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栏 > 正文

2022年太和县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共建工作会议召开

时间:2022-02-28 17:29:38    来源:中国农网    

2月28日,2022年太和县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共建工作会议召开。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一级巡视员)杨增权、安徽省农科院院长徐义流等参加。安徽省农科院小麦、玉米、薯类、食药用菌、中药材、大豆专家团队分别汇报工作开展情况及2022年工作安排。会议围绕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目标工作部署。小麦、薯类、食药用菌、中药材产业专家团队分别与太和县经营主体签订合作协议。

“十四五”末,建成一批规模化主导产业(小麦、玉米、薯类)和特色产业(食药用菌、中药材、大豆)等生产基地和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产值比显著提升。县域主要农作物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 99%、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98%、品牌化率达到85%、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达到 90% 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95%以上,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96%以上。农民接受高素质培训和中高等学历教育规模逐年递增,农业科技对县域经济的贡献率显著提升,农业农村科技创新整体实力位居全国前列。据介绍,2021年7月30日,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下发《关于公布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共建名单的通知》,太和县入选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共建名单,与对口技术单位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以下简称“省农科院”)开展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以下简称“先行县”)共建工作。此次会议围绕农业农村部关于先行县共建工作的“八个一”重点任务,紧密结合太和县小麦、玉米、薯类农业主导产业和食药用菌、中药材、大豆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需求,以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为核心,遵循乡村振兴战略方针,以科技赋能产业发展,大力推进一、二、三产融合,产业链、创新链、服务链融合与政、研、推、用融合,集聚农业技术创新及社会化服务优质资源,着力构建全链型专家团队、紧密型院县合作、项目支撑引领、信息化管理服务、制度化规范运行的新型农技服务体系和运行机制,构建创新能力强、产业链条全、绿色底色足、安全可控制、联农带农紧的农业全产业链开发格局,实现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增值。

安徽省农科院皖北研究院自2019年6月11日完成注册登记以来,本着边组建边开展工作,努力发挥人才聚集,研发与服务并举,立足太和服务皖西北及整个皖北,全面开展研发与服务。2019年度省农科院共有鲍先巡研究员农业综合研发团队,甘斌杰研究员的植物新品种测试创新团队,汪建来研究员的“优质抗(耐)赤霉病小麦新品种筛选与产业化”团队,范涛研究员的蚕桑研发团队,邓永进研究员的果桑团队,王世济研究员的玉米栽培团队,贾玉堂研究员的肉牛产业团队,钱坤研究员的农产品加工团队,张磊博士的食(药)用菌团队等9支研发与服务团队在太和开展工作,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2020年度,克服疫情影响及经费不足等困难。安徽省农科院在原有团队的基础上,加大项目投入,又增加了廖华俊研究员的马铃薯及脱毒快繁团队,崔凯研究员的水产养殖团队,王芳博士、严丹侃博士的病毒病防控团队,严从生研究员的果蔬团队,聂凡研究员的木腐食用菌团队。2021年度在原有团队基础上又进一步增加了农业经济研发团队,开拓区域农业经济的研究与咨询服务。

目前皖北研究院已建成了“太和脱毒种苗快繁中心”并已全面开展了山芋、马铃薯、瓜蒌、草莓等种苗的脱毒快繁工作。“农业农村部植物新品种测试阜阳分中心”已全面建成并通过验收,目前也已开展了小麦、玉米的测试工作。“太和食药用菌全产业链研发中心”已完成设计,近期将开工建设。“皖北麦、玉高效栽培研究中心”(初定名)正在起草建设方案。“皖北农产品安全检测中心”已落实了技术支撑团队,已开展了前期相关调研工作。

计划 “十四五”末,建成一批规模化主导产业(小麦、玉米、薯类)和特色产业(食药用菌、中药材、大豆)等生产基地和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产值比显著提升。县域主要农作物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 99%、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98%、品牌化率达到85%、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达到 90% 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95%以上,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96%以上。农民接受高素质培训和中高等学历教育规模逐年递增,农业科技对县域经济的贡献率显著提升,农业农村科技创新整体实力位居全国前列。

与会代表观调研观摩了安徽弘腾药业有限公司、安徽百麓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安徽恒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太和县淙祥现代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皖北研究院等。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杨丹丹

标签: 安徽省农科院 显著提升

上一篇:
下一篇:

最近更新

凡本网注明“XXX(非现代青年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