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科普中国
作者:吴孝嵩(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嘿,AI,今晚有个约会,帮我挑一套衣服吧!”
(资料图)
“好嘞主人!”
……
这个场景现在不仅能出现在科幻电影里,也能真实发生了!
2023年1月28日,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黄伟国研究员团队和香港大学王中锐教授团队发表了一项文章,该文章介绍了一种新型的光电材料和器件,可用于实现Al代替人脑识别不同时尚服装的目标。
AI挑衣服的第一步:“感算一体”
这项技术类似于一个可穿戴的人造眼睛,能够感知识别各类图像。如果能够实现这一目标,将为未来的人工智能科技发展开创新的局面。
那该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呢?首先是对材料有目的性的设计。
人类视网膜能够感知光信号、收集并预处理各类动态图像,为下一步的视觉认知过程提供便利。要想让AI拥有视觉智能,也需要实现类似的功能。然而,传统硅视觉芯片的信号感知、存储和处理单元相互独立,它们之间的数据传输和模数转换会产生大量能耗并限制计算速度。而且,随着摩尔定律的减速,这种限制会变得更加严重。
因此,探索新的技术路线,开发新型光电材料和器件,赋予其“感知和计算一体化”的特性,对实现低功耗、高计算速度的边缘计算器件具有重要的意义。
优秀的半导体材料可以拥有“记忆”
感知和计算一体化,首先要实现“感知”,即瞬态记忆行为。
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材料-算法协同设计策略,开发出一种具有高效激子分离和空间电荷传输特性的半导体聚合物(p-NDI**)。**
图1 p-NDI薄膜的形貌分析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
通常情况下,光照射到半导体上时,半导体中会产生一些激子,一个激子是一个电子和一个空穴的复合体(图1i),激子分解后产生的电子参与电荷传输,从而导致光电流增大。
然而,由于库仑力的作用,电子和空穴最终会束缚在一起发生湮灭,使得参与p-NDI半导体电荷传输的电子慢慢减少,导致电流慢慢减小(图1k),形成瞬态记忆行为。
图2 传统半导体和p-NDI的光电流响应比较,以及传感器端RC系统的详细半导体设计原理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
从上图可以看出,常见的半导体制备的晶体管在除去光照以后,电流立刻恢复到初始值或者几乎没有光电流。
而基于p-NDI制备的晶体管在除去光照后,其电流随时间呈非线性减小的特性,形成了一种瞬态记忆行为,类似于人脑记忆中的一种记忆类型。比如,我们看到某件服装,它会在我们脑中短暂停留,然后慢慢消失,这一过程就是瞬态记忆。
这些特性对于光信号预处理和光电传感器进行“储池计算”至关重要。
研究人员通过实验分析表明,p-NDI具有较规整面外取向,及较差的面内取向,这样的结构既保证了有效的空间电荷传输,也控制了电子和空穴在空间上复合的速度(图1i)。所有这些特性促成了基于p-NDI的晶体管出色的光响应行为和瞬态记忆特性。
视觉芯片的诞生
图3光学多任务学习示意图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
图4 使用 DVSGesture128 数据集进行基于事件的视频分类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
研究人员利用上述半导体材料制备了具有多任务识别能力的“储池计算”神经视觉芯片(图4)。经过数次模拟、实践与验证后,该“储池计算”器件对手写字母、数字和服装的识别率分别为98.04%、88.18%和91.76%。此外,对不同动态手势(挥左手、挥右手和鼓掌)的识别率更是高达98.62%(图4)。
这项技术不仅克服了传统传感计算系统产生大量能耗的瓶颈,而且也提供了一个有前景的材料-算法协同设计策略,用于可穿戴、价格适宜且具有多任务学习能力的高效光子神经形态系统。
那么这些科技设计和我们实际生活有什么关联呢?
看起来很“高大上”,但其实,它们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例如,对于视力有缺陷的人来说,人造视觉芯片无疑可以帮助他们重新“看”清世界,摆脱生活中因视力缺陷造成的各种困扰。感算一体的视觉芯片还可以利用其强大的计算能力,快速判断路况,为无人驾驶提供更多的保障。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应用场景……
小结
在材料与算法的协同之下,在并不遥远的未来,我们真的有可能拥有能够帮我们挑选衣服的AI管家,这么一想确实还有点儿小激动呢!
注:本文相关研究已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论文标题为Wearable in-sensor reservoir computing using optoelectronic polymers with through-space charge-transport characteristics for multi-task learning。
标签:
上一篇:环球动态:食品添加剂都是“洪水猛兽”?小麦粉添加剂你知道多少?
下一篇:最后一页
凡本网注明“XXX(非现代青年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原标题:加强非遗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引题)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主题确定(
2023-05-08 09:55
原标题:我国将建3至5条中国文物主题游径(主题)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避免过度商业化、娱乐化、庸俗化(
2023-05-08 09:38
原标题:千年古村“文化游”:入目即古刹移步皆古建中新网运城5月7日电作者杨佩佩游古村、逛古宅、访古刹、
2023-05-08 08:46
原标题:2023年全民阅读活动暨第十九届兰州读书节启动近日,兰州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教育局、市文旅局
2023-05-08 08:54
原标题:江西省莲花县——(引题)为农村娃传递阅读之美(主题)人民日报记者郑少忠“‘妈妈’快点走,国学
2023-05-08 08:32
原标题:母女接力传承非遗刺绣奥日雅玛拉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王永钦 梁子晶色彩鲜艳的刺绣枕头、时尚的蒙
2023-05-08 08:53
原标题:引入艺术元素、打造写生基地,山西左权县泽城村——(引题)古村入画 古村如画(艺术改变乡村)(
2023-05-08 08:41
原标题:现代粤剧《三水女儿·红头巾》登陆京城唱出越洋往事5月6日和7日,反映华人女性群体劳工史的舞台作
2023-05-07 13:48
原标题:校园“小人物”记忆李成上世纪80年代的大学校园,给我的印象是热气腾腾、生机勃勃,上演了许多奋发
2023-05-07 08:36
原标题:那时群英会马克日前,路过久违的朝阳区三里屯,发现这里时尚、新潮的高楼大厦鳞次栉比,与我印象中
2023-05-07 08:38
【艺评】原标题:情怀哪有那么好“贩卖”刘颖余眼见电影《灌篮高手》那么红,心头总难免有疑问闪过——为什
2023-05-07 05:53
原标题:不断往返穿梭在城镇化进程中的人们,出于社火记忆里的乡土情结,每年都会回到熟悉的土地上,去寻找
2023-05-07 05:53
原标题:运河春光汪丽丽“人间四月百鸟鸣,运河桃花始盛开”。“五一”假期,踏入这里就仿佛走进了花的海洋
2023-05-07 05:53
原标题:“五一”档票房回春,突破660万元(主题)比2019年增长20万元(副题)齐鲁晚报5月5日讯(记者李旭
2023-05-06 16:39
原标题:令人发笑耐人寻味(主题)京味话剧《半个月亮掉下来》首演(副题)北京晚报记者王润方非摄生动的语
2023-05-06 15:38
原标题:深耕文脉勾画时代林顺文推出巨幅山水画《高山流水汇松园》中新网广州5月6日电(记者方伟彬)国家一级
2023-05-06 15:52
原标题:方清平写的书既像自传又像段子(主题)《越冷越幽默》把50年的故事和感悟娓娓道来(副题)北京晚报
2023-05-06 15:54
原标题:中国青年电影集体亮相戛纳北京晚报讯(记者袁云儿)第76届戛纳国际电影节将于5月16日至27日举行,
2023-05-06 15:55
原标题:大型现代曲剧《鲁镇》在国家大剧院上演中新网郑州5月6日电(杨大勇)你看过鲁迅笔下的《狂人日记》《
2023-05-06 15:44
原标题:天博、天美、李叔同故居三馆联动“五一”假期文博游蔚然成风今晚报讯(记者高丽)记者从天津博物馆
2023-05-06 14:41
原标题:乌镇戏剧节迎来十周年,10月19日正式启幕澎湃新闻记者潘妤2023年,乌镇戏剧节将迎来十周年。5月5日
2023-05-06 14:46
原标题:汇聚4部9场歌剧音乐剧演出展现中国风格国际视野青年气质(主题)“首届上音歌剧院歌剧音乐剧节”昨
2023-05-06 14:42
原标题:讲述当代大学生援藏经历(引题)《雪莲花盛开的地方》央视一套开播(主题)今晚报讯(记者刘桂芳)
2023-05-06 14:39
原标题:岁月留“金”淘不尽(主题)名家荟萃纪念越剧宗师金采风(副题)新民晚报记者赵玥她是熠熠生辉的神
2023-05-06 14:33
原标题:石榴知立夏人间草木香今天(5月6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立夏,也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从
2023-05-06 1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