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眼里的重阳 被爱戴是件幸福的事
92岁高龄的中日友好医院病理科王泰龄教授,现在仍每天坚持工作12个小时,耳聪目明、精神矍铄、声音爽朗、背挺腰直。王泰龄教授1950年从北京大学医学院毕业,一直从事病理学工作。退休后,她致力于肝病病理的临床和研究工作。自20世纪90年代,先后为我国制定了与国际接轨的慢性肝炎病理分级分期标准,重型肝炎、脂肪肝及酒精性肝病、药物性肝损伤等的病理诊断标准。图中的王教授正和同事用显微镜看病理片。尹琳/摄
平时都在上班的“80后”老院士,很难得地趁假期和老伴儿出来走走。@一花骨朵儿一视界/摄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老年志愿服务队成员在医院候诊大厅进行志愿服务。这支老年志愿者服务队成员从2012年建立之初的10余人发展到现在的40余人。随着人员更迭,仍活跃在岗的有40人,平均年龄65岁,其中年纪最大的77周岁。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供图
岁月无痕,清浅而行,时空有序,淡然而过。@Starrytimescape/摄
10月5日午后,乌鲁木齐一家属院门口,76岁的阿婆为85岁的老太太理发。这样自立的背影,不正是我们青年一代的榜样吗?@狄多华/摄
牵起太姥爷的手。@家有小佛/摄
73岁和3岁,都很开心。@许三观印记/摄
中国好姥爷。@中青报刘声/摄
小时候爸爸带着我们爬屋顶,他还年轻;现在他带着我儿子爬,真的老了很多。林洁/摄
坚实的臂膀。@梦琪iyou/摄
博物馆里,老奶奶虽然腿脚不便,但仍保有对美的欣赏和好奇。齐小球/摄
暑假和爸妈一起去青海湖,真真切切觉得爸妈老了,要好好爱他们!@我希望阳光是我的/摄
国庆节第一天是大家庭的聚会日,阳光里4位妈妈英姿飒爽。陈醒/摄
和朋友一起吃完晚饭回来,在旧书摊处看到一位爷爷在昏暗的灯光下认真地读书,我心头一颤,拍下了这张照片。他尚且如此努力读书,我作为一名学生,则更应该努力学习啊!@一头鲸鱼嗷/摄
带着老妈从公园回家的路上,在夕阳的余晖中80岁的她忽然说,你歇一会儿,我带着你吧。希望老妈能再骑20年,您把我养大,我陪您变老。张培林/摄
老哥儿俩美术馆里同看展。蓝夜/摄
看报纸的老年人。陈剑/摄
杭州西湖边,一对白发苍苍的老夫妇携手,隔着栏杆远远欣赏属于年轻人的淘宝购物节。蒋薇/摄
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相比中秋、端午、清明等传统节日,重阳似乎有些“非主流”。与之相匹配的“敬老”“爱老”等主题,对于年轻人来说,又像是学生时期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是需要正襟危坐才能完成的“任务”。
然而,孝道文化对每一个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今年国庆假期,中国青年报发起“一起晒背影”活动,收获了众多网友分享的老人的背影照片。在微博这个以青年为主要用户的互联网互动平台上,我们看到了年轻人对老人们表达的爱意、敬意和关怀。截至目前,同名话题在微博上已收获了800多万的阅读量。
“一起晒背影”在微博上征集到数张爷爷奶奶相互陪伴的背影,他们或搀扶、或牵手,或只是静静地坐在公园长椅上。拍下这些“背影”的年轻人感慨,这是最美好的陪伴,也是他们最向往的爱情。正如歌词所言:“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陪你一起慢慢变老。”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比起日常生活的温馨,“老有所为”的执着也是年轻人的榜样。中日友好医院的80后工作人员尹琳也参与到“一起晒背影”活动中,她晒出一张老教授的背影工作照——92岁的中日友好医院病理科王泰龄教授,现在还坚持每天工作12个小时,身体康健、精神矍铄。
尹琳在朋友圈写道:“晚上和同事去看望教授,‘看望’果然又一次变成了会诊和病例讨论。专家们真诚的忘年友谊,对医学共同的专注和热爱,让作为后辈的我热泪盈眶。老人身体硬朗,天天上班,让我特别钦佩。我偶尔会厚着脸皮‘麻烦’她,请她帮忙会诊病理结果,其实就是想看看她。每次见面,王老总是用她瘦瘦的手紧紧握着我的手,像见到孙女一样。”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老年是人的生命的重要阶段,是仍然可以有作为、有进步、有快乐的重要人生阶段。
中国青年报微博曾发布一篇《国家最高科技奖出炉,为这些八九十岁的老爷爷们疯狂打call》,这条微博下点赞数最高的评论为:“这才叫天团”。在另一篇《90岁高龄名医每周坚持坐诊,年门诊量超万人》的微博评论里,有一位1994年出生的网友写道:“被爱戴是多么幸福的事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这样在不知不觉中汇入了生活的涓涓细流,并在当下的年轻人中用不一样的方式继续传递和表达。
《易经》中“九”为阳数,又为“极数”,指天之高为“九重”。九月初九,日与月皆逢九,是双九,故曰“重九”,同时又是两个阳数合在一起,故称“重阳”,所以这一天为重阳日。因为“九九”重阳与“久久”谐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
对老人长寿的祝福,当然离不开身康体健,安享天伦的“背影”。“一起晒背影”征集到的照片中,有平均年龄70岁的“老年团”从北京自驾车到内蒙古游玩的照片,也有姥爷给外孙女拍照片的超高难度姿势,还有重孙女与太姥爷手牵手的背影……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每个人都将老去,希望所有老年人都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今天对老年人多一份爱与关怀,就是为我们年老之后的生活多留一份善意。“一起晒背影”活动还在继续,欢迎登录微博,加入话题#一起晒背影#,并@中国青年报、@中青报旅游周刊,晒出你生活中的爱与温暖。
标签:
上一篇:羌塘处处有生机
下一篇:极现奇特冰山 似完美切割
凡本网注明“XXX(非现代青年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原标题:《子夜外卖》描绘城市的夜色画卷(主题)总制片人张烨镝:带观
2023-06-17 15:43
原标题:用脚和笔丈量世界(引题) 阿来《西高地行记》出版(主题)华
2023-06-17 13:45
原标题:“这里是三星堆”:高清手绘图“复活”国宝华西都市报-封面新
2023-06-17 13:49
原标题:90多个“关键词”还原苏轼(引题) 蒋蓝新作《苏东坡辞典》出
2023-06-17 11:34
原标题:图博会天津出版传媒集团再创佳绩(引题) 《阅读天津·津渡》
2023-06-17 11:35
原标题:良渚遗址“琮王”“钺王”现身上博(主题)6月20日起亮相“实
2023-06-17 11:51
原标题:《鱼庐记》:鄂地小人物的传奇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张杰近
2023-06-17 11:52
原标题: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科幻电影创作将走向何方──(引
2023-06-17 11:56
原标题:国标舞剧《人间四月天》启动创排北京日报讯(记者韩轩)北京舞
2023-06-17 10:40
原标题:2023年青年摄影奖申报启动天津日报讯(记者仇宇浩)近日,世界
2023-06-17 10:37
原标题:别样《凤求凰》百人合唱点击量百亿次作品(主题)中国古诗词艺
2023-06-17 10:53
原标题:首届天津音乐节中国天津·2023圣彼得堡爱乐乐团演绎经典(引题
2023-06-17 10:32
原标题:电视剧《淬火丹心》唱响武钢人的青春之歌长江日报讯(记者万旭
2023-06-17 10:53
【作品广议】原标题:主动自觉,珍视生命肖承森汗流禾下土 苏庆眼下正
2023-06-17 05:45
解码文化自信的城市样本原标题:长沙:千载星城吐芳华天上一颗星,地上
2023-06-17 05:56
原标题:第五届中国西藏旅游文化国际博览会6月16日晚开幕由文化和旅游
2023-06-17 05:54
原标题:开心果左一:节约用水左二:面具左三:——把衣服穿上!右一:
2023-06-17 06:00
原标题:“中国戏曲节2023”在香港开锣新华社香港6月16日电(记者褚萌
2023-06-17 06:01
原标题:取材于武钢的发展历史(引题)《淬火丹心》凝聚钢铁人的青春与
2023-06-16 21:32
原标题:山东:文化馆里涌动“青春力量”中国文化报驻山东记者苏锐刚过
2023-06-16 17:49
原标题: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开幕6月15日,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现场,参
2023-06-16 16:42
原标题:芭蕾舞剧,如何圈粉诸多观众?中新网北京6月16日电(记者上官云
2023-06-16 14:44
原标题:中新人物丨演员杨蓉:学演戏,得先学做人中新网北京6月16日电(
2023-06-16 14:49
原标题:《寻她》首映舒淇畅聊与九零后导演的“碰撞”(引题)我心里曾
2023-06-16 14:52
原标题:“京城飘书香五洲共阅读”(引题)第21届北京国际图书节开幕(
2023-06-16 1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