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今日快看!2022年第五届宝珀理想国文学奖揭晓 青年作家林棹摘得首奖

时间:2022-11-11 15:45:44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    

原标题:2022年第五届宝珀理想国文学奖揭晓 青年作家林棹摘得首奖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陈俊宇

11月9日,第五届宝珀理想国文学奖颁奖礼如期举行。本届文学奖主题为“从此刻出发”,由梁永安、林白、刘铮、罗翔、王德威组成的当届评委团,在颁奖当日的评审会上,经过激烈讨论,最终青年作家林棹以作品《潮汐图》摘得首奖。文学奖委员会授予林棹由宝珀提供的30万元人民币奖金。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评委林白女士代表评委团致首奖颁奖词:“《潮汐图》想象瑰丽,文字清奇,以巨蛙奇幻冒险故事折射、反思历史转折时刻的突破与局限。从变形寓言到生态大观,从帝国巡游到海底奇遇,林棹调度各种文类,形成独特叙事风格,为当代中文写作带来突破;全作巧妙运用粤语方言,尤为一大特色。南方书写是中国及世界文学的重要主题,《潮汐图》从南方启航,驶向南方以南的未知境遇,为读者开启无限想象空间。”

青年作家林棹感言:“我要感谢非常多的人,因为有了他们,我才拥有了不断成长的可能。我要感谢陪伴蛙的每一位读者,谢谢你们的时间和你们给蛙的爱。我想引用富恩特斯的一句话——在我们拥有世界之前,首先要拥有我们自己。分享给大家,我们共勉。”

从此刻出发:用新的感受力,描写新的时代

宝珀理想国文学奖走到第五届,意味着聚集了400位文学创作者、25位评委、25个短名单入围者和5个首奖获得者。在致辞环节,理想国文化品牌创始人刘瑞琳说道,“文学奖聚集了75后,更多是80后、90后的文学写作者,为这个时代呈现出一幅清晰的青年文学创作版图。我们看到,青年创作者们是如何通过文学记录时代、思考问题并尝试做出他们的回答,我们也从他们身上看到这一代人对自我、对时代的感知,甚至他们身上蕴含的种种可能性。我们相信小说不仅能记录历史,在这个时代,它有所作为的空间可能更大了。从这个意义上说,小说家都是社会观察家,是思想家,我们有理由期待更多的青年小说家释放出更大的文学力量。”

五位评委分享自己参与宝珀理想国文学奖的经历感受,一一点评入围决选的五部作品,往届评委西川也上台,与本届主持人同时也是首届宝珀理想国文学奖评委的许子东互动,分享了自己的文学感受。

“我非常感恩有机会能够成为评委,能够有这样一大段时间来阅读年轻作家所写的书籍。在我们这个时代,可能倾听比讲授更重要。这些作品给了我一个极好的倾听的机会,让我们能够追求智慧,寻求聪颖,就像汉字中的‘聪’:耳朵总是在听。”罗翔分享了担任本届评委的感受:“这些作品,都在提醒我思考,当我们面临特殊的困境、特殊的苦难,应该如何破题?我自己无法寻找到这个答案,所以我在这些作品中审视我的内心。我读到了一场又一场失败,但还好,有一个解题方法,就是从此刻出发。就让我们从此刻出发,去希望我们能够解决人生的难题,把之前那些所有的沮丧、所有的忧郁、所有的失败全然抛弃,去面对一个神秘莫测的明天。从此刻出发,这是我此刻的想法。”

评委刘铮说:“这次评审过程中,给我个人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一些女性作家的作品。我从她们的作品中辨识出了属于这个时代的新鲜的感受力。在一个相对平静、有点轻飘飘的上一个时代里,我们这样一种感受力的作用还不显著,但是很显然,今天时代已经改变了,一种新的感受力已经成为新的创造的先决条件。所以,这也契合了我们这次的主题,从此刻出发,用新的感受力,描写新的时代。

刘铮还说,“我还有一个非常个人化的感受,时代的变动进程太剧烈了,一些多少已经有一些名气的、多少可以被人称为作家的人群,他们能够体察上一代的感受性,但已经不能体察下一个、再下一个时代。所以我认为中国文学的希望在青年,而不在晚年。今天的获奖作品以及许多入围作品,正是我这个年纪,以及许多年纪比我更大的作家的学习对象。”

林白也直言了自己的感受:“当评委其实是一个挺痛苦的过程,每一次要投票,我就会牙齿疼。但我既痛苦,又乐于当这个评委,我觉得做一件从来没做过的事情,可以认识自己,开拓自己。就像我没骑过马,看到一匹漂亮的马,我就很开心地骑上去了,不管会不会摔下来。从各位评委老师们,各位青年作家们,我都得到了很多能量。”

“不管怎么投,结果如何,我总觉得特别高兴,我们可以期待十年后,这些作者成为非常强大的一股力量。” 梁永安表达了相似的感受:“青年代表未来,代表中国文学的时代交替中,我们未来的文学是什么样的。阅读时,我是抱着很多疑问和很多期待来看的,我看到了青年在自己的文学中成长,并且诞生了不是由上一代启蒙出来的,而是从自己的生存理念中体会出来的新文化。这是在一个复杂的、全球化的、国内大规模变迁的复杂语境里,出现的成果,体现出了文学里深切的生命的贯通性。我觉得看到了这种非常的力量。”

“在我个人的阅读里面,有一个最大的好奇,就是到了21世纪,我们仍然以所谓的正统的小说观点来看待当代小说各种各样的生产和试验,有没有什么新的看法或者新的不同的发现,这是对我个人最大的挑战。”王德威分享道:“这次的决选作品大体上讲,基本上投射了过去一个世纪以来我们所看到的写实主义或者现实主义这两个不同传统之间的对话。但让我惊喜的是,这五本小说相互地贯穿了彼此关怀的问题、形式、方法还有世界观。我们的五位作家一再展现了他们不断驰骋、不断冲刺的张力跟好奇心。从此刻出发,其实就是再一次开始一个新的故事,一个新的叙事,或者是一个新的创造世界的可能。这五位作者都让我觉得特别惊喜,能够参与这一次的评审是我的荣幸。”

写作者肩负的职责从古至今都没有改变

真正想写什么样的小说,以及未来的写作计划是什么,入围决选名单的五位作者郭爽、霍香结、林棹、魏思孝、周于旸分享了自己的文学经验与创作感受。

《月球》作者郭爽说:“空间是我写作的一个很大的主题,在《月球》这本书里,集中体现在人和人之间的空间、情感空间。我很希望未来的写作可以更大胆一点,玩得更尽兴一点,因为虚构就是一个了不起的游戏,要自己先玩得尽兴,读者才可能尽兴,这可能也是我写作的一个根本原因。如果有一天我可以写出一本孩子们能读也爱读的书,我就很高兴了。可能不是狭义的我们在书店或者网站上看到的童书类,而是让我从开始阅读到开始写作的启蒙一样的作品,我有这样的期待和向往。”

《铜座全集》作者霍香结说:“最想写的小说或者文本,这个问题我想过很久,我认为一辈子也写不完。它可能不是太长,但是可以一直写下去,不断修订,朝着呈现绝对完美状态的方向。它可能是要进行非常复杂的化合和解码,又不断编码的这样一种文本,现在一时半会儿可能做不到。我现在主要的写作方向是非线性写作,是非线性时间的叙事逻辑下的一种文本形态。以个人对文学的理解,我觉得在我们需要一种21世纪的文本,或者具有现代主义精神的一种文本,所以这20多年,我一直在朝着这个方向‘拱进’,一点一点往前‘拱’。”

《潮汐图》作者林棹分享道:“我最想写出的小说,可能是此时此刻的我还没有办法想象得出的小说。可能要到它定稿过了一段时间之后,我才慢慢反应过来,原来它是这么一个东西,是这么一回事。在创作它的同时,或者创作完之后,我自己也获得了某种更新,我对世界和自我的认知也变新了,或者变得更多了。这是我对理想的小说的想象。”

“我最想写的小说可能更多的是基于对自身的要求。我写了一些短篇小说,但根据以往的写作经验,好像每一个短篇写完之后,都会感觉有点遗憾,不停想去修改,但每一次修改又会出现一些新的缺口,永远无法填满,好像总有一些力气没有使出来的感觉。”《马孔多在下雨》作者周于旸说,“对我来说,我会希望能写出这么一个理想的小说,用出全力,至少自己一丝一毫都没有保留,写完之后好像没有什么修改的余地,我希望能够让自己体会到这种感觉。”

“想写什么样的文学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回答起来特别困难。我一开始想,既想写出可以留下来的,几百年之后也有人读的作品,又想写现在就有很多人读,非常畅销的作品,还想写在技艺上、文学技巧上能有扩展的作品。但是想到中间,我又开始做减法,好像也不需要有多么强的生命力,不需要几百年之后还有人读,也不需要它多么畅销,也不需要它的技艺上有多么的开拓或者开创一个新的流派。”《王能好》作者魏思孝分享道,“做完减法,我想到美国作家斯坦贝克有一句话,一个写作者身上肩负的职责从古至今都没有改变,就是把种种惨烈和失败袒露人间,在痛苦和不堪的梦境中苏醒,引入光明,导向进步。”

标签: 一个新的 中国文学 百年之后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新闻

凡本网注明“XXX(非现代青年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

热文推荐

焦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