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辞旧迎新,万家灯火闪耀,年夜饭如约而至。
对中国人来说,没有比年夜饭更特殊的一顿餐了。
(相关资料图)
美食上桌,家人叙聊,灯火可亲,新年可期。
欢心:年的热闹劲
华灯初上,在河北省邢台市南和区的一家生态园饭店内,几十个包间座无虚席。
市民赵国强带着一家人早早来到这里。“今年过年我特别高兴,儿子从珠海回来,女儿、女婿、外孙也从北京回来了,80岁的老母亲身体也硬朗,四世同堂啊。一家人齐齐整整,这样的年夜饭吃起来才香。”
一桌年夜饭,吃的是美味,品的是团圆。
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后,迎来这个春节,虽然疫情还未终结,但熟悉的年味儿,已经在神州大地氤氲开来。
据统计,今年春运客流总量预计约为20.95亿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近一倍。其中,探亲流约占春运客流的55%。
“小米煎饼、南和酥鱼,这是家乡的味道,是思念的味道。要吃鱼,表示年年有余;要吃红烧肉,表示红红火火;要吃年糕,表示一年更比一年好……”赵国强的女儿赵烁莹说。
年夜饭,吃的是年的味道,品的是年的风俗。
在四川一些地方,年夜饭又称团年饭,当地流行在中午或下午开席。
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太平镇大河村木坪子聚居点,村民张华一大早就开始忙碌。中午时分,软炸蒸肉、清蒸排骨、粉蒸牛肉……本地传统“九大碗”一道道上桌。
“九大碗”是指一般每席有九碗菜,当地视“九”为吉数,有“九九长寿”“九子登科”等说法。
“这是我们搬新家后的第一个春节,能在新家里过年,太‘巴适’了(四川方言:太好了)。”张华说,大河村是“6·1”芦山地震的震中,经过6个月的紧张施工,如今20栋新居拔地而起。“以后的日子一定会过得越来越红火,越来越有滋味。”
不远处广场上,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芦山花灯正跳得欢快,花脸哥、幺妹子用诙谐有趣的地方方言唱着木坪子的重建故事……
安心:岁的守护者
18点41分,武昌开往深圳东的T95次列车,正徐徐驶出站台。
列车贴上了精美的窗花、福字、对联,透着节日的喜庆,列车员还给旅客免费发放水果、糖果。
“老乡们,有没吃晚饭的,餐车准备了饺子,大家一起来吃啊!”刚一开车,列车长姚怡热情地邀请旅客和工作人员一起吃饺子。
“明天早上七点多才到深圳,本来想吃碗泡面凑合一下,没想到还能吃到饺子,年味一下就有了!”旅客王先生高兴地说。
年夜饭是团圆饭。无论你在哪,总有人陪你吃,总有人守护你。
44岁的姚怡记不清有多少次除夕没和家人团圆,但陪着旅客吃年夜饭、让旅客平安到家,看着他们满意的笑脸,他的内心感到十分满足。
铁路、民航、客运、电力、抗疫一线、边疆哨所……每逢春节,这些坚守岗位的人,迎来不一样的年夜饭。
巡逻,处理各种旅客求助、突发事件……在太原铁路公安局太原南站派出所,24岁的民警李尤和同事们值班间歇正在准备年夜饭。
去年她刚从警校毕业参加工作,这是她第一个不在家吃的年夜饭。
煎、炒、烹、炸……厨师提前加工过的食材在民警手里不一会就变成了佳肴。虽然相比家里简单了一些,但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吃年夜饭,让她觉得仪式感十足。
让她感动的是,越到节假日他们越忙,但总有家属“逆行”来所里陪着他们过年。
他们守护大家,家人守护他们。
在忙碌一整天之后,28岁的贾晨晨吃上了年夜饭。
炒灌肠、小酥肉、羊肉锅……“大家伙儿一起吃年夜饭,热闹啊。”贾晨晨是中通快递山西管理中心太原迎泽桥东分部的一名快递员,除了少数快递员调休外,其余的除夕基本都在岗。
“前几天可能因为过年大家寄东西多,我要跑到大晚上。今天还可以,大概想让我们吃个团圆饭。”他笑着说。
信心:梦的奋进者
一盘红绿相间的清炒红菜薹,是中建三局机电工程师彭强三年来最想念的家乡味道。
莲藕排骨汤、腊鱼、腊肉、腊肠……父母、妻子从早晨6点就开始备菜,看着满满当当一大桌家乡菜,彭强忍不住眼眶泛红。
2019年10月,47岁的彭强前往马来西亚,参加海外项目建设。因为疫情和项目履约,一走就是38个月。当时女儿正读高二。
“我和女儿一样,交出了一份不错的成绩单。”2022年11月,彭强负责的项目以高分通过当地质量评估。圆满完成工作任务后,彭强从吉隆坡登机辗转十几个小时,终于回到家乡湖北。女儿已是大二学生。
“事非经过不知难。来,为了更好的明天,干杯!”
年夜饭,见证一个家庭的坚韧,吃出一家人努力奋斗的信心。
一个家如此,一个企业、行业更是如此。
走进河北唐山美食体验地“唐山宴”,棋子烧饼、蜂蜜麻糖、花生酥糖等美食十分诱人。
去年11月,“唐山宴”因疫情原因暂停营业。“唐山宴”副总经理魏永说:“停业这段时间,我们苦练内功,对员工进行培训,同时蓄积力量,为兔年春节专门布展,除了节日灯饰,还布设了大大小小5000多个兔子造型的毛绒玩偶,为服务员定制了兔子图案的红色卫衣,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
如今,刚恢复营业整10天,人气已经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93桌除夕“年夜饭”预订一空。
随着消费回归,年货、年夜饭市场明显升温,各地餐饮业年夜饭订单火爆,线上平台的年夜饭、预制菜也逐渐受到人们青睐,到处一派红红火火的新年景象。
“新春到来,餐饮消费市场也迎来了春天。我们非常有信心。”魏永说。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夜色愈浓,看着春晚,吃着年夜饭,人们在家的港湾里停泊,为的是开启新的远航。
标签:
上一篇:【全球聚看点】春节档观影票价首降,平均票价54.6元
下一篇:最后一页
凡本网注明“XXX(非现代青年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原标题:(新春走基层)到博物馆过“文化年”“新国潮”添“新年味”中新网成都1月22日电(贺劭清单鹏)焚香点茶、观快闪话剧、做瑞兔花灯……
2023-01-22 17:33
原标题:《兔逢新春喜事来——2023新春喜剧之夜》:众星集结迎新春,陪您欢笑过大年!兔逢新春喜事来,喜剧之夜乐开怀。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文
2023-01-22 14:38
原标题:截至1月22日0时,2023春节档预售总票房9 01亿据灯塔专业版实时数据,截至1月22日0时,2023年春节档实时预售总票房达9 01亿。《流浪地球2
2023-01-22 13:55
原标题:国产影片发力家国情怀点燃观影热情央视网消息:据了解,在2023年春节档上映的影片当中,国产影片成为主力军。多部影片将“家国情怀”
2023-01-22 13:53
原标题:春节的十个小知识:春节为啥又叫新正、元日?中新网北京1月22日电(记者上官云)“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又是一年新春佳
2023-01-22 13:51
原标题:这届春晚算是把谐音梗玩6了!你最喜欢的梗是哪个?中新网北京1月22日电(刘越)今晚看了春晚的观众一定会不约而同地诞生一个想法:这
2023-01-22 11:37
原标题:遗憾!今年春晚听不到她的歌声,本人回应了澎湃新闻综合报道1月20日晚间,央视兔年春晚节目单发布。有网友发现今年春晚没有李谷一,压
2023-01-22 06:56
原标题:过年丨新年拜年有讲究,拱手礼这些细节你知道吗?每年除夕夜,《新闻联播》主播都会向大家拱手拜年。这个小小的动作,蕴含着中华民族
2023-01-21 15:50
原标题:过年的花炮和花灯我们中国传统过年,讲究放花炮和挂花灯。一是震天的声响,一是绚烂的灯光,有声有色,从除夕之夜到正月十五元宵节,
2023-01-21 14:55
“过年”原标题:走心演绎!一首原创国风音乐温暖回家路央视网消息:“围炉坐,香气漫,守旧岁,迎新年……”音乐一响,年味儿来了!一首兔年
2023-01-21 13:53
原标题:春节档电影、总台春晚进入国家版权局版权保护预警名单新华社北京1月20日电(记者史竞男)国家版权局19日、20日连续发布2023年度第一批
2023-01-21 09:32
原标题:张灯结彩迎新春!文化展演、民俗活动、灯光秀烘托浓浓年味春节临近,各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庆祝活动,文化展演、民俗活动、灯光秀烘托
2023-01-21 07:46
原标题:星空有约丨“年三十”为啥时有时无?农历新年将至,不少人发现去年的除夕是腊月二十九,今年的除夕是腊月三十。年三十为啥时有时无?
2023-01-20 18:47
原标题:千年文物说节气丨大寒在数千年的岁月积淀中,文物和节气是讲述历史文化的载体,是探究中华文明内涵的“钥匙”。当这两个千年“老伙计
2023-01-20 15:48
原标题:今日大寒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孙震今天16时29分,迎来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一个节气“大寒”。大寒后,神州大地又将迎来新一年的节气轮回,
2023-01-20 09:37
原标题:湾区三地情共融同声同气闹新春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刘友婷实习生李雨馨近日,记者了解到,由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3-01-20 09:44
原标题:青年新媒体北方峰会暨青年新媒体人才训练营活动举办中工网讯(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邓崎凡)1月18日,由团中央宣传部指导、中国青少年
2023-01-20 08:46
网上中国原标题:科技添新意,文化焕活力(引题)新春,与博物馆来一场“云”相聚(主题)海外网李雪钦妙趣横生的红包封面、丰富多彩的网上课
2023-01-20 08:34
原标题:我国科研人员突破磁存储材料新技术可提升信息存储速度和密度新华社北京1月19日电(记者赵旭)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存储尤为关键。记
2023-01-20 06:45
原标题:总台春晚首次牵手电影艺术新华社北京1月19日电(记者白瀛)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3年春节联欢晚会19日晚进行了第五次彩排。一部聚焦普通
2023-01-20 06:56
原标题:高校博物馆奇妙之旅线上开启70所高校130余件展品首次云端集聚中新网上海1月19日电(记者许婧)大到导弹模型,小到公文包;从状元及第匾
2023-01-20 05:53
原标题:振奋人心、有燃有泪《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北京首映中新网北京1月19日电(记者王诗尧)1月18日,由邓超、俞白眉导演,邓超、孙俪、许魏
2023-01-20 05:39
原标题:传统广式过大年最富年味烟火气文 羊城晚报记者黎存根今年的春节假期,烟火气、年味,成为极高频的热词。在广东春节期间丰富的非遗展示
2023-01-19 14:34
原标题:南沙再现先秦遗址(主题)出土重要文物标本172件(副题)羊城晚报讯记者文艺、通讯员穗文考报道:记者1月18日从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2023-01-19 14:47
原标题:《古韵新声》:在70余件文物中感受春节文化之美“文物话春节,古韵迎新年”。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国家文物局联合摄制的大型文化系列
2023-01-19 1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