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岁月留“金”淘不尽 名家荟萃纪念越剧宗师金采风 看热讯

时间:2023-05-06 14:33:49    来源:新民晚报    

原标题:岁月留“金”淘不尽(主题)

名家荟萃纪念越剧宗师金采风(副题)

新民晚报记者 赵玥


(资料图)

她是熠熠生辉的神秀英、活兰贞,也是《红楼梦》中八面玲珑的凤辣子,是命运波折的祥林嫂,是大家闺秀崔莺莺,也是深明大义的窦皇后。转眼越剧宗师金采风已离开深爱她的观众一年多,昨夜,一个个熟悉的角色、一段段熟悉的旋律再次来到观众面前,上海越剧院携全国优秀“金派”弟子传人和越剧各流派的名家名角,以一场“我是风儿你是沙”专场演出纪念金采风。

平实质朴铸辉煌

舞台上的一幕幕,令人追忆起金采风的音容笑貌。“台角看戏是我最好的老师。”“戏曲的唱是塑造人物的重要手段,唱腔旋律要优美,要有变化,还要吸收其他剧种的曲调来丰富自己。”“我的荣誉是老师们大姐们‘让’出来的。”一句句肺腑之言,让观众从音频中感受到金采风与观众和舞台共同走过的一生。

金采风与丈夫黄沙之子黄晓光的登台,让大家看到金采风生活中的一面。曾经有人问黄晓光:“爸爸是大导演,妈妈是名演员,在这样一个‘明星’家庭中成长,生活一定与众不同,时时充满了艺术气息吧?”其实未必。从小到大,黄晓光从未觉得自己的家庭、父母和别人有什么不一样。记忆中,父母的工作都很忙,他们在舞台上留下了许多经典作品和形象,而留给孩子的最宝贵财富,则是他们言传身教的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工作,以及谦逊、低调的生活态度和处事方式。

缱绻知音久萦绕

金采风的名字随着她塑造的经典形象深入人心,众多长三角的观众赶来。昆剧表演艺术家张静娴(见左图)也是金采风的忠实戏迷,她隔空再次喊起那位亲切的“大阿姐”,说起电视里放《碧玉簪》的电影,她是一定不会错过的。《碧玉簪》“三盖衣”中李秀英的几进几退,将纠结矛盾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眼神、台步的运用出神入化,又不失越剧剧种的本体特色。每次看,张静娴都会有新的体会。

金派传人谢群英从杭州赶来,演起金采风塑造的最后一个角色杨贵妃,“我收第一个学生的时候,老师还赶来给我的学生穿衣服,象征衣钵传承。”而就在去年1月5日,谢群英刚带了自己第三位学生来沪拜见恩师,却没想到成了最后一面。金派传人黄美菊演起金派代表作《汉文皇后》,她去年刚拍完同名越剧电影,以完成老师的心愿,唯一的遗憾,是老师没能见到电影的诞生。

就在5月2日晚上演的《碧玉簪》中,金派传人樊婷婷听着“官人好比天上月”的经典旋律,看到恩师的照片,思念又点点滴滴浮现在眼前。同为金派传人的史燕彬感慨:“我们庆幸自己遇到一个比妈妈还要亲的老师时,金老师却说,她的老师们大姐们,当年也是这样带着她一路走过来的。”

弦歌不辍人不散

在创作现代戏的过程中,金采风还塑造过不少名人形象,比如《鲁迅在广州》中的许广平。那时,越剧名家赵志刚还只是一个没有台词的龙套演员,这部戏却成了他和金采风的第一次“合作”。昨晚以蓄须的鲁迅形象重新唱起《鲁迅在广州》,赵志刚让戏迷大呼认不出了。

当年,因为《汉文皇后》,赵志刚多了一个姐姐。这部戏里,赵志刚演的是皇后的弟弟窦广平。刚开始排练的时候,赵志刚紧张得连台步怎么走,手怎么放都不知道,处处感觉手足无措。那时候,金采风就一句句台词、一个个表情地教他如何理解窦广平这个人物,如何把角色内心的挣扎表现出来。

此后40年,赵志刚和采风老师始终以姐弟相称。生活、工作上相互关心。他看到了姐姐对于后辈的无私提携,就像当年带着初出茅庐的他边教边演一样。只要是和越剧有关的,问到她她都热情点拨,从无保留。每次重逢,不苟言笑的金采风总会热情地张开双臂,对赵志刚说:“想煞阿姐了,来,抱一下。”昨晚,几度哽咽的赵志刚很想再对着姐姐说一句:“阿姐,我老想侬额,我会永远想侬。”

标签:

相关新闻

凡本网注明“XXX(非现代青年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

热文推荐

焦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