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21日,农历新年来了。26岁的许非像往常一样跟随父母回到了四伯家和奶奶一起团年。年夜饭桌上,他提心吊胆地想父母或亲戚会不会当面催婚,所幸的是“躲过一劫”。过了初一,大家庭团年结束,他长舒了一口气。
(资料图)
许非已经回家快一个月了。2022年12月26日,在985高校读研的他回到湖北老家。正值传统节气里的腊月初,家里置办年货的日子。父母为了迎接他回来,多灌了三十斤腊肠。
但日子一长,他就发现这些物质的安稳不足以弥合他与父母的“精神间隙”。平常日子里,父母会有意无意地催婚。他只得采取拖延战术,避免矛盾爆发。
许非有过两段感情,但在他敏感的认知里,它们都不能被称作“爱情”。他始终记得蔡澜说:“可以相信爱情,但不要迷信。”他喜欢这个答案,带着期待的爱情。拉锯战中,他与父母达成了唯一共识——感情在前,婚姻在后。
如今,许非还有一年半就要毕业了。打算靠自己所学的计算机专业在二线城市安个家,当然也离不开父母的帮衬。他有时会迷茫,觉得自己不一定能经得住社会的锤炼。但是他依旧抱有超越一点现有生活的希望。
以下为许非的口述:
1月21日,大年三十,我和爸妈一起去看奶奶,她现在住在四伯家,所以照例要去那里团年。那边是乡下,往年我们都烧火盆取暖。现在条件好了,都开空调了,但火盆还是得烧,一烧一整天。柴火要填够,不能熄,寓意着新年红红火火。
年夜饭我们分两桌,一桌大人一桌小孩。都二十六了,我还是喜欢挤小孩那桌。然后和他们一起看电视,等春晚倒计时,快到十二点一起去放烟花。老家镇上的房子都是一家一栋的小楼,沿着路边拔地而起。每家都要在零点前把烟花在自家门前摆好。电视上新年钟声的响起,烟花沿着主路,照亮每家每户的夜空,新年就算到了。烟花炮竹燃放剩下的垃圾也不能扔,我奶奶说这是财,过完年才能扔。
老家亲戚住得近,大年初一一大早,我就去大伯家吃饺子。初二“回娘家”,我没结婚,就跟爸妈回姥姥家吃饭。
结婚的事他们两年前就开始催我了,今年也不例外。
1月7日,我和爸妈一起看电视,电视上在放小品,第一个讲大龄女青年被催婚,第二个讲生小孩。我当时就抱怨这演得太无聊。爸妈就说:“你们年轻人不懂,有家庭才会幸福,有人爱你照顾你。”我说:“现在年轻人工作压力大,自己都养不活。”我妈就觉得,“等有了孩子,再苦再累,回家看一眼小孩就幸福。”说到这我就沉默了。
我回家已经快一个月了,去年12月26日回的。有时外面待久了,总想回家看一两眼。但回去我就得想方设法让我妈高兴——刻意早起,按时吃早饭。在家我也不敢点外卖,我妈会觉得我浪费。那天回家他们来接我,还切了一盘我最喜欢的腊肠,是老家必备的年货。从农历腊月开始,年货就是爸妈的心事。他们一放假就会往市场上跑,看到品质好的牛羊鱼肉就会买去,腌制、吹干,做腊肉。往年家里都会准备二十多斤腊肠,这两年我在外面,爸妈就准备得特别多,有五六十斤。
两年前,爸妈向我催婚的时候说过,有一个稳定的家庭,我才有动力承担作为一个男人的责任。
但我不觉得。元旦假期,我和我妈一起去她表姐家。妈妈的表姐至今没结婚。每次回家后,我妈都说她家太冷清,虽然自在,那也是没有羁绊的、断裂的生活。
我爸妈的理想儿媳妇和绝大多数家庭一样——善良孝顺,条件相当。但他们还是和我说,前提是双方要有感情。反而我有时会劝他们,时代变化了,人心没有那么纯粹,找到一个交付真心的人很难。一个人也可以过得很好。
但他们不听,默认我过两年就会结婚。我只得采取拖延战术,画大饼:缘分未到,时机不成熟,等工作稳定了我再想结婚的事情……有时也会拿我屡次相亲失败的大表姐当挡箭牌:“你看急啥,我大姐今年都31了,催了几年了还不是没结婚。”能糊弄一次是一次。再过两年矛盾估计会更加激烈,我只能躲着。
在他们心中,我没有结婚,他们就没有完成自己的使命。
我有过两段感情。一段在大学,那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喜欢一个女生。还有一段是最近,和我青梅竹马的纠缠。两段都没有真正在一起。但于我而言,都是用了心的,结束时有种深深的疲惫感。但有时我会觉得,对她们的喜欢,就只是像喜欢一个还不错的人,我不能说我“爱”她们。我也问过朋友,爱情是什么状态和感觉?她说了一些我听不懂的话,让我去看《英国病人》。
于我而言,感情在前,婚姻在后。我不相信人性,很难轻易开始一段感情。而婚姻更像是考试作文,是最后一题的标准答卷。这个年纪你结婚了,主流社会才评判你通过了。我不喜欢孤独,但相比于两个人被迫结婚,孤独就变得可以忍受了。
我有个大学同学,也是老乡。他毕业后就上班了,做电子厂的运维,去年在双方家长的催促下结了婚,女方是之前的同事,他通知我结婚时很突然,我对他的感情印象还停留在他大学时的初恋。那时他很认真,虽然后来分手了,但他花了一年半才彻底死心。以至于听到他结婚消息时,我恍惚了一下,时间过得好快。
后来再聊起,就是他告诉我生活压力大,要还房贷,要照顾两边父母。我觉得他活得好累,但似乎也是很多人相同的处境。
还有一个小学很好的朋友也结婚了。之前看他朋友圈,他带着一双儿女吃肯德基,小朋友很可爱。那一刻我觉得他很幸福,也是属于我父母相信的那种家庭幸福。
但这似乎也不是我现在盼望的生活,记得他发朋友圈照片那天是星期三,我笑着和身边朋友吐槽:“我小学同学都儿女双全了,但我不羡慕。他要带小朋友周三去吃肯德基,浪费,我会忍一天,到疯狂星期四大吃特吃。”
家里长辈们大多在用抖音,他们还有一个抖音群,在一个圈子里互相关注,出门也会带自拍杆发抖音。来来回回推送给他们的都是差不多的东西。看到他们刷的内容我也会觉得无聊。例如我妈,以前爱看大师讲道理,例如“女人要改掉哪些缺点,才能幸福”,现在爱看“百善孝为先”、“感恩父母”的视频,还经常转发给我。
我们老家用抖音的人挺多的,不止中老年。有一次我喜欢的人(青梅竹马)发给我抖音视频,和我讲道理——抖音上某个“佛教大师”说:“路不通要学会转弯,心不悦要学会看淡。答案在明天。”那一刻我意识到,我们根本不是一路人。
其实我爸妈对我挺好的。我是学计算机的,考研考了三年,最后从一个二本上了一个985的非全日制研究生。这期间他们没有逼着我找工作,养家赚钱,反而一直给我提供经济支持。对我的工作也没有什么要求,觉得我能养活自己就好。我们这一代独生子女,很多父母倾尽所有付出,我爸妈也不例外——他们还计划着我成家了给我买房,准备了100万元首付,等我工作了给我买个车,帮助我生活起步。
《岁月神偷》里有一句台词:“做人,总要信。”我现在还是会想起《岁月神偷》里这句话,也依然渴望着爱情。蔡澜微博下面也有人问他:“还可以相信爱情吗?”他回答:“可以相信,不要迷信。”我喜欢这个答案。
学计算机不是我的爱好,只因为是热门专业,它成为了我的生存技能。但今年互联网就业不景气,我还没正式开始找工作,但得未雨绸缪了。以后我想选一个房价负担得起的城市生活——成都、苏州、长沙,那些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韵味。等实在坚持不住了,我再考虑回老家。有时我会迷茫,觉得自己不一定能经得住社会的锤炼。但是我依旧抱有超越一点现有生活的希望。平时我喜欢听民谣,等工作稳定了,闲下来,我想学个乐器,给乐队打工。
(应受访者要求,许非为化名)
标签: 非全日制研究生
上一篇: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葛道荣去世 享年96岁
下一篇:最后一页
凡本网注明“XXX(非现代青年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原标题:京津歌唱家联袂“回娘家”今晚报讯(记者高丽)昨天是正月初二,天津交响乐团“爱在天津·乐在天津”新春祝福系列音乐会在天津音乐厅
2023-01-24 09:55
原标题:《流浪地球2》上映两天口碑票房均领跑春节档(引题)科幻电影有了独树一帜的中国表达(主题)文汇报记者黄启哲“开年王炸!”“中国科
2023-01-24 09:55
原标题:春节申城有哪些文化习俗(主题)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以82组特色馆藏文物呈现海派年俗(副题)文汇报记者李婷“从早早吃一口那又黏又稠又
2023-01-24 09:49
原标题:于平凡处见伟大在融合中显新意(引题)北京台春晚收视创下“十连冠”(主题)北京日报记者邱伟2023年北京广播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于大
2023-01-24 08:53
原标题:大年初三,睡到饱!今天是大年初三,看这篇推送时,你是否还赖在被窝里?起床or不起床,这是一个问题。好在老祖宗早已留下古训,“初
2023-01-24 08:32
原标题:“书香天津·为爱朗读”新年特别策划(引题)感受传统文化之美(主题)天津日报讯(记者仇宇浩)近日,由天津市全民阅读活动办公室、
2023-01-24 08:34
畅谈原标题:年画里的中国年画作为中国古老而珍贵的民间艺术之一,鲜明地表现出中国人的精神理想、生活愿望和审美取向。从正在中国国家博物馆
2023-01-24 07:41
原标题:“赏年画过大年”(引题)云上年画展精彩纷呈(主题)人民日报北京1月23日电(记者郑海鸥)19日,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国
2023-01-24 07:51
原标题:2023年春节档火爆开场,总票房超过28亿元(引题)京产电影《流浪地球2》《满江红》领跑(主题)北京日报讯(记者袁云儿)春节档电影市
2023-01-24 07:44
原标题:电影《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展现中国乒乓的澎湃岁月 由邓超、俞白眉导演,邓超、孙俪等主演的电影《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将于1月
2023-01-24 05:32
原标题:春晚节目融合呈现非遗在活态传承中得以代代延续央视网消息:今年春晚的舞台上,来自山东省莱州中华武校和山东省招远市实验幼儿园的近9
2023-01-24 05:43
原标题:春节档电影总票房破20亿!流浪地球2、满江红、无名居前三据灯塔专业版实时数据,截至1月23日10时49分,2023春节档(1月21日至1月27日)总票房
2023-01-24 05:49
原标题:推陈出新开门办春晚更多新人新作有了更广阔新舞台央视网消息:最近几年,脱口秀节目深受都市青年喜爱追捧,也造就了众多素人笑星。今
2023-01-23 19:36
原标题:为春晚观众圆梦:《我和我的春晚》主演“金叔”的春晚之旅今年的总台春晚现场有一位特殊的观众,他叫金长勇,是河北张家口怀来县的一
2023-01-23 15:37
原标题:总台2023年春晚舞美、视效有哪些创新?一起到幕后听听他们的故事→今年春晚,以古典词牌“满庭芳”为主题的舞美设计令人耳目一新,给
2023-01-23 14:43
原标题:兔年春晚:中国年轻人喜爱的“文化年夜饭” 新华社记者刘昊东、徐欣涛、杨淑君新华社北京1月22日电 大年三十晚8时,农历兔年春晚
2023-01-23 13:42
原标题:晚会相声皆新作融合跨界亮点多(引题)天津卫视相声春晚今开启欢乐盛宴(主题)“2023天津卫视相声春晚”今晚19:30播出,晚会由大卫
2023-01-23 11:43
原标题:文化新观察|创新技术手段,创作植根于中华文化的科幻片——导演郭帆谈电影《流浪地球2》 由郭帆导演,刘慈欣监制,吴京、李雪健等
2023-01-23 11:32
原标题:面对面|向光而行专访歌手周深兔年春晚,周深倾情演唱了歌曲《花开无忧》。作为近年来涌现的实力歌手之一,周深有着很高人气,他空灵
2023-01-23 09:53
原标题:正月初二,回门日 按照传统习俗大年初二是女儿“回娘家”姑爷给岳父岳母拜年的日子回娘家的女儿通常会携带一些礼物和红包分给娘家
2023-01-23 09:54
原标题:北美票房:《阿凡达:水之道》夺周末票房六连冠中新社洛杉矶1月22日电(记者张朔)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阿凡达:水之道》(Avatar:TheWay
2023-01-23 09:32
原标题:大年初二话年俗:吃面祭神回娘家迎春纳福吉祥如意大年初二,是农历新年的第二天,按照传统习俗,这一天是女儿回门、归宁的日子,女儿
2023-01-23 08:53
原标题:2023大年初一电影票房突破13亿元光明日报北京1月22日电(记者牛梦笛)今年春节,去电影院看电影这一“新年俗”正在延续。今年春节档,
2023-01-23 08:32
原标题:兔年大吉!网友:原来古人也逃不过可爱兔兔时节不居,岁月如流。我们即将告别壬寅虎年,迎来崭新的癸卯兔年,新的开始,带来新的起点
2023-01-23 07:33
原标题:春自卯时报起福由玉兔奉来今年是农历癸卯兔年,人们将兔视为祥瑞,兔的文化寓意体现了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本版特邀考古学家、国家
2023-01-23 0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