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栏 > 正文

幸福在哪里?它尼白村看过来

时间:2022-03-21 19:43:07    来源:中国农网    

“借着党的好政策,我们这代人没丢老辈人的脸,也对得起后辈。”说起村里近40年来发生的改变,朱光明历历在目。

初春,探访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芷村镇它尼白村,村边的桃树上,粉红色的花儿竞相怒放。放眼望去,村里鳞鳞次栉比的小楼看得眼花,合着远处的青山,勾勒出了一副美丽的画卷。

谁能想到眼前这个生活富裕的小山村,早些年的日子过得紧巴巴。

今年59岁的朱光明在家里排行老大,下面有两弟一妹,彼时一家8口人吃的是杂粮饭,住的是一所不足60平方米的茅草顶土坯房,“平时很难吃到一次肉,只有到过年时才能打打牙祭,但也不能放开吃,因为一般情况下,年猪是两家或几家人合着宰一头。”

1985年,它尼白村在当地烟草部门帮助下发展起了烤烟种植产业。这一年,依靠种植烤烟,朱光明一家彻底告别了吃杂粮饭的日子,曾经坚如磐石的穷根被渐渐撬了起来。

因做事踏实、技术过硬,种烤烟的第7年,朱光明被当地烟叶工作站聘为烤烟辅导员,负责指导18个村民小组数百户村民种烤烟,“说不累是假话,最远的一个村子离我们村有七八公里山路,刚开始那几年没钱买摩托车,都是走路去的。不过也高兴,各村每年都有新变化,现在回头想一想,当年的辛苦值得。”朱光明说道。

种了30多年烤烟,朱光明只在去年停种过,“儿子吵着要去外省打工,家里劳动力不足,就歇了一年。今年没等我吭气,他主动提出不出去打工了,和我一起种烤烟。”朱光明说,他儿子算来算去,认为还是种烤烟稳当。

外村的变化大,它尼白村的变化也不小,“最近几年,村里建起的新房一家比一家气派,买小汽车的人家接近一半。”朱光明介绍,这些年村民们依靠种烤烟打下的基础,发展起了蔬菜、水果种植产业,户均年收入不低于5万元。

“我前年种下的3亩枇杷树,今年也挂果了,这阵子价格不错,一亩能有4000多元纯收入。”

作者:邓楚瑜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郜晋亮

标签: 和我一起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新闻

凡本网注明“XXX(非现代青年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

热文推荐

焦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