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银平文琴的前世今生(上)
吕埴 文化学者
2019年10月,为庆贺日本新天皇德仁即位,奈良国立博物馆举办了“御即位记念:第71回正仓院展”。展出的41件宝物中,包括北仓14件、中仓8件、南仓17件、圣语藏2件,其中有4件为初次出陈。而在这批规格极高的宝物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张金银平文琴。甚至这次展览的海报,也用了这张琴的图像。那么,这张琴有着怎样的前世今生呢?
(资料图片)
[唐]金银平文琴 变体神农式或变体递钟式 日本奈良正仓院藏
“御即位记念:第71回正仓院展”海报
何为金银平文
金银平文琴长114.2厘米,首部宽16厘米。琴体桐木斫,岳山、龙龈紫檀制,髹紫色漆。岳山部有七弦穿孔,两雁足缺。琴有冰纹断,表面装饰金银平纹之人物鸟兽花草水波纹。龙池上用楷书刻有四行32个字的琴铭,所谓:
“琴之在音,荡涤耶心。
虽有正性,其感亦深。
存雅却郑,浮侈是禁。
条畅和正,乐而不淫。”
琴铭
琴腹内有墨书:
“清琴乍兮□日月,幽人间兮□□□。乙亥元年季春造乍。”
金银平文琴之铭文,乃东汉李尤所作,是目前所知年代较早的琴铭。与其他中国国内传世古琴的铭文相比,这张琴缺少了自己的名字和印章,而且也没有预留出相应的刻写位置。在腹款中,两次用了“乍”字,“乍”是“作”字的古文,常见于三代金文之中,而唐人墨迹中较为少见。至于“兮”字,在唐朝人的文章中是屡见不鲜的,不过这种文辞,唐人多用在墓碑与墓志的结尾部分,而作为琴的腹款也是极为罕见的。
古琴自创制以来,琴体装饰就不断发展。最初,古琴上的装饰是简单的嵌玉饰,类似于今日嵌玉于琴额之上或龙池之下。宋代虞汝明《古琴疏》载,帝喾之妃以碧瑶之梓为琴,饰以㻬琈宝玉。从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墓出土的帛画与山东嘉祥的汉画像石等文物,亦可推知汉时琴上的装饰,已由嵌玉徽发展到嵌金玉的龙凤螭鸾与古贤烈女等形象。至南朝时期,用金银镶嵌而成的古琴已经出现,其装饰有金银、玉石、犀角象牙的镶嵌与彩绘描绘结合的图像纹饰。这种自两汉魏晋南北朝时兴起的带有华丽装饰的古琴,被后世琴家称作“宝琴”或“宝装琴”。
在我国古琴史上,像正仓院金银平文琴这样豪奢装饰的琴,应该是存在过的,不过后来它完全被“素琴”所替代,而逐渐消亡。所谓素琴,据东汉郑玄《礼记注》载,“素琴无漆饰也”。这里的“漆饰”,指的是漆绘纹饰。如今我国传世的唐琴都是素琴,所以既没有华绘雕琢,也没有与金银平文琴相类的纹饰。
盛唐时期,漆器工艺空前发达。当时流行将金银熔化,制成箔片,并剪镂出各种花纹,用胶漆将其贴于漆器表面,再在纹饰上髹漆两三层;待干后,磨去或剥去漆层,漆层下的金银纹饰便重新显露出来,灿烂夺目。这种漆器装饰工艺,难度远高于原有的简单镶嵌,时人称之为“平脱”。
此一称谓始见于唐段成式《酉阳杂俎》所记,唐玄宗赐给安禄山的物品里,就有金银平脱隔馄饨盘、金平脱犀头匙箸、银平脱食台盘等。正仓院藏金银平文琴的工艺,正是“平脱”。王世襄先生在《中国古代漆器》的论述中延续旧称,将这件金银平文琴命名为“正仓院金银平脱琴”。那么,日本人的定名——金银平文琴里的这个“平文”,又是何故?
金银平脱工艺按照除去漆层的方法,可分为两种。一种偏向于剥,把有纹饰部分的漆剥掉浅浅一层,使金银纹饰低于其余部分的漆面。民国学者傅芸子先生据《西京杂记》等史料考证,这种使金银箔片隐现于漆层之下的工艺,在唐以前便已出现。还有一种偏向于琴体经打磨处理后,金银的纹饰和漆面同高,甚至高于漆面,完全露出。
在中国,并没有对这两种工艺加以区分,均称之为“平脱”。但日本人有更细致的区分,广濑都巽在《平文平脱の解》中明确地称前者即剥为“平脱”,而把后者即磨命名为“平文”。正如傅芸子先生在《正仓院考古记》中指出,“金银平文”这一特意从“金银平脱”中区分出来的称呼,只见于日本记录中,从未见于中国的文献里。
似乎在日本人眼中,“平文”要比“平脱”更进一步的工艺。平脱漆器只是把金银箔片隐在漆面之下,尚有保持漆面完整的实用考虑,而平文漆器则通过更精细和更难实现的打磨,将金银箔片完全露出来。金银花纹毕露,带来了无与伦比的炫丽感,呈现出更为奢华的视觉效果,全然超出了漆器的实用功能。
西晋琴圣嵇康,曾在《琴赋》中描述一张琴的繁复装饰,文辞极尽夸张,如下:
“……华绘雕琢,布藻垂文,错以犀角,藉以翠绿,弦以园客之丝,徽为中山之玉。爰有龙凤之像、古人之形,伯牙挥手,钟期听声。华容灼烁,发采扬明,何其丽也。”
若将这些修辞用在正仓院的金银平文琴上,确有几分属实,只是一律改用金银平文装饰而已。
“百草百鸟园听音饮酒图”
琴面顶部的锦纹方格金箔花纹,以极奢华的金质,绘制了一幅“百草百鸟园听音饮酒图”。图中三人跣足盘坐树下,中间的那位正在弹阮咸,居左者倚案抚琴,居右者持角杯仰脖饮酒,皆悠然自得。台湾屏东大学李美艳教授《日本正仓院“金银平文琴”的音乐图像研究》一文指出,此为嵇康抚弦、阮咸拨阮与阮籍饮酒听音的音乐图像,其与南京西善桥“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画像砖的图像技法类似。
嵇康抚弦、阮咸拨阮与阮籍饮酒听音的音乐图像
环绕在三人周围的,有竹子、佳树、奇花异草和包括孔雀在内的数十种形态各异的植物和飞禽。人物头顶,云山飘渺中,两个道童样的人物跨凤执幡,分列左右,饶有道家风范。
琴底的龙池、凤沼两侧,则各有银文的双龙、双凤图案,上下点缀着花草。
龙池两侧银文双龙图案
凤沼两侧银文双凤图案
这些金银纹饰没有丝毫重复,每一片都是独立镂成,一花一草一禽一兽都可单独成为一幅绝妙的作品。整个琴身耗费金银箔片上百,却主次分明,繁而不乱,共同组成了协调而神秘的画面,其中的心力与功夫令人拍案叫绝。
如此一张奢华绝美的琴,是否有着出众音色呢?事实可能会令人失望。据说,有人曾给它补上琴弦和雁足来试音,结果发现其音色并不太好。这并不奇怪,因为古琴在弹奏过程中,须手按弦并在琴面上来回吟猱得声,而由平文工艺加工出的这张琴,琴面因为密密麻麻、凹凸起伏的金银纹饰的存在,已经变得非常不利于演奏。另外,此琴的龙龈处过窄,琴弦不易张开,音质也较素琴差了很多。
龙龈
标签:
上一篇:手机电量低于20%,为什么会自动提醒? 环球头条
下一篇:最后一页
凡本网注明“XXX(非现代青年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原标题:2023年“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将在福建博物院举行新华社北京5月9日电(记者杨湛菲、
2023-05-10 09:32
原标题:江苏扬州:“非遗+旅游”激发新活力5月6日,国家级非遗项目江都金银细工制作工艺师在江苏省扬州市
2023-05-10 09:35
原标题:“座右铭”一词怎么来的?和最初的“不倒翁”有关文 雨林霖东汉釉陶不倒翁清“赛璐珞”不倒翁故宫
2023-05-10 09:56
原标题:中央美术学院举办2023届研究生毕业作品展5月9日,观众在展览现场观赏雕塑作品。2023中央美术学院研
2023-05-10 09:33
原标题:科幻儿童剧《天宫少年》将于六一前夕首演北京青年报记者郭佳由中国科学技术馆指导,北京青年报社、
2023-05-10 09:55
原标题:“影视+文旅”双向奔赴需政府行业携手邹祥亮目前,在茂名取景拍摄的35集电视剧《谯国夫人》在CCTV8
2023-05-10 05:36
原标题:在国博,与艺术大师“面对面”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邹雅婷拉斐尔、提香、鲁本斯、伦勃朗、安格尔、莫
2023-05-09 17:51
原标题:城市开发为考古遗产“让路”(主题)——苏州元和塘古窑遗址保护工作纪实(副题)光明日报记者苏雁
2023-05-09 16:37
原标题:中英艺术家携手打造,海派芭蕾演绎《歌剧魅影》(主题)首部以芭蕾语汇演绎这一文学经典的全时长舞
2023-05-09 16:50
原标题:三个喜剧人攒了一台素描喜剧(引题)你猜《差一点好笑》到底差了哪一点?(主题)文 羊城晚报记者
2023-05-09 16:39
原标题:探访大津巴布韦遗址这是5月5日在津巴布韦马斯温戈拍摄的大津巴布韦遗址。位于津巴布韦中部马斯温戈
2023-05-09 11:46
原标题:打卡古都西安的文化地标——鼓楼西安鼓楼(4月25日摄,无人机照片)。雄踞关中平原中部,北望苍莽
2023-05-09 11:35
原标题:热点追踪津事津韵津梗津情(引题)汇成有温度的津味儿话剧(主题)“美食是一种刻在心灵深处的记忆
2023-05-09 11:44
原标题:探访喀麦隆巴图方酋邦博物馆这是4月13日在喀麦隆西部大区拍摄的巴图方酋邦的入口(无人机照片)。
2023-05-09 11:34
原标题:名著改编要尊重原著精神胡祥不久前,改编自路遥经典文学作品《人生》的电视剧《人生之路》在央视热
2023-05-09 11:36
原标题:60岁作家仍有青春气韵,回归古典致敬《水浒传》(引题)《隐武者》创造全新概念“武小说”(主题)
2023-05-09 10:55
原标题:题:邓台村忆邓丽君:已去经年仿佛从未走远中新社邯郸5月8日电 作者陈林谌诗雨“蓝蓝的天空,阵阵
2023-05-09 10:44
原标题:河北邢台发现明代正德年间石碑距今500多年历史新华社石家庄5月8日电(记者刘桃熊)记者从河北省邢
2023-05-09 09:53
原标题:第31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终评拉开帷幕5月8日起,第31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终评以现场演出的形式在广州、香
2023-05-09 09:52
原标题:一部“马五”与两位大女主李梦陆小鹿在刚刚过去的上一个颁奖季,有两部女性题材的电影备受瞩目,分
2023-05-09 09:32
原标题:河北邢台发现一明代正德年间石碑刻有完整“宗支图”中新社石家庄5月8日电据河北省邢台市南和区文保
2023-05-09 09:46
原标题:杨凡:“大师”未满专情始终曾念群第十三届北京电影节“经典修复”单元迎来了四部4K修复经典华语片
2023-05-09 09:39
原标题:郎朗《哥德堡变奏曲》响彻古城陕西日报记者柏桦“太棒了,能现场看到郎朗演奏《哥德堡变奏曲》好激
2023-05-08 16:56
原标题:2023年全球票房破100亿美元,三部国产片入十强羊城晚报记者李丽根据猫眼专业版数据,截至5月6日,2
2023-05-08 15:48
原标题:上海博物馆举办“十二时辰艺术嘉年华”5月7日晚,观众在上海博物馆展厅参观“从波提切利到梵高——
2023-05-08 1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