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恢复原始风貌 亮出壮美中轴

时间:2022-11-07 15:40:33    来源:北京晚报    

原标题:钟鼓楼紧邻地区环境综合整治提升(东城段)预计本月底完工(引题)

恢复原始风貌 亮出壮美中轴(主题)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今天上午,天气晴好,登上鼓楼向南望,城市视线通达,蓝绿交织,京韵十足。历时3个多月,通过参考对比约120年前的老照片,东城区对钟鼓楼周边16.59公顷范围内街巷进行第五立面修缮、公共空间环境提升、街巷建筑立面恢复等,钟鼓楼紧邻地区环境综合整治提升(东城段)完成85%,初步亮出钟鼓楼周边壮美有序的北中轴线。项目预计11月底完工。

从老照片中寻找答案

钟鼓楼是北京中轴线的北起点。今年7月中旬,东城区开展钟鼓楼紧邻地区环境综合整治提升。提升范围北起豆腐池胡同,南至鼓楼及鼓楼东大街,东至宝钞胡同,西至旧鼓楼大街,涉及豆腐池胡同、宝钞胡同、钟楼湾胡同、草厂胡同、草厂北巷胡同、草厂东巷胡同、铃铛胡同、钟库胡同、汤公胡同共9条胡同。

城市的“第五立面”,也就是屋顶,是中轴线景观视廊美丽画卷的底色。怎样恢复整洁清朗的“第五立面”,亮出平缓开阔的天际线?在提升前,东城区城管委和设计单位从约120年前的老照片中寻找答案。

“我们从各方搜集了1901年和1903年左右的鼓楼至东直门大街、1915年鼓楼东望、1955年鼓楼南望的历史老照片。”中规院(北京)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建筑设计所建筑师鲁坤说,对比照片叠加分析后,发现了5处显著相同的位置,从中可以看出,北中轴线钟鼓楼周边保留了平缓开阔的天际线,延续了以胡同—四合院合瓦屋面为主的形态特征,保留了大片青灰色房屋的整体色调。

设计师还对“第五立面”做了数据统计。“钟鼓楼周边城市功能以市井生活、商业经营为主,随着城市建设等,区域风貌发生了明显变化,建筑高度出现起伏,市政设施、浓荫绿树逐步增加,但整体形态特征基本保留至今,建筑屋顶仍多数是硬山顶和卷棚顶。其中以卷棚顶为主,占比65%。”

重铺屋面恢复硬山顶

硬山顶一般有五条脊,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前后两个坡面,左右两侧的山墙与屋面直接相交,将所有内部梁架檩木包住,是古建筑中比较普遍的屋顶样式。而卷棚顶则没有正脊,因其正脊处是弧线形的曲面而得名。

坐落在鼓楼大街东北角的309号商铺,距离鼓楼仅20米,是一座传统风貌建筑,屋顶面积近60平方米,屋面原形制就是硬山顶。“此前,商铺经营人员反映房顶是防水油毡材质的,每到雨季就会渗漏,希望这次提升给修一下。”东城区城管委环境建设科项目负责人刘悦说,经过对房屋立柱、墙体、屋顶和构件的整体分析评估,在改造中拆除水泥瓦屋面,重新找平做防水,更换为合瓦屋面,恢复了原有的硬山顶风貌。

改造前期,东城区对钟鼓楼周边沿街商铺开展深入走访,听取商铺经营者和周边居民的意见建议,发现经营者对于重新设计门脸和改造屋顶的呼声很高,居民则是希望提升步行环境,增加休憩座椅。因此,在提升中,屋顶加建的二层及以上违法建设被拆除,“拆违之后,我们采用传统铺装方式、参考老照片重新铺设屋面,更换工艺做法简陋、色彩突兀的彩钢板屋面和坚固性较差、年久容易漏雨的水泥瓦,保障安全并重现原有风貌。”刘悦说。

保护性修缮建筑立面

除了第五立面,提升项目还针对重点建筑立面,参照原格局、原样式,采用传统工艺做法和材料,开展保护性修缮,恢复街巷风貌。由于年代久远,鼓楼大街263号金柱大门木质结构腐朽,后檐木结构断裂,五架梁下垂,瓦面碎裂脱落。在修缮中,保留原木门框和两侧抱鼓石,其余构件重新落架大修,采用传统工艺做法,对院门刷铁红色油饰,门框部位增加了苏式彩绘,再现了原有风貌。

结合居民实际需求,针对钟鼓楼周边区域内公共空间,东城区对改造范围内的9条胡同开展公共设施、市政交通、绿化景观等的提升改造,包括老式大型电箱小型化、隐形化、景观化的“三化”处理;梳理胡同内杂乱“飞线”,实现“多杆合一”等;完善夜间照明,翻建破碎、塌陷的沥青路面和人行步道,便于市民出行;在钟鼓楼广场周边增加景观小品和标志性的城市雕塑、小微空间等。 本报记者 李瑶

钟鼓楼周边第五立面品质提升工程(西城段)亮相

什刹海周边“文化探访路径”形成

本报讯(记者张骜)登临鼓楼举目南望,没有了杂乱的违建遮挡,部分楼宇完成降层,中轴线风貌尽收眼底。昨天,钟鼓楼周边第五立面环境品质提升项目(西城段)正式亮相,钟鼓楼周边平房四合院及沿地安门外大街商业店铺的第五立面风貌、公共空间环境实现整体提升。

“7.8公里的北京中轴线不仅要在地面上看,也要从第五立面上看,现在钟鼓楼周边正式亮出来了,往南眺望,特别敞亮。”站在鼓楼上,什刹海街道办事处副主任裴亚周望着近2公里的西城段中轴线第五立面,用手机连拍数张。

举目望去,平房院落屋顶整齐、分布错落。虽有高楼、商铺,却挡不住视线。曾经的二层违建等“顽疾”也清除完毕。地安门外大街、旧鼓楼大街人来人往的景象一览无余,还能听见北京特有的鸽哨声,动静相宜,赏心悦目。

屋顶被称为建筑的第五立面,钟鼓楼周边第五立面是中轴线申遗的重要组成部分。2021年6月,由西城区统筹协调,什刹海街道、什刹海阜景街指挥部联合成立了25人的钟鼓楼周边第五立面环境品质提升工作组,并成立临时党支部。

工作组以“微整治、微修缮、微更新”为理念,尊重在历史演化过程中形成的时代特征和历史信息。对不符合中轴线申遗要求的屋顶立面进行改造,包括拆除楼顶违建、改移附属设施、改造鸽舍等。截至目前,钟鼓楼周边第五立面环境品质提升共整治点位344处,福德庵整体修缮即将收官,地安门派出所降层完毕……一幅崭新的中轴图画正徐徐展开。同时,除了整体谋划,工作组还通过“一户一策”,保留了传统民居烟火气。

伴随着钟鼓楼周边第五立面环境品质提升项目的完工,围绕什刹海的“文化探访路径”正式形成。以旧鼓楼大街为起点,经地安门外大街、平安大街、西什库大街、西安门大街、鼓楼西大街,最后回到鼓楼脚下。游客无论是高处俯瞰,还是漫步骑行,都能领略到中轴线文化精华,品读北京的历史文化。

北京中轴线官方网站上线

中轴线文化遗产开启数字新篇章

本报讯(记者李祺瑶)今天,市文物局、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工作办公室举办的“数字传承,链接未来”纪念《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50周年主题活动上,北京中轴线官方网站(https://bjaxiscloud.com.cn/)试运行上线,为中轴线文化遗产开启数字新篇章。

作为北京中轴线官方申遗的门户与信息发布平台,北京中轴线官方网站以可视化形式呈现北京中轴线的遗产价值与社会参与。

活动中,北京中轴线遗产保护中心主任关战修作为中轴线文化的“推荐官”,介绍了官网的亮点。9个“时空板块”立体鲜活地再现了中轴线和北京城七百多年的发展与变迁,并通过中轴线上历史街区的小贩吆喝声等,为用户沉浸式展现文化遗产魅力。官网还将上线“时空舱”4D时空产品,打造4D空间,公众可以在多维动态交互中,“穿越”时间和空间,多角度俯瞰中轴,查看地标建筑群和单体建筑,感受北京城连绵不断的历史脉络。

同时,“云上中轴”小程序2.0版也升级上线,为公众提供综合信息服务。

标签: 地安门外 旧鼓楼大街 文化遗产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新闻

凡本网注明“XXX(非现代青年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

热文推荐

焦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