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有消息源证实兴盛优选已经关停在福建的业务,当前在兴盛优选小程序中查看福建自提点信息,均显示“当前五公里范围内无自提点“。
实际上,早在去年兴盛的社区团购业务就一直在收缩调整。进入2023年后,兴盛再度撤城,可见其遇到的困难仍然艰巨。
(资料图片)
1撤离福建 并非偶然
兴盛优选在福建的撤站,可谓动作迅速又悄无声息。
当地知情人士透露:“4月8日当天供应商还在正常送货,但货送至大仓后就没有再做配送了,现在这批货还在仓库。”有消费者在社交平台发文:“昨天兴盛优选没有理由就停了,还以为不送我们乡下了,今天才发现整个福建都没有了”。
明明“兴盛优选福建”官方公众号在前一天还正常发布了4月8日的商品预告,怎么就毫无征兆地全省撤城了?
用户们纷纷在小区社群里炸开了锅,还以为是系统出了BUG,等待修复中。问到兴盛优选福建站是否关停,官方暂时还没给到回应,但用户页面、商品配送、售后服务全都停滞了。
实际上,兴盛优选福建站的关停并非偶然,其覆盖的区域已从18个省份的巅峰期下降至7个,目前仅剩湖南、湖北、江西、陕西、贵州、广西、广东。
那么,是什么让兴盛优选从社区团购的尖子生频频遭遇滑铁卢?
单从福建区域来看,此前作为省会的福州地区的撤离就已经有了征兆。据消息人士透露,兴盛背后的资本开始撤离,而对于社区电商卡位战中失去支撑的品牌来说,如果执意要继续烧钱补贴,无疑于自毁长城。
另外,社区电商进入下半场已经是趋势。据开曼4000CEO郭德苍观察:“社区电商需要回归到正常的经营逻辑,兴盛这个时候就需要认真考虑砍掉不盈利的市场。以福建地区为例,兴盛本身在这个地方布局就不大,长期不挣钱的情况下,关停也是合乎逻辑的”。
实际上,社区团购整个行业都在战略收缩,兴盛优选自然也无法独善其身。想要蓄力突围触底反弹,兴盛市场的收缩之路可能不只限于目前的区域。
2堡垒计划 打造根据地
其实,兴盛优选作为社区团购打头阵的“老三团”,也有自己的优势和闪光点。
兴盛优选凭借最早一批实体连锁店芙蓉兴盛以及夫妻店形成“日用快消+生鲜”的产品结构及“预售+自提”的模式,在长沙已经收获了大批种子用户。
加上首得体系拓展人员和销售业绩的创造出的惊人成绩,为兴盛优选的江山打下了深深的地基。
此外,兴盛优选投资近5000万元自建物流体系,为其供应链的发展打造了“完美闭环”。
可见,“湖南模式超级大仓”的成熟仓配,再搭载首德铁军这张王牌,兴盛优选在与美多淘的混战中,占有了“天时地利人和”的抢先优势。
但好景不长,随着美多淘市场的迅速扩张,终究是敌不过互联网企业在资金、技术、人力等方面的来势汹汹,2022年,兴盛优选推出“堡垒计划”,试图保住自己不退场的护城河。
堡垒计划的具体内容有三点:
第一,网格站从站长和服务经理那收回到公司,建站费和租金钱公司出钱。与服务经理关系从合作变为雇佣关系,做到强管理,解决时效性和配送服务质量。
第二,网格站收回后,配备驻站市场人员,维护现有市场和精准开发新团点。
第三,网格站有自主权,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做各种新项目试点。
堡垒计划从去年8月开始推出,而今年也基本定下对其延续的主要基调:针对的是兴盛销量TOP4的湖南、湖北、江西、广东的网格站改革,并直接直接改名为“堡垒项目部”。同时,陆续撤出山西、江苏、浙江、河北、安徽、河南等地。
经过两轮的市场收缩,保留几个核心省份维持区域化经营,呈现出退化为最大地方团的态势。降本增效自负盈亏的心头石一直没搬走,重压之下曾与美多淘齐头并进的兴盛,活下来成为了接下来的首要目标。
3兴盛突破 尝试团店
面对互联网巨头们的层层围剿,作为社区团购界的兴盛优选自然不会坐以待毙,而如何实现突围逆转,也到了重新考虑的时候了。
兴盛优选创始人岳立华,从农村批发传统小生意起家,开超市、开便利店、做批发商,现已年过半百的他每次都在风口浪尖抓住机会不断转型,从小县城批发商,一度成为社区电商的领先者。
如今社区团购硝烟四起,兴盛优选进退为难,岳立华当然不会视而不见。
据消息显示,兴盛优选选址在武汉做起了团店业务,据传岳立华亲自带队指挥,兴盛高管亲自做店长,决心很大,测试数据很好,兴盛优选又杀回来了。
另外有消息称,兴盛目前账上还有百亿现金,跑通团店预计按5万元一个团店粗略计算,可投资30万家自营团店,兴盛团店预计今年将快速覆盖全国,实现“自营+加盟”的天花板,发展规模预计可达到100万家,单凭这一点,就完全符合兴盛复兴门店的品牌使命。
作为社区电商赛道曾经的王者,兴盛优选以复兴门店、赋能上游、改变消费者生活方式为使命,致力于在新零售行业大展身手。
而如今的兴盛优选,是否能够用团店的方式改变自己的命运,时间会告诉我们答案。
标签:
凡本网注明“XXX(非现代青年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原标题:全国第三届书法临帖作品展览举办(引题) 崇尚经典内化出新(主题)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赖睿书法作为中华民族的璀璨瑰宝,是具有代表
2023-04-13 14:45
原标题:重温《自由与爱情》,“全球最大裴多菲之书”亮相(主题)将在上海图书馆东馆展至五月中旬(副题)文汇报讯(记者许旸)“生命诚可贵
2023-04-13 14:32
原标题:西班牙钢琴家马里奥来宁演奏:(引题) 在中国,看到了古典音乐的未来(主题)新华日报记者周娴马里奥·阿隆索,是西班牙“钢琴王子
2023-04-13 13:53
原标题:滑稽戏《哎哟爸爸》在笑声中探讨养老新华日报讯(记者王慧)4月12日,首届全国小剧场戏剧“紫金杯”优秀剧目展演落下帷幕,滑稽戏《哎
2023-04-13 10:32
原标题:根据伦敦西区现象级悬疑经典改编(引题) 《侦查》中文版4月27日将登南锣剧场(主题)北京青年报记者郭佳北京儿艺出品、根据伦敦西区
2023-04-13 10:51
原标题:虚构应以生活为基础冯倩近日,“国产剧能不能尊重一下产妇”这一话题登上了某热搜榜单,众多网友纷纷跟帖留下自己观点。“喝奶茶可以
2023-04-13 10:32
原标题:政策引导、业态融合,北京推动实体书店高质量发展(引题) 城市书香,更多“悦”读方式(文化市场新观察)(主题)人民日报记者施芳
2023-04-13 10:52
原标题:崭新“九儿”亮相,“红高粱”打磨升级归来新华日报记者王慧近日,国家艺术基金2023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江苏大剧院原
2023-04-13 10:44
原标题:文学现场的魅力与挑战(创作谈)(主题)——《我们的思想、情感和艺术》与我的文学批评(副题)孟繁华《我们的思想、情感和艺术——2
2023-04-13 09:45
原标题:《超级马力欧兄弟大电影》首周末拿下3 77亿美元,超越迪士尼动画片票房纪录(引题) 这一回,电影成为了游戏衍生品?(主题)文汇报
2023-04-13 09:51
原标题:最喜小中能见大 还求弦外有余音张星竹近几年,儿童文学创作蓬勃发展。其中,儿童文学短篇小说的创作得到了众多出版社和期刊社的重视
2023-04-13 09:32
原标题:评奖首次全板块覆盖网络视听内容(引题) 上海电视节今年6月将迎“白玉兰绽放”(主题)解放日报讯(记者张熠)记者昨天获悉,第28届
2023-04-13 09:53
原标题:功夫片会消亡吗?《龙马精神》或许是答案(主题)专家:真正的创新是对身体再媒介化过程的突破(副题)由成龙饰演的电影《龙马精神》
2023-04-13 09:51
原标题:ChatGPT会多大程度影响艺术创作?(引题)可计算与不可计算的(主题)近日,OpenAI推出的ChatGPT3 5升级为ChatGPT4,最大的变化是
2023-04-13 08:35
原标题:IMAX展映片单公布六部佳作以飨观众(引题)《银河护卫队》登陆北影节(主题)北京青年报记者肖扬 北影节的春天第十三届北京国际电
2023-04-13 08:33
原标题:整理老戏谱、创排新剧目,国家级非遗迷糊戏——(引题) 传统戏曲绽放新光彩(主题)人民日报记者蒋云龙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芳
2023-04-13 08:48
原标题:导演郝宇:从电子工、保安“蜕变”为新锐影视人张丹千年古城青年力量8家乡在被称为“梁祝之乡”的河南汝南,青年导演郝宇在2012年进入
2023-04-13 08:33
原标题:对京味儿艺术的认真探索名著改编是艺术创新的一种路径和方式。《正红旗下》是作家老舍一部未完成的自传体小说,从北京曲剧《正红旗下
2023-04-13 08:54
原标题:相信原著给出的人物底色,陈晓:(引题)高加林的抱负与挣扎,我很珍惜(主题)文汇报记者王彦镜头一片开阔,飞跃苍黄原野墚塬沟壑,
2023-04-12 15:55
原标题:《暴风》潮汕话版汕头首发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陈家源通讯员汕宣、柯晓)“红色之城”汕头正掀起一轮红色影视旋风。昨日上午,谍战
2023-04-12 15:56
原标题:我国网文作家超过2200万北京青年报讯(记者张恩杰)4月1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发布《2022中国网络文学发展研究报告》(以下简
2023-04-12 15:44
原标题:香港芭蕾舞团携手香港迪士尼呈献全新表演人民日报海外版香港4月11日电(记者陈然)由香港芭蕾舞团与香港迪士尼乐园度假区首度携手创作
2023-04-12 14:35
原标题:“盛唐密盒”的火爆密码最近有两个“人物”风靡全网。他们谈吐不凡,一位叫“房玄龄”,另一位叫“杜如晦”。这两位“古人”走出历史
2023-04-12 14:51
原标题:白展堂的“葵花点穴手”,靠谱吗?中新网北京4月12日电(记者上官云)在“下饭剧”《武林外传》中,有一个桥段曾令很多小朋友争相模仿
2023-04-12 12:54
原标题:这位两院院士的故事被搬上话剧舞台光明日报全媒体见习记者季雅宁记者张士英“我的脚下只有一条路,这就是中国的雷达发展之路,因此,
2023-04-12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