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特别关注 > 正文

地图软件调用定位超3000亿次 北斗导航系统调用量多个领域超GPS

时间:2023-04-29 07:12:48    来源:北京青年报    

4月26日至28日,第十三届中国卫星导航年会召开。北京青年报记者从会上了解到,北斗系统在国内已实现主用地位,目前北斗在卫星数量、分布完整度、局部精度上已经优于GPS,北斗早已融入大众生活,仅地图软件调用北斗卫星日定位量已超过3000亿次,北斗导航系统调用量在多个领域已超GPS。

助力高质量出行生活服务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在第十三届中国卫星导航年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杨长风透露,基于北斗高精度的车道级导航功能,已在8个城市成功试点,并逐步向全国普及;地图软件调用北斗卫星日定位量已超过3000亿次。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作为我们国家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精尖科技,在卫星数量和分布完整度上,目前是占有优势的,这意味着高德可以提供给用户更稳定的定位信号、更高的定位质量,以及更快的定位速率。另外,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全面组网成功后,客观上帮助高德这样直接服务用户的企业,让一些更优质的服务落地。”高德地图相关负责人说,“早在去年11月,高德地图为用户导航定位时北斗的调用率已超越了GPS等其他卫星导航系统。此外,北斗系统还在平均单次定位调用卫星数量、民用定位精度等多个维度超越GPS系统,正式实现了对于国内导航应用定位的全面主导。”

在接入北斗系统后,高德地图还落地了一系列创新应用。例如应用北斗高精定位技术的车道级导航,实现了定位精度从道路进化至车道级,后续将陆续支持全国高速和城市快速路;基于北斗构建核心算力的高德红绿灯倒计时功能,目前已覆盖全国上百万红绿灯,日读秒数超14亿次。据悉,北斗系统当前在轨卫星共45颗,其中,北斗二号卫星15颗,北斗三号卫星30颗,所有卫星均入网提供服务,健康状态良好,在轨运行稳定。

中关村空间信息产业技术联盟秘书长欧阳玲告诉北青报记者,“GPS所具备的功能和应用,北斗都可以实现,而且北斗已实现全球覆盖。目前,北斗的部分区域定位精度高于GPS。”

产业总规模达1300亿元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今年的年会是继2010年、2019年之后,第三次回到北京举行。几年间,北京市已经成功建成了北斗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公共服务、时空信息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北斗时空信息创新创业服务等重要平台。北京作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策源地,创新资源集聚,发展优势明显,具有国内最为完整的产业链,23家北斗领域上市企业占全国半数以上,产业总体规模已达1300亿元,其中基于北斗导航与位置服务的核心产值约为800亿元,年均增速超过25%,规模和增速引领全国,产业布局不断优化,应用推广成效显著。

精度部分高于GPS

会上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华为、苹果、vivo、OPPO等国内外主流智能手机厂商均支持北斗。2022年,国内支持北斗的新入网智能手机出货量共计2.6亿部,占比达到98.5%。

除手机之外,更多的物联网设备也正在接入北斗。在繁华的北京商务中心区等使用场景里,具有北斗高精度定位功能的共享单车停放在电子围栏内,方便用户使用的同时,也便于工作人员及时调度、清运。搭载了北斗高精定位模块的美团单车,可在空旷场景取得亚米级(小于1米)的定位精度。美团单车硬件研发负责人窦科介绍,进一步提升定位的实时性和精度,美团已将共享单车的智能锁芯片从2G升级到4G,并配置更先进的传感器,使车辆调度更有序。目前在中国大陆,北斗卫星从搜星数量、信号强度、定位效果等多方面综合来看,都已经优于GPS。

北青报记者从会上了解到,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发布了“北京市北斗融合创新应用示范项目”的阶段性成果。该项目是北京市策划实施的中国第二代卫星导航系统重大专项第二期民用区域示范项目,打造可复制、易推广的示范应用。目前,北斗+车路协同应用已完成北斗车载高精度融合终端研制、路侧设备及相应平台升级,推动货运车辆网联化和乘用车辆智能化应用示范;北斗+无人配送应用面向外卖、末端快递配送等业务,研制融合北斗高精度定位技术的自动配送车,已在顺义、经开区等地落地开展常态化运营,积极参与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抗疫保供工作,累计完成室外场景真实自动配送订单超过300万单。

对于未来,欧阳玲表示,“今后北斗会与区块链、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等一同发挥作用,对城市治理包括城市部件管理、城市应急决策、移动运行监控等方向发挥更大效用。”

文/本报记者 温婧 统筹/余美英

标签:

相关新闻

凡本网注明“XXX(非现代青年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

热文推荐

焦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