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重庆市开州区“鲁渝(寿光)蔬菜现代产业园”南门科技园里,阳光洒进智能化温室大棚,一串串红珍珠般的“鲁渝一号”西红柿在绿叶的映衬下格外鲜亮,个个浑圆饱满、滋味香醇,让在现场观摩的重庆市脱贫地区帮扶产业工作推进会代表们啧啧称赞。
(资料图)
作为重庆市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区县及本次会议的召开地,开州区大抓产业、抓大产业,培育健康运营的新型经营主体、打造进村入户的科技帮扶队伍、构建保障有力的产业政策体系和一系列联农带农的长效机制,形成了包括鲁渝(寿光)蔬菜现代产业园在内的一批特色鲜明的帮扶主导产业。2022年,开州区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增幅达13.8%,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开州区的做法经验和成效,成为会议交流学习的亮点之一。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重庆市农业农村委主任、市乡村振兴局局长刘贵忠在会上强调,把发展帮扶产业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治本之策,持续推进消费帮扶、全面深化金融赋能、强化科技人才支撑,多维促进帮扶产业提质增效,为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奠定坚实基础。
帮扶产业驶入“快车道”,重庆农村居民收入西部第二
去年,重庆聚焦脱贫区县“一主两辅”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做好“土特产”文章,不断推动帮扶产业快速发展。
在特色产业方面,重庆安排中央财政衔接资金用于特色产业发展的比例达到59.9%,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安排市级以上衔接资金57.1亿元,同比增长5.2%;累计打造帮扶产业基地5.6万个,特色产业覆盖90%以上的脱贫户和监测户。
在经营主体方面,重庆成功消除无经营收入“空壳村”5158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现经营性收入24.3亿元、村均26.8万元。
在助农增收方面,重庆脱贫区县所有帮扶产业项目均与农户特别是脱贫户和监测对象建立“带得准”“带得稳”“带得久”的长效机制,2022年,全市农村居民收入达到19313元,在全国31个省(市、区)中排名第16位、西部地区排名第2位。
会议强调,重庆要持续优化帮扶产业项目联农带农机制,推进“经营主体+基地+农户”“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等联农带农模式。同时细化到户奖补政策,重点对返乡回流、有劳动能力、有发展产业意愿、未享受到户产业奖补的脱贫户和监测对象实施奖补,特别关注户均年纯收入低于1万元的脱贫户和监测对象。支持有条件的农户特别是脱贫户和监测对象,高质量发展庭院经济,并一体推进帮扶产业发展和人居环境综合治理。
消费帮扶“开门红”,上半年累计完成32.6亿元
消费帮扶是推动产业振兴的重要途径,重庆围绕消费帮扶“帮销、促产、疏浚、解困”四大功能作用,去年完成消费帮扶82.39亿元。今年,重庆消费帮扶工作迎来了“开门红”,截至6月底,全市消费帮扶累计完成购销金额32.6亿元,占指导性计划的65.2%,带动效果良好。
为推进消费帮扶走深走实,重庆将聚焦中央单位定点帮扶、市级乡村振兴帮扶集团对口帮扶、行政事业单位预算单位等采购需求,引导供应商“多点开花”。瞄准市场需求,通过改造老品、创优新品、组合多品,实现矩阵宣传抢先卖,搭建平台推送卖,做靓品牌不愁卖。同时,建立农产品滞销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确保消费帮扶助力产业发展不滑坡、农产品不大面积滞销、脱贫群众不因农产品滞销而返贫。
注入金融“活水”,全市涉农贷款余额8200亿元
重庆发挥金融“造血”“输血”功能,为脱贫地区帮扶产业发展注入源头“活水”。重庆小额信贷工作持续向好,农行重庆市分行、邮储银行重庆分行、重庆银行、重庆农商行、重庆三峡银行5家主贷银行优化放贷流程、强化贷后监管,形成“贷款增量稳步提升、逾期风险控制有力、政策宣传扎实有效”的良好局面。同时,产品创新力度持续加大,农行重庆市分行率先全国在5个试点县落地“富民贷”,目前已扩大到26个涉农区县,重庆农商行随即推出“渝快助农贷”产品,两项贷款有效满足了一般农户的资金需求,破解了农村贷款难、贷款贵等问题。截至6月底,重庆累计发放脱贫人口小额信贷120亿元32万户(次),全市涉农贷款余额8200亿元,同比增长13%。
会议要求,重庆各区县与5家主贷银行一道推进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工作,引导和支持符合条件且有贷款意愿的脱贫户和监测对象实现“应贷尽贷”,在加强风险管控的同时,严禁户贷企用、挪作他用,确保小额信贷逾期率控制在1%以内。
强化科技人才支撑,1个行政村1名产业指导员
推动帮扶产业高质量发展,科技人才支撑是关键。重庆持续落实7个市级部门、18名市管领导、18个处室负责人、36名常驻指导员驻点联系帮扶产业的工作制度。打造全市“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带头,20多位市领导挂帅,17个市级帮扶集团深度参与,17个驻乡工作队全程指导的产业帮扶矩阵。今年,重庆第一批两个产业顾问组将全力推进开州区柑桔产业、石柱县黄连产业提质增效。
会议提出,重庆各区县要深化与科研院校“产学研用”合作,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每个行政村要落实1名产业指导员,每月进村开展1次以上技术服务。探索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聘请经验丰富的技术人才,深入田间地头,现场培训“土专家”“田秀才”,实地传授产品包装、品牌打造、电商营销等技能。探索建立高素质农民实践培训基地、创业孵化平台,确保返乡的“新农人”回得来、留得住,作用发挥好。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邓俐
标签:
上一篇:云南曲靖马达村:党建引领结硕果 美丽乡村展新颜
下一篇:最后一页
凡本网注明“XXX(非现代青年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原标题:中科院团队发现约4 38亿年前古鱼新物种“眼镜蛇大庸鱼”中新网
2023-07-11 19:52
原标题:何以中国丨秦人也爱“多巴胺穿搭”?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居然这样
2023-07-11 18:58
原标题:电影版《一闪一闪亮星星》开拍(引题)屈楚萧张佳宁原班人马梦
2023-07-11 16:54
原标题:浙江云和独山遗址考古发掘惊喜不断相关研究逐步推进中新网丽水
2023-07-11 16:57
原标题:博物馆里“玩”皮影辽宁日报记者朱忠鹤7月9日上午9点,辽宁省
2023-07-11 15:55
原标题:从《旗帜》的“惊”和“奇”到《先声》的“险”和“绝”(引题
2023-07-11 15:55
原标题:又是“消防员+医生”男女主角(引题)励志偶像剧青睐啥特殊职
2023-07-11 15:58
原标题:熟悉的配方这次为啥不灵了(主题)《扫毒3:人在天涯》口碑不
2023-07-11 15:53
原标题:继续擦亮这张拥有6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片(引题)大型诗韵越剧
2023-07-11 16:01
原标题:“江海共潮生”大展开幕,彰显长江对世界文明的卓越贡献(引题
2023-07-11 15:01
原标题:当灯光、装置、数字化遇见万年湖湘——(引题)湖南博物院:探
2023-07-11 15:01
原标题:今年暑期档电影市场热闹非凡,预计总票房将超过120亿元(引题
2023-07-11 14:56
原标题:安徽萧县伏羊文化节:仲夏的美食狂欢中新社安徽萧县7月11日电
2023-07-11 15:02
原标题:《四库全书》这部巨著有着怎样的迁徙之旅?一起寻访藏书阁山川
2023-07-11 13:54
原标题:河北黄骅发现明代碧霞元君庙碑记者:王民河北省黄骅市博物馆工
2023-07-11 12:02
原标题:电视剧《梦中的那片海》:坚持“年代”与“青春”的结合工人日
2023-07-11 11:06
原标题:北京连续七年在中国省市文化产业发展综合指数排名保持第一工人
2023-07-11 11:01
原标题:北京:开创首都文旅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陈丹
2023-07-11 10:59
原标题:《踏冰逐梦》:(引题)冰上舞剧再刷新(主题)中国文化报实习
2023-07-11 09:53
原标题:陕西城固:千年非遗“花开”指尖“绽放”海外中新网陕西汉中7
2023-07-11 10:03
原标题:监制于洲讲述《长安三万里》背后的故事(引题)一场充满诗意的
2023-07-11 10:03
原标题:张瑞把水下考古的故事讲给你听(图)天津日报记者胡春萌张瑞,
2023-07-11 10:00
原标题:何以中国|饭盒还是热水壶?这件器具三千年前的先民都在用7月1
2023-07-11 10:03
原标题:首届乡村儿童艺术嘉年华开幕为乡村播撒艺术的种子中新网北京7
2023-07-11 08:57
原标题:二维水墨图展现东方之美(引题)《长安三万里》上映两日票房超
2023-07-11 0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