戬》(副题)程波追光动画的产品策略,笔者以为,一
2022-08-31 09:26
原标题:演员王东被妻子控诉家暴任何辩解都太苍白成都商报-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韩浩月让暴力消失于家庭生活,应是所有人共同的愿望与追求。8月
2022-08-31 0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