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8月26日电(张钰惠 宫宏宇) 日本核污染水悍然排海,安全问题引发争议,也将与日本美食深度绑定的日料店置于漩涡中。
“客人少了”“已经换掉日本食材”“准备关门转型”......当前,国内日料店正陷入一场“地震”。
日料店里的海鲜。中新网 张钰惠 摄
(相关资料图)
日料店里不再有日本水产
“不去吃就对了,污染太严重,口腹之欲哪有健康重要。”日本核废水入海后,不少网友表示短期内不会再去吃日本食物。
中国海关总署发布公告称,自8月24日起全面暂停进口原产地为日本的水产品。随后,全国各地多家日料店也迅速在社交平台上作出声明,严格遵循国家制度,停止进口日本水产。
8月24日,“半藏”日料店发布了食材产地调整公告,宣布将全面暂停进口产自日本的水产品。
位于北京国贸的酒场日式料理的工作人员25日告诉中新网,一个月前店里就已经订不到日本水产了,现在店内进口的海鲜来自加拿大。位于朝阳的京.YUZU居酒屋表示,已经把所有日本水产列入禁止名单,目前店内进口海鲜大多来自澳大利亚。
在人均500元及以上的中高端日料店纷纷与日本水产品切割时,一些价格稍低的日料店也“求生欲”满满,宣布“店内从未使用过日本水产”。
知名连锁日料“将太无二”的员工向中新网表示,店内目前没有从日本进口的食材。某位于海淀的日料小店老板也称,店内的海鲜从来没有来自日本的,都是福建来的。
不过,对于“还在用日本进口水产吗”这个问题,也有日料店沉默不语。中新网致电Kurogi黑木(上海店),工作人员表示对此不清楚,并拒绝找其他工作人员回答该问题。
8月24日,远眺因海啸受损的福岛第一核电站。据报道,北京时间8月24日12时左右,日本正式开始将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核污染水排放至太平洋。
更换进口地后,食材品质如何?
水产品污染担忧发酵,近日来一些日料小店已经感受到了客量减少的寒意。不过,一线城市部分高端日料店的消费者却有增无减。
“趁着食材污染前最后体验一波干净的进口食材。”平常很喜欢吃刺身的玉倩(化名)解释说。
像玉倩这样喜爱日料的食客关心的是,日料店更换食材后,其他海域的水产和日本水产相比,品质是否会下降。
鮨麟(国贸店)的工作人员告诉中新网,五个月到半年前,店里就已经不再进口日本水产,现在主要采用国产、挪威和俄罗斯进口食材。“现在刚好是食用国产海胆的季节,品质还是比较好的,但俄罗斯的野生金枪鱼的肉比较瘦,在口感上没有养殖金枪鱼那么嫩。”该工作人员直言。
杏木千鹤(国贸店)也表示,受日本核污染水排海的影响,无法进口金枪鱼这类日本“特色水产”,店里的金枪鱼品质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我们对食材品质的要求是比较严格的,虽然金枪鱼的口感会差一些,但我们会尽力挑选品质最好的。”该店工作人员表示。
中新网还联系到一家“黑珍珠”上榜一钻餐厅——九道KUDO(上海店),大众点评APP显示,该店人均价格为3563元。工作人员表示,该店食材品质受影响较小,与之前没有很大的区别,且没有难以替代的食材。
日料店中的菜肴。中新网 宫宏宇 摄
比食材更难摆脱的是“日本标签”
相比于食材上的割席,日料店更难甩掉的是其身上的“日本标签”。
“我们店里没有日本产品,只采用了日式做法,但日本核污染水排海后,消费者可能会担心来我们这吃饭不安全,或者说因为情感上的抵制不吃日料”,来自北京的日料店主小茉(化名)向中新网表示。
据了解,小茉的日料店8月初才刚刚开业。“挺过了选址、装修、安全检查等各种磕磕绊绊,结果营业没几天就遇到了难题,这两天店里的客流量也减少了。”小茉无奈地说。
智研咨询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日本料理行业门店数量约为7.89万家,同比增长了7.93%,相比于2019年之前更是增加了近5000家门店。
在庞大的市场规模背后,像小茉一样焦虑的日料店主并不是小数目。尽管大多日料店本身就不使用日本海产,或已转向其他产品,但日式料理遭遇的冲击远没有结束。
有日料店主对媒体表示,日料市场的下行趋势明显,有店主从收到日本将排放核废水的消息时就准备转行,自己也下定决心要转型了。
然而,对很多店主来说,放弃已有的店铺和客源,转型从头开始并不容易。“店铺才刚刚开业,日本排污的影响不是一天两天,只能且走且看了,准备转型也需要时间。”小茉对中新网说。
标签:
凡本网注明“XXX(非现代青年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新华全媒+原标题:“源头活水”哪里来(主题)——从网络视听精品创作
2023-08-26 08:01
原标题:河北邢台发现明嘉靖年间古石碑对研究家风家训有史料价值中新社
2023-08-26 07:53
原标题:中新网评:《我经过风暴》为何“如有雷同,不是巧合”?中新网
2023-08-26 06:05
原标题:《念念相忘》讲述青春爱情故事人民日报海外版电(记者苗春)国
2023-08-25 17:01
原标题:网络平台加强经典影视作品修复工作(引题)用高科技留存影像记
2023-08-25 16:00
原标题:青年艺术家作品亮相“心印”展览北京日报讯(记者王广燕)“心
2023-08-25 14:07
原标题: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企鹅岛智慧城市主题展演活动落幕工人日
2023-08-25 14:02
原标题: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节目暂停播出据浙江卫视消息:鉴于对
2023-08-25 13:58
原标题:感受非遗文化魅力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吴铎思通讯员张路8月23日
2023-08-25 14:03
原标题:《看不见的顶峰》记录盲人张洪登顶珠峰北京日报讯(记者袁云儿
2023-08-25 13:06
原标题:《她的城》《装腔启示录》同期热播,演绎女性家庭和职场故事(
2023-08-25 10:58
原标题:中国电影博物馆2023年国际电影展映首站泰国电影展将启中新网北
2023-08-25 09:59
原标题:2023年中国网络视听精品创作峰会在青岛召开8月24日,2023年中
2023-08-25 09:52
原标题:抖音首部相亲题材纪录片《现代相亲故事》上线工人日报-中工网
2023-08-25 08:04
原标题:配合文物搬迁及布展需要(引题)上博本馆10月将关闭所有展厅(
2023-08-24 15:55
原标题:“为爱戌度时光”七夕游园古北之夜活动举办工人日报-中工网记
2023-08-24 16:01
原标题:文化新观察丨古老石窟寺如何传下去、“活”起来?茫茫戈壁,莫
2023-08-24 15:52
原标题:中国建筑科技馆“中国民居——传统居住研究展”于8月22日开展
2023-08-24 15:54
原标题:讲述中华文化从诗画江南里看杭州亚运会央视网消息:杭州亚运会
2023-08-24 16:06
原标题:挑战的角色越来越多样(主题)闫妮两部不同类型新片《学爸》《
2023-08-24 14:56
原标题:“非遗+红色旅游”(引题)开出文化传承绚烂之花(主题)中国
2023-08-24 15:01
原标题:总台七夕特别节目全网热传,相关视频播放量破3亿(引题)以时
2023-08-24 13:58
原标题:粉蜡笺纸第三代传承人王敬涛坚守传统技艺(引题)“纸中牡丹”
2023-08-24 11:53
原标题:引进片《GT赛车:极速狂飙》(引题)在津举办超前观影场(主题
2023-08-24 11:56
原标题:来这里看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最新发展成果→第三十届北京国
2023-08-24 1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