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贾晓静
在韩国的许多超市里,盐从货架上消失了。
【资料图】
过去一个月里,由于顾客大量购买海盐,韩国面临严重的海盐短缺。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称,这种不正常的短缺,反映出日本排放福岛核污水的计划导致公众的焦虑空前加剧。
福岛核泄漏事故发生12年后,日本政府决定于近日向海洋排放处理过的核污水。这一备受质疑的计划已酝酿多年,日本环境部早在2019年就宣布,随着容纳受污染物质的空间用尽,日本政府“没有其他选择”。
7月初,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拉斐尔·格罗西抵达日本视察福岛核电站,并向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提交了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安全评估报告。这份措辞含混的报告,以及与报告几乎同时曝光的国际原子能机构官员受贿丑闻,让外界对此次“背书”充满怀疑。
即便如此,日本政府仍主张,核污水排放是安全、符合国际标准的,与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各地核电站的做法相匹配。不过,福岛当地人对这种说辞并不买账。CNN写道:“他们仍能感受到发生在2011年的那场灾难的余波。”
在韩国首尔的一家超市里,货架上满满当当地摆放着从大蒜粉到辣椒酱等调味料,唯独少了盐。货架上的一块牌子写着:“盐缺货。由于供应商问题,盐的供应有所延迟,对给您带来的不便,我们深表歉意。”
韩国盐业制造协会的数据显示,韩国出现了严重的海盐短缺,政府不得不从官方储备中释放海盐,以稳定价格。即便如此,盐的售价还是飙升了40%以上。
韩国海洋和渔业部紧急发表声明称,该国6月与7月的产盐量约为12万吨,远高于年平均产量,呼吁公众不必过度紧张。
缺盐的背后是韩国民众“用脚投票”。据英国路透社报道,对福岛核电站排放核污水的焦虑在首尔最大的渔获市场上弥漫,官员不得不用辐射探测器在各个摊位循环测试,以安抚顾客。盖洛普韩国公司6月的一项调查显示,78%的韩国受访者表示,非常或比较担心海产品的安全。市场里,一些顾客告诉CNN,如果日本政府开始排放核污水,他们可能会放弃海鲜。
韩国社交媒体上,许多人展示如何囤积海带、凤尾鱼这样的食材,尽最大努力减少核污水排放对自身的影响,即使这种囤积从长远看可能毫无意义。
日本《朝日新闻》报今年3月的一项调查发现,在1304名日本受访者中,41%明确反对核污水排海计划。东京居民曾在街头抗议该计划。在福岛县,当地渔民一直明确反对向海洋排放核污水。在福岛核电站堆芯熔毁后的许多年里,当局暂停了当地的捕捞活动,公众对来自福岛地区的产品避之而不及。
对福岛人来说,政府宣布排放核污水,对他们的打击不亚于当年的核事故。“核污水排放可能是最后一击。”CNN写道,“许多人认为,污水的排放可能进一步损害福岛在全球的声誉,再次损害渔民的生计。”
即便那场灾难已经过去了12年,消费者对福岛的信心也没有完全恢复。2010年,福岛获得了价值约6900万美元的渔获量。核泄漏事故发生后,许多渔民只能勉强维持生计。去年,福岛渔业产值勉强恢复到约2600万美元。CNN称,“福岛渔业现在的价值只是以前的一小部分”。
在靠近日本的海域作业的韩国渔民,也可以感受到这种影响。韩国统营市的渔民李基森(音)说,超过80%的韩国公众表示会减少吃海鲜的频率,这非常令人担忧。“如果公众不再吃海鲜了,我们将面临破产。”
李基森不相信核污水排放是安全的。“即使我吃了它,我也没有信心让我的孩子吃它。”
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报告称,核污水排放将对人或环境产生“微不足道”的影响。这无法说服韩国公众。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格罗西访问日本期间,数百名抗议者举着抨击国际原子能机构和日本政府、谴责核污水排放的横幅,在首尔举行抗议活动。
李基森说,核污水排放计划断送了他和家人的生计。“我做这一行已经30年了,没有任何其他技能……我一生都在捕鱼,怎么尝试做其他事谋生?”
今年早些时候,一位福岛居民告诉CNN,日本政府的决策令人失望。“真的感觉到他们不在乎我们的感受,在没有得到我们完全同意的情况下就做出了这个决定。”
7月10日,外交部发言人毛宁主持例行记者会时,又一次敦促日方立即叫停排海计划,以负责任的方式处置核污染水。
“中方已经多次强调,日方没有解决国际社会对日本排海方案正当性、净化装置可靠性、监测方案完善性等方面的关切,排海计划的安全性遭受广泛质疑。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综合评估报告存在局限性与片面性,没有解决国际社会的上述关切,不能被日方当作排海的‘通行证’。格罗西总干事也多次表示机构不会为日方排海决定背书。”毛宁表示,当前,全世界都在关注福岛核污染水对海洋环境、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的潜在影响。日本政府只关心什么时候把核污染水这个麻烦甩掉,毫不在意其他国家为应对日本核污染水排海需要付出多少努力、投入多少资源、承担什么风险。日方不顾国内外的强烈反对,强行推进核污染水排海,自私自利,不负责任,也不得人心。
标签:
上一篇:《关于加强12355青少年自护教育的工作指引》印发
下一篇:最后一页
凡本网注明“XXX(非现代青年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原标题:河北黄骅发现明代碧霞元君庙碑记者:王民河北省黄骅市博物馆工
2023-07-11 12:02
原标题:电视剧《梦中的那片海》:坚持“年代”与“青春”的结合工人日
2023-07-11 11:06
原标题:北京连续七年在中国省市文化产业发展综合指数排名保持第一工人
2023-07-11 11:01
原标题:北京:开创首都文旅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陈丹
2023-07-11 10:59
原标题:《踏冰逐梦》:(引题)冰上舞剧再刷新(主题)中国文化报实习
2023-07-11 09:53
原标题:陕西城固:千年非遗“花开”指尖“绽放”海外中新网陕西汉中7
2023-07-11 10:03
原标题:监制于洲讲述《长安三万里》背后的故事(引题)一场充满诗意的
2023-07-11 10:03
原标题:张瑞把水下考古的故事讲给你听(图)天津日报记者胡春萌张瑞,
2023-07-11 10:00
原标题:何以中国|饭盒还是热水壶?这件器具三千年前的先民都在用7月1
2023-07-11 10:03
原标题:首届乡村儿童艺术嘉年华开幕为乡村播撒艺术的种子中新网北京7
2023-07-11 08:57
原标题:二维水墨图展现东方之美(引题)《长安三万里》上映两日票房超
2023-07-11 08:55
原标题:沿黄流域千余名戏曲人才将齐聚山东展示戏曲剧种特色风采中新网
2023-07-11 09:03
原标题:山西未来三年将创建100个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基地光明日报记者李
2023-07-11 08:52
原标题:改编自马伯庸小说,舞台剧《两京十五日》2022版有何特点?中新
2023-07-11 09:00
原标题:首图暑期将举办近200场活动北京日报讯(记者李洋)昨天,伴随
2023-07-11 08:06
原标题:昌平(引题)元宇宙互动展让十三陵“活”起来(主题)北京日报
2023-07-11 08:06
原标题:国博叫停!这类研学团还能报吗?日前,国家博物馆发布通知,自
2023-07-11 08:06
原标题:延庆(引题)世园公园展览获评全国示范案例(主题)北京日报讯
2023-07-11 08:04
原标题: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携8部剧赴京演出人民日报北京7月10日电(任姗
2023-07-11 08:01
原标题:樊锦诗再为敦煌事业捐资千万元新华社兰州7月10日电(记者张玉
2023-07-11 06:03
原标题:《四库全书》这部巨著有着怎样的迁徙之旅?一起寻访藏书阁山川
2023-07-10 22:53
原标题:“2023中外青年文化交流营”走进济宁中国旅游报讯(记者徐晓)
2023-07-10 22:56
原标题:甘肃“守艺人”竞技非遗类文创“上新”李楠中国旅游报记者张陇
2023-07-10 16:53
原标题:“敦煌女儿”樊锦诗获小行星命名向敦煌研究院捐赠1000万今日(
2023-07-10 16:06
原标题:二十四节气及重要节日创意海报开始征集中国旅游报讯(记者李志
2023-07-10 1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