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热的8月,奏响了丰收的序曲。望着地里饱满的玉米棒,肖江峰喜上眉梢。“老板直接来地里,不仅带壳收购鲜食玉米,连玉米杆都能卖钱,全身都是宝!不像以前,老品种玉米只能拿来喂猪。”家住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花田乡花田村4组的肖江峰,今年种了12亩玉米,其中9亩是鲜食玉米。“去年只种了5亩,卖了1万多元,今年就多种了一些,收入肯定比去年多!”肖江峰乐呵呵地说。
近年来,重庆市玉米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重庆市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副所长柯剑鸿带领体系功能研究室和综合试验站人员组成专家组,以鲜食玉米为着力点,狠抓新品种引进筛选、配套技术研究、示范推广和科技服务,推动重庆玉米产业高质量发展,全方位助力乡村振兴。
【资料图】
花田乡玉米产业的改变,是从2021年5月开始的。当时,柯剑鸿被选派到花田乡担任花田村驻村第一书记,他发现当地有种玉米的传统,但品种老化,效益低下。于是他决定在花田乡建立玉米种植示范基地,2022年从国内引进优质甜糯玉米新品种108个,筛选和培育适合酉阳山区气候条件、土壤条件及海拔梯度生长的品种,以此来提高村民种植收益,实现产业升级。
“相较于普通玉米,鲜食玉米经济价值更高,只有90天的生育期,还能直接卖鲜玉米,省时省工还赚钱。”柯剑鸿介绍,在去年的基础上,今年春季在花田乡继续引进了55个玉米新品种,其中,不同花色、不同类型的优质鲜食玉米新品种28个,大田普通玉米15个,青贮玉米12个。
通过对产量、品质、抗性、适应性等农艺、经济性状测试,专家组初步筛选出玉糯811、渝甜糯990、玉糯918、林黑糯690、花糯680、甜脆710、渝黑糯715等7个品种,这些品种田间长势旺盛,抗病抗倒,适宜在酉阳鲜食玉米主产区推广种植。
“经过核心示范区田间测产,鲜食玉米玉糯811、渝甜糯990、甜脆710三个品种平均亩产鲜穗1020.7公斤,比对照品种增产7.8%,按市场价2.5元每公斤计算,可达到每亩产值2550元。”柯剑鸿说。
新品种有了,农户怎么种?在花田乡,专家组又建立了120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片,采用2∶3(2行玉米、3行大豆)套作复合种植模式及关键技术,提高产量与产值。在田间地里,专家们现场手把手操作演示,指导农户开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
“鲜食玉米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收入,大家都愿意种。而且一亩地可产一吨多秸秆,能增收四五百元。”68岁的村民齐贵川种了6亩鲜食玉米,令他格外欣喜的是,秸秆还能“变废为宝”。
秸秆的高效综合利用,是打通玉米产业链的重要一环。在专家组的推动下,重庆敏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落户花田乡,在带动农户种植玉米的同时,投资兴建了肉牛养殖基地,利用玉米秸秆加工饲料,喂养肉牛,而牛粪为来年玉米绿色种植提供有机肥,形成完整产业链,实现了种养结合、循环农业、减污增效。
“我们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免费为农户提供技术指导,在酉阳20多个乡镇带动农户种植鲜食玉米,公司以订单保底价回收玉米和秸秆,再进行加工和转化。一颗玉米种子,走完全产业链,大约有8元的产值。”敏兴农业公司总经理谢维告诉记者,经过加工的鲜食玉米(粒、棒)、冻干玉米粒等产品,在东南亚国家和福建、广东、香港等地备受欢迎,去年公司鲜食玉米营收2000余万元。同时,回收的秸秆被加工成青贮饲料,为存栏500多头肉牛提供了优质饲料保障,目前该公司每年出栏肉牛1000余头,产值达到3000万元。
柯剑鸿介绍,通过以点带面,鲜食玉米已在酉阳县大面积推广达2.3万亩,产量2.4万吨,产值5800万元。以酉阳县为代表,重庆各区县正积极推广发展鲜食玉米,从海拔200米到1400米,重庆形成了“糯玉米为主,甜玉米为辅”的格局,已在潼南、綦江、奉节、酉阳等地发展了鲜食玉米生产基地。目前,重庆鲜食玉米种植面积接近60万亩,产量达45万吨,产值近10亿元。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邓俐
标签:
上一篇:山东聊城:抓牢防返贫监测帮扶工作
下一篇:最后一页
凡本网注明“XXX(非现代青年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原标题:国家级非遗“平遥推光漆器髹饰技艺”被立法保护中新网太原8月1
2023-08-17 16:58
原标题:《GT赛车:极速狂飙》将于9月1日在全国影院上映中新网北京8月1
2023-08-17 16:00
原标题:7天展演20场,第十三届“桃李杯”在京收官中新网北京8月17日电
2023-08-17 15:59
原标题:【寻味中华|戏曲】演绎莫里哀喜剧京剧舞台中西融会开“洋腔”
2023-08-17 16:04
原标题:2023年央视中秋晚会将在宜宾举办华西都市报讯(记者伍雪梅伍勇
2023-08-17 16:00
原标题:湖北竹溪:创新保护楚长城千年遗产焕生机中新网十堰8月17日电(
2023-08-17 16:04
原标题:三毛漫画系列主题展在金山枫泾丁聪美术馆开展(引题)54幅手稿
2023-08-17 15:00
原标题:《全员加速中》时隔七年回归,《乐队的夏天》“卷土重来”(引
2023-08-17 15:01
原标题:感受非遗文化的精彩(引题)七夕去珠村体验“摆七娘”(主题)
2023-08-17 14:54
原标题:享受音乐盛宴!广州地铁“拾光音乐厅”上线磨碟沙站羊城晚报讯
2023-08-17 14:52
原标题:《巨齿鲨2:深渊》:致敬勇于向未知进发的海洋探索者工人日报-
2023-08-17 14:01
原标题:天津交响乐团携新作亮相哈尔滨大剧院(引题)巍巍《长城》惊艳
2023-08-17 13:55
原标题:非遗传承人李秋生为读者古钟表“开药方”(引题)让停摆老钟表
2023-08-17 13:58
原标题:人气高涨!经典与国学共话传承(主题)主会场开幕首日就有约六
2023-08-17 14:02
原标题:诗词的灵魂在于爱的能力(主题)——复旦大学教授骆玉明畅谈中
2023-08-17 13:53
原标题:《孤注一掷》热映导演申奥接受采访(引题)人性的弱点是创作这
2023-08-17 12:00
原标题:首次亮相国家话剧院“大师讲堂”谈及表演生活、角色塑造(引题
2023-08-17 12:06
原标题:《浴血瑞京》沉浸式体验红色文化8月14日晚,江西省瑞金市沙洲
2023-08-17 11:54
原标题:全国文献缩微事业不断壮大中国文化报记者王彬累计完成珍贵文献
2023-08-17 11:05
原标题:位于江西省高安市的元青花博物馆——(引题)小城青花瓷韵长(
2023-08-17 09:55
原标题:47个项目纳入“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人民日报北京8月16日电(
2023-08-17 10:00
原标题:“北京丫丫”成长三部曲:现实题材儿童剧诗意化表达的探索中国
2023-08-17 09:58
原标题:热搜第一!热映电影发文道歉8月16日晚,电影长安三万里官方微
2023-08-17 10:07
原标题:第十三届“桃李杯”收官16日,第十三届“桃李杯”全国青少年舞
2023-08-17 09:56
原标题:62件敦煌主题作品亮相中国美术馆北京日报讯(记者王广燕)少年
2023-08-17 0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