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原创 > 正文

安徽:丰富课后延时服务提升群众幸福感

时间:2022-03-03 19:16:59    来源:安徽日报    

丰富课后延时服务内容,推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实现公共文化场馆数字化升级……今年,我省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群众关心关切的教育、医疗、公共文化服务等问题着手,高质量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人民群众畅享更优质的教育、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断提升获得感幸福感。

落实“双减”政策,丰富课后延时服务

每天下午4点开始,肥西县严店中心学校内的木工坊就会迎来一天中最热闹的时候。“木工兴趣社团”的24名学生聚精会神地听着指导教师授课,然后迅速地沉浸到量、锯、钉、磨的实践中去。同一栋楼里,舞蹈社团、机器人社团、美术社团、非洲鼓社团等都在热火朝天地开展活动。而在另一栋教学楼里,在教师看堂下,各班参加课后辅导的学生们都在安安静静写作业。 “‘双减’之后,学校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课后服务,促进孩子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严店中心学校副校长鲁坤告诉记者。

严店中心学校是一所公办村小,校内留守儿童较多,多数学生由爷爷奶奶看管,辅导孩子作业成了家长心中的“难事”。为办家长满意教育,该校先后组织召开了家委会、班级主题班会,充分听取和征求家长及学生意见,制定课后延时服务方案。

经过论证后,学校坚持学生、家长自愿的原则,在2小时课后服务时间内,一方面指导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补习辅导和答疑,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另一方面开展丰富多彩的个性化课程及社团活动,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如此多元的延时服务课程,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全校522名学生中,共有483名学生参与课后延时服务。 “虽然我们是农村学校,但也在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们通过课后服务课程开展跨学科学习,培养问题解决能力、综合实践能力、艺术审美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 ”鲁坤说。

延时服务开展以来解决了很多家庭的实际困难。记者在学校门口听到一些家长的心声:在学校有老师看堂,孩子不仅把书面作业完成了,还能及时得到老师的指导,学习效率提高了;老师还主动引导孩子自主复习、自主阅读,家长更放心了;孩子参加社团活动后,体育技能、艺术素养加强了,还不用挤着抢着去报校外的艺术培训班了,经济负担也减轻了。

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我省将紧扣“双减”等工作,持续在推动德育工作队伍建设、树牢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加强体育美育场馆器材配备、更加注重发挥劳动教育功能等方面下功夫,锻长补短,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推动教育向更高层次更高质量迈进。

下沉优质资源,优化医疗卫生服务

“我跟着方主任后面看病有17年了,方主任病人多,总院挂号总是一号难求,现在方主任来社区医院坐诊,我过个马路就能找到方主任,别提有多方便! ”家住合肥市蜀山区天鹅湖畔小区的马爷爷患有糖尿病,自打“江淮名医”、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一级主任医师方朝晖下沉到笔架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坐诊,他就定期来此“打卡”复诊。

随着紧密型城市医联体深入发展,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笔架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亦在不断升级,不仅有方朝晖等总院37名副主任以上专家每周下沉至社区医院坐诊,还配置众多高端医疗器材,提供DR、超声、心电图等检验检查服务,让辖区居民在家门口享受优质中医特色医疗服务。

近年来,为加快优质医疗资源优化整合和均衡布局,我省不断蹚入医改深水区。其中,在城市,我省以三级公立综合医院为龙头,带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紧密型城市医联体,打造优质高效的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省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让大专家多跑基层,让患者少跑大医院”,我省全面推进“患者不动医生动”服务模式,把适宜病种诊疗放到基层,鼓励大医院医生到基层医院执业,鼓励大医院全科医生加入家庭医生服务团队。

目前,我省12个市已建立34个紧密型城市医联体,大医院专家资源有效下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建立“名医工作室”113个,下沉专家600余人,带教查房1.2万余次。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刘同柱表示,新的一年,我省将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全面推进健康安徽建设,全力以赴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建设数字场馆,赋能公共文化服务

走进来安县图书馆,智能访客登记机通过社保卡或身份证,能自动识别读者身份信息,并向读者发出“请将手臂放置右侧测温区”的邀请。 “测温正常! ”听到语音指令,读者就能进入图书馆借阅图书了。

“智能访客登记机具有准确识别身份和测量体温功能,在疫情期间有效减少了人员接触。 ”来安县图书馆馆长徐应龙介绍,传统图书馆正在插上数字化的翅膀,越来越多的读者选择在智能借阅机上自助完成图书查询和借阅。去年,该图书馆还开通了“安康码”自助借还图书服务。

“先将身份证绑定借书卡,然后打开自己的‘安康码’,放在二维码扫描区。 ”徐应龙一边介绍,一边用手机演示。只听“嘀”的一声,智能借阅机屏幕上便出现了借还图书的信息。数字化应用不仅方便读者,而且减轻了馆员工作量,大大缓解了图书馆编制不足的压力。

“除了县图书馆实现数字化应用,我们全县农家书屋也实现了数字化全覆盖。”来安县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冯佳佳说,农村群众下载“数字书屋”App或关注“徽乡悦读”微信公众号,就能进入数字农家书屋。“数字农家书屋提供海量资源,既能读书、看纪录片,又能听戏曲、学技术,乡亲们无论在田间地头还是待在家里,都能随时享受数字化阅读的便利。 ”

在基本建立省市县乡村五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体系的基础上,我省着力打造“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去年全省94%的县级以上公共文化场馆接入“安徽文化云”平台,图书馆、文化馆不断加强数字资源建设、开展网络直播、提升数字服务。省文化和旅游厅主要负责人说:“今年,我省围绕均等共享,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实现新提升,建设安徽文化云3.0版,实现公共文化场馆运行实时监测,推进资源共享、活动互鉴。”

标签: 公共文化设施 互联网平台 数字资源建设 网络直播

相关新闻

凡本网注明“XXX(非现代青年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

热文推荐

焦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