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及寻找外星文明的几率,我们就会想到著名的德雷克方程。方程中的最后一个变量是“L”,指的是一个文明能够交流的时间长度;换句话说,L考虑的是一个先进文明的寿命有多长、智慧生物在宇宙中能存在多长时间。而结果也是令人震惊的——一点也不长久。
【资料图】
从地球看太空,生命似乎非常稀有,几乎可以说是难得一见,毕竟到现在都没有任何迹象表明宇宙里还有其他生命。但实际上,我们所处的世界与整个宇宙比起来,不过是沧海一粟罢了。……所以宇宙的其他角落完全有可能遍布生命。从这种朴素的观念来看,地球不大可能是宇宙里唯一出现生命的地方。1961年,宇航员法兰克·德雷克提出了德雷克方程,用来计算寻找地外文明的难度。该方程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方程中许多的变量都很难精确计算;我们对这些变量的认识水平也深浅不一。
比方说,如今我们已经能通过计算得出,一颗恒星拥有自己的行星的概率无比接近于1,这意味着基本上所有的恒星都会有最起码一颗自己的行星。这个还算简单的。但是另一方面,对于方程中的其他变量,科学家几乎没有什么把握。例如,究竟有多少宜居行星真正孕育出了生命?因此,方程的结果会相去甚远。但毕竟宇宙里有数不胜数的星系、恒星以及潜在的宜居行星,总会有某个时候正好指向宇宙中某个充斥着智慧生命的地方。
因为方程的利用方式不同、使用的数据也不同,我们大概得出来“地球是宇宙中唯一出现过生命的地方”的概率为六百亿分之一、八百亿分之一甚至一千亿分之一不等。假设这些结果与真相相差不大,那很明显,地球并不是宇宙中唯一有生命的地方……既然如此,为什么我们从来都没和地外文明取得过联系呢?这个矛盾被称为费米悖论或者“大沉默”,即明明有强大的理由相信地外生物一定会留下痕迹,可真实情况是从来没有。
根据恩里克·费米尔(Enrico Fermi)的说法,任何文明的火箭技术发展到一定形式之后,不久就会开始殖民该星系的其它星球。以人类为例,尽管距离第一次登月还不到一个世纪,并且自此之后50多年并未再次登入,人类早已开始尝试殖民其它星球。关于为什么还没有人殖民银河系这个问题,有些人提出了一些假想答案:
1)人类可能真的是第一个拥有智慧的文明,其它外星生物的发展将会紧随其后。然而,鉴于宇宙已存在大约140亿年,这个回答似乎又不大可能。
2)另一个想法是基于超光速旅行无法实现,所以无论其它文明的科技有多发达,如若离我们太过遥远,就无法和我们交流。从表面上看,这个答案似乎更有可能。
3)动物园假说(Zoo Hypothesis), 外星人确实存在且确切知道我们在哪,但它们选择不交流,只把我们当作动物园里的动物一样观察。
4)最后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智慧生命在之此前已出现过许多次,也许就和我们差不多,但不可避免的在某一刻消亡了,也许这一刻很快就会到来。这就是短暂窗口假说(Brief Window Hypothesis)。从技术上讲,它关注于文明持续发送信号、持续沟通的时间长度,或者说通过宇宙向他人揭示它们的存在。这与大过滤器理论(Great Filter)有密切关系,在一个文明的发展道路上是否有某种障碍(或过滤)最终阻止文明长久存在?从我们人类的角度来看,如果真的有,那将会是我们目前还未见过或无法想象的一些事物,也许是我们已经学过,但还未层关注到的东西。人类未来研究所(The Future of Humanity Institute) 根据某个模型换了一种说法,它推测有所谓的“黑球”技术的存在,一旦发明黑球就意味着人类的终结。在另一个版本中,黑球可能是一种强大武器的简化版。
人类可能活不久了,当然,是在核弹能被轻易制造和使用的前提下,毕竟任何一个人都能通过它轻而易举的摧毁周围的一切。不过,这类专为破坏而诞生的技术,只有极小的可能连人类本身也一起带走。当我们将人类作为文明发展中一个特例再去思考时,会发现这并不是像我们改变气候那样,特意为之就能立即发生的情况。化石燃料曾在人类大肆发展智能社会的时候被认为是必须的。但同时,它们也将整个星球拖入了巨变。
它可能会带来FIH口中所谓的“黑球”,而引爆这个现象的诱因可能仅仅是因为人口过剩。如果其他星球的上生命如我们一般,那么我们可以做出一个假设,人口,将会自然而然的随着生存环境的不断改善而增长,一如在地球上发生的这样。我们如何处理这样的情况,才最为关键。举个例子,如果人口增长的速度超过了技术发展的速度,为了抢夺有限的资源,必然会导致战争的爆发,从而走向毁灭。
又或者,这一切都不发生,“黑球”也可能带来我们前所未见的后果。比如,我们吸引了那些注视着整个宇宙的超前文明...然后,他们关上了“开关”。听起来很像科幻小说,但从理论上来讲,这样的可能性确实存在。根据这些假说,所有的这一切可能导致短暂窗口期的关闭。当然,也有人提出了别的可能。过滤器(正在关闭的窗口)并不一定专门指代了覆灭。1961年,Frank Drake的助手,天文学家Sebastian von Hoerner,发表了论文,表明文明并不会长久的存在,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文明将会被毁灭,不过另一个则指向了文明在精神或物质上的衰退。
一个文明的覆灭仍然是不可避免的结局,无论他们向外探索了多远,而引发文明覆灭的其中一个诱因,则是这些智慧物种生存的实在太舒适了。我们必须知道的一点是,机器技术的不断进步发展(限于我们的社会),可能会导致一个不再需要人类去干涉的时代,一个我们不再参与生命,行星,甚至不再参与现实的时代。
Fy: 吃熊猫的竹子,朝乾夕惕,Elpis
标签:
凡本网注明“XXX(非现代青年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原标题:种下一株株草药,感悟中华文化之美(主题)同济大学开辟“留学生中医文化体验园”(副题)文汇报讯(记者吴金娇)当归、枸杞、芍药、
2023-03-27 11:53
原标题:京剧《吝啬鬼》(引题) 丑行挑梁演绎西方经典喜剧(主题)李俐北京京剧院全新创排的小剧场京剧《吝啬鬼》,用国粹艺术的唱、念、做
2023-03-27 11:48
原标题:举办13场文化活动(引题) 顺义“文化进万家”图书文化节启动(主题)北京日报讯(记者王可心路艳霞)由顺义区委宣传部、天竺镇人民
2023-03-27 10:51
原标题:2022版舞剧《孔雀》在保利剧院创造一天连演三场纪录(引题) 杨丽萍再现“孔雀女神”迷人魅力(主题)北京日报记者王润昨天,65岁的
2023-03-27 10:35
原标题:昆剧《人在草木间》(引题) 一缕茶香浸润两岸情(主题)李俐“人在草木间”,合起来便是一个“茶”字。北方昆曲剧院新创昆剧《人在
2023-03-27 10:40
原标题:从两场年轻人的“排队”里能看到什么黄启哲这两天,两场年轻人的“排队”上了热搜。首先是某平台举办的盛典前夜,各家明星后援会带着
2023-03-27 10:46
原标题:道义、力量、耐心、策略等要素至今还在影响中国人的竞争观——(引题) 中国四大传统竞争哲学观(主题)宫玉振要理解中国人的竞争战
2023-03-27 10:47
原标题:还在谈AI歌手?现在已经有歌手AI了扬子晚报 紫牛新闻记者沈昭近期,歌手、词曲创作者、音乐制作人陈珊妮推出了全新单曲《教我如何做你
2023-03-27 08:35
原标题:《狂飙》之后,张颂文渴望“自由”中新社太原3月26日电 中新社记者胡健“什么是一个演员最好的状态?”过去从没有人这样问过张颂文,
2023-03-27 08:38
原标题:西安收藏家收藏古砖千余块传承“姓氏”文化记忆中新网西安3月26日电(高铖)“收藏古砖一直到现在,我总共收藏了大概有近3000块古砖,其
2023-03-27 08:42
原标题:王安忆对谈余华爆火,那些热爱文学的年轻人通宵排队抢票澎湃首席评论员李勤余这几天的上海,春寒料峭。如果出门时不多添几件衣物,扑
2023-03-27 08:40
原标题:大型公益励志纪实电影《筑梦》在南宁首映中新网南宁3月26日电(张广权)3月26日,大型公益励志纪实电影《筑梦》首映式在广西南宁举行。
2023-03-27 08:41
原标题: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丨聚焦夏商周三代探寻何以中国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将于27日展开最终评选,共有22个项目入围,最
2023-03-27 07:43
原标题:“国家地理经典影像大展”首次亮相天津中新网天津3月26日电(王在御崔景圣)25日,“国家地理经典影像大展”在天津万象城展出,这也是该
2023-03-27 05:37
原标题:“韩美林生肖艺术展”在青岛开幕3月26日,“韩美林生肖艺术展”在青岛市美术馆开幕。此次“韩美林生肖艺术展”是继北京故宫博物院、泰
2023-03-27 05:51
原标题:国家级非遗芜湖铁画将首次在京展出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赵昂芜湖铁画锻制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以锤为笔,以铁为墨,以砧
2023-03-26 15:49
原标题:电影《不止不休》太原路演导演王晶携张颂文分享幕后故事中新网太原3月26日电(记者胡健)讲述一名调查记者故事的电影《不止不休》正在全
2023-03-26 15:36
原标题:工人版画作品走进校园文化节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邹明强通讯员娄嘉明赵志忠3月25日,三峡大学第九届桃花文化节隆重开幕,来自中国一冶
2023-03-26 14:40
原标题:独“锔”匠心 非遗技艺让残瓷重生人民网记者王帆“锔盆儿、锔碗儿、锔大缸……”,年长的人或许还记得,早年间,在悠长的小巷里,手
2023-03-26 14:35
原标题:“冰箱”词义里的时代变化杨绛先生1984年创作的一篇回忆性散文《老王》,入选了中学语文课本。其中一段文字这样写道:“有一年夏天,
2023-03-26 13:53
原标题:一招破解文字密码!《说文解字》怎么做到的?你知道每个汉字的字形都有特定含义,可以被逐一拆解吗?作为世界上唯一沿用至今的表意文
2023-03-26 13:33
原标题:乔峰扛着音箱玩《鬼泣》了!(主题)鉴定对象:《Hi-FiRush》 上线平台:PC、X-BOX(副题)文 刘克洪在Metacritic官网上202
2023-03-26 13:32
原标题:楚雄千年彝绣亮相上海时装周文汇报讯(记者沈竹士)作为2023秋冬上海时装周的一部分,“梦回千年牵手时尚——楚雄彝绣上海发布”活动
2023-03-26 13:52
原标题:天真只为书卷香(主题)——在《读者》插图中感受艺术之美(副题)光明日报记者田呢【艺境观象】1981年,《读者》在甘肃兰州黄河之滨
2023-03-26 11:43
原标题:洛阳推出实景剧本杀涉及多家博物馆(引题) 游客花1688元可夜宿古墓博物馆?(主题)文 北京青年报记者屈畅实习生侯翔宇3月24日,河
2023-03-26 1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