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科技 > 正文

“电蚯蚓”案二审尘埃落定

时间:2022-05-15 05:51:51    来源:科普中国网    

蚯蚓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环节动物,在潮湿、疏松、富于有机物的泥土中经常能够见到它们的身影。近年来,各种迹象表明,蚯蚓的生存现状不容乐观。究其原因,则源于电蚯蚓行业的无序发展,导致电蚯蚓行为的日益猖獗。

由于蚯蚓的药用、食用价值以及被广泛用于鱼类饵料等需求,让市场上的蚯蚓价格水涨船高。市场需求量大,也就随之催生了蚯蚓养殖产业,通过规模化养殖蚯蚓,来获取经济效益。但这种方式投入高、周期长,一些不法商贩就通过野外电捕蚯蚓来牟取暴利。这种投机取巧的方式,投入低、周期短,只需要购买一台电捕机器,通过简单的操作方式即可捕获数十斤蚯蚓。这种竭泽而渔的捕获方式,不仅破坏了野生蚯蚓的生存环境,对土壤生态系统也造成了根本性的破坏。

蚯蚓被称为“生态系统工程师”,影响着陆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它们在土壤中钻洞,摄取超过自重30倍的土壤,加速有机物分解,并迅速将大量的枯枝落叶混合到下面的土壤层中,从而增加植物养分的释放。从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角度而言,大规模、破坏性的电捕蚯蚓行为应该被明令禁止,许多野生动物保护领域学者、志愿者及环保人士也纷纷发声,呼吁保护野生蚯蚓。然而,对于禁止电捕蚯蚓的诉求却长期处于“无法可依”的状况,原因在于蚯蚓并不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和《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中,相关部门在对于电捕蚯蚓的执法过程中,并没有法律法规作为执法依据,这也就造成了电蚯蚓行业的无序发展甚至泛滥,对生物多样性和生土壤态系统破坏造成了不可逆转的影响。

对此,《财新周刊》记者采访了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生态系教授孙振钧和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周珂。孙振钧表示,电捕蚯蚓的生态代价高昂,如不加以人工干预,土壤生物多样性的恢复或需要至少六年时间。周珂则认为,过往对于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往往采用名录制,但当下对环境资源的保护已不仅针对重点物种,更应关注生态系统、生物安全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蚯蚓这类看起来并不显眼,但处于生态链上关键位置的生物遭遇极端、灭绝式的猎捕时,理应得到保护。

禁止电捕蚯蚓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境地。2020年,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简称“中国绿发会”)率先行动,提起了国内第一起以“电蚯蚓”破坏生态环境,造成环境侵权为依据的环境公益诉讼,对中山市荣者光电有限公司等售卖电蚯蚓机的三家公司提起公益诉讼,三被告出售蚯蚓电击猎捕工具,使购买者以电击方式猎捕蚯蚓,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其行为已经构成对环境的侵权,应依法承担相应的环境侵权责任。据《财新周刊》报道,目前案件判决已落槌,珠海中院根据荣者光电的行为性质及侵害行为所获利益、破坏生态环境的范围和程度等,酌定荣者光电赔偿生态环境受到损害至恢复原状期间服务功能的损失数额95万元。中山市东凤镇小春线材厂、晶歌电器有限公司被判分别赔偿42万元和22万元。此外,珠海中院判决三公司向绿发会支付公益诉讼合理费用,其中荣者光电支付12907元。

因不满一审判决,三公司上诉至广东省高院。2022年2月,广东省高院认为,一审判决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应予维持。依此驳回三公司的上诉,维持一审判决。关于本案的诉讼历程及案件背后所反映的关于野生动物保护的法律责任解读和未来立法走向的研判,详情请阅读《财新周刊》2022年5月9日第18期《网售电蚯蚓机第一案落槌》专题报道。

最新财新周刊|网售电蚯蚓机第一案落槌::https://weekly.caixin.com/red/2022-05-07/101881518.html?s=8c7f3ce65b23e0278cb149b2eabb6de83389629077b50843ee8b45e380f67470cf8847b006614990&originReferrer=Androidshare

文/Cherry 审/Tammy

标签: 财新周刊 生态环境 生物多样性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新闻

凡本网注明“XXX(非现代青年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

热文推荐

焦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