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能“生”出一条路?北京市朝阳区孙河乡,棚户区改造已启动多时,放眼望去,成片已拆除的房屋正被绿丝网遮盖。一条新修的柏油路竟然是由这里的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而铺筑成的。
其实,孙河棚改现场每天都在源源不断地将建筑垃圾“变废为宝”,再生材料还会“反哺”到这里的建设中。这是我国第一次在棚改现场使用建筑垃圾原位处置设施,占地70余亩的生产线可以让90%以上的建筑垃圾转化为再生骨料,经过再加工,产出品类繁多的再生产品,回归应用于孙河区域基础设施建设。
建筑垃圾不出棚改现场
随着棚改加快、非首都功能疏解不断推进,北京市拆迁现场的建筑垃圾也越来越多。一般来说,建筑垃圾都是从拆迁现场运走,要么填埋,要么到垃圾处理厂回收再利用。
然而这两种传统方式都各有各的问题。“周边的填埋场几乎已经填满,而运输环节也会带来一定污染,运输成本也相对较高。”负责孙河棚改建筑垃圾处置的北京建工资源循环利用投资公司副总经理李烁告诉记者,固定式的建筑垃圾处理厂从规划到建设往往需要两三年左右的时间;而在朝阳孙河建成的这条全国首个棚改现场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生产线优点之一,就是节约了时间。
这条生产线由于是临时设施,不需要前期进行规划选址,从敲定方案到建成投运只需要四五个月的时间,待完成使命后还可以拆除。与外运、填埋等传统的建筑垃圾处置方法相比,朝阳孙河棚改拆迁现场的建筑垃圾不会运出棚改现场,这种资源化处置项目也能够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建筑垃圾“变废为宝”的过程看上去很简单,全程只需要几分钟的时间,但要历经三级筛分。通过精细化的分选流程和手工分拣工序结合,砖头、瓦片这些坚硬的建筑垃圾,从出料口最终出来时,已经变成了颗粒只有5毫米到31.5毫米大小不等的再生骨料。
由于建筑垃圾缺乏有效的分类,以砖瓦、混凝土为主的建筑垃圾中混杂了大量塑料木制品、保温材料等杂质,而这条处置线对这种混杂垃圾有着超强的处置能力,被称为“不挑食”的“大胃王”。李烁解释,这是因为项目采用了该公司自主研发的超强功能“振动风力分选机”,利用风力和振动的共同作用,将复杂物料中的轻物质高效分离,从而得到高质量的再生骨料。
最高可实现97%回收再利用
在孙河棚改现场“再生”的这条路,共消耗还原土1500吨、再生骨料700吨,路基和路床的原材料都来自于朝阳孙河棚改拆迁现场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项目。
李烁说,本路段建设从原料性能实验到方案编制和设计,再到铺设完成后检查验收,历时7个月,共进行了37项检测,得到了171项检测数据。
第三方检测结果显示,这条“再生”道路各项指标均优于当前的二级公路相关国标要求,侧面说明了再生骨料有望替代天然材料在二级公路建设中使用。
值得一提的是,在孙河棚改现场占地70余亩的生产线,可以让90%以上的建筑垃圾转化为再生骨料,再生骨料经过再加工,产出品类繁多的再生产品,回归应用于本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据了解,目前孙河棚改建筑垃圾原位处置设施每年可以处理70万吨的建筑垃圾,而孙河地区的棚改垃圾三年计划产生210万吨,未来三年都将在此“变废为宝”。
“朝阳孙河棚改拆迁现场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项目资源化率平均达到90%,最高可达97%以上,居于国内领先位置。”李烁说,生产的再生骨料的杂物含量保持在千分之一以下,远低于国家标准要求的百分之一。
近期三个棚改现场将复制
随着这条以再生骨料为原料的道路铺筑成功,在朝阳孙河项目配套建设的再生道路材料生产线将继续产出更多高品质再生骨料,再加工成为地面步道砖、透水砖和优质砌块,并用于朝阳区湿地公园等规划中的未来城市“绿心”和基础设施建设。
“取自现场,用于现场。”李烁说,这也将形成一个区域内建筑垃圾资源循环利用的有效闭环,为非首都功能疏解后的“留白见绿”提供了空间。
记者也了解到,类似的同类项目也正进行复制、落地。其中,在昌平、平谷的建筑垃圾原位处置设施均已选定落地位置和项目团队,预计今年之内即可建成设施并投产。此外,在相关需求量更大的朝阳区东坝等区域的项目也在推进之中,目前正在进行选址等前期工作。“这三个建筑垃圾原位处置设施也都会建在棚改现场,支持当地的棚户区改造。”(曹政)
上一篇:中国首座墩中转体桥“华丽转身”
下一篇:夫妻表演"街头吃草" 背后原因令人动容
凡本网注明“XXX(非现代青年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原标题:《子夜外卖》描绘城市的夜色画卷(主题)总制片人张烨镝:带观
2023-06-17 15:43
原标题:用脚和笔丈量世界(引题) 阿来《西高地行记》出版(主题)华
2023-06-17 13:45
原标题:“这里是三星堆”:高清手绘图“复活”国宝华西都市报-封面新
2023-06-17 13:49
原标题:90多个“关键词”还原苏轼(引题) 蒋蓝新作《苏东坡辞典》出
2023-06-17 11:34
原标题:图博会天津出版传媒集团再创佳绩(引题) 《阅读天津·津渡》
2023-06-17 11:35
原标题:良渚遗址“琮王”“钺王”现身上博(主题)6月20日起亮相“实
2023-06-17 11:51
原标题:《鱼庐记》:鄂地小人物的传奇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张杰近
2023-06-17 11:52
原标题: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科幻电影创作将走向何方──(引
2023-06-17 11:56
原标题:国标舞剧《人间四月天》启动创排北京日报讯(记者韩轩)北京舞
2023-06-17 10:40
原标题:2023年青年摄影奖申报启动天津日报讯(记者仇宇浩)近日,世界
2023-06-17 10:37
原标题:别样《凤求凰》百人合唱点击量百亿次作品(主题)中国古诗词艺
2023-06-17 10:53
原标题:首届天津音乐节中国天津·2023圣彼得堡爱乐乐团演绎经典(引题
2023-06-17 10:32
原标题:电视剧《淬火丹心》唱响武钢人的青春之歌长江日报讯(记者万旭
2023-06-17 10:53
【作品广议】原标题:主动自觉,珍视生命肖承森汗流禾下土 苏庆眼下正
2023-06-17 05:45
解码文化自信的城市样本原标题:长沙:千载星城吐芳华天上一颗星,地上
2023-06-17 05:56
原标题:第五届中国西藏旅游文化国际博览会6月16日晚开幕由文化和旅游
2023-06-17 05:54
原标题:开心果左一:节约用水左二:面具左三:——把衣服穿上!右一:
2023-06-17 06:00
原标题:“中国戏曲节2023”在香港开锣新华社香港6月16日电(记者褚萌
2023-06-17 06:01
原标题:取材于武钢的发展历史(引题)《淬火丹心》凝聚钢铁人的青春与
2023-06-16 21:32
原标题:山东:文化馆里涌动“青春力量”中国文化报驻山东记者苏锐刚过
2023-06-16 17:49
原标题: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开幕6月15日,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现场,参
2023-06-16 16:42
原标题:芭蕾舞剧,如何圈粉诸多观众?中新网北京6月16日电(记者上官云
2023-06-16 14:44
原标题:中新人物丨演员杨蓉:学演戏,得先学做人中新网北京6月16日电(
2023-06-16 14:49
原标题:《寻她》首映舒淇畅聊与九零后导演的“碰撞”(引题)我心里曾
2023-06-16 14:52
原标题:“京城飘书香五洲共阅读”(引题)第21届北京国际图书节开幕(
2023-06-16 1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