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天天看点:中国物理学发展简史:献给追问者

时间:2022-10-14 15:32:16    来源:北京青年报    


(相关资料图)

原标题:

中国物理学发展简史:献给追问者

1962年2月24日,在“中研院”第五次院士会议的酒会上,胡适敲了敲杯子说,我对物理学一窍不通,但我有两个后来成为物理学泰斗的学生,一个是北大的物理系主任饶毓泰,另一个是证明了宇称不守恒的吴健雄。说完这番话后的几个小时,胡适突发急病与世长辞,享年71岁。正如他的自谦之词,他一生从未涉足自然科学,但正是由他参与其中的新文化运动为彼时积贫积弱的中国带来了对民主和科学的认知。科学的发展之难在刚刚“剪了辫子”的中国是可以想见的,一代代学人在这条路上挥洒着青春与热血,才让本土自然科学有了后来的成就。话剧九人剧社用这部饱含深情的《对称性破缺》带领观众回顾了中国物理学发展简史,重新走过这一段先驱们曾经浴血驰骋的探索与追问之旅。

叶启孙、吴大猷和吴健雄,他们一个晚景凄凉、一个迁居宝岛、一个甚至变换了国籍,但他们对中国物理学科的发展做出的贡献却是不容抹杀的。《对称性破缺》的主人公正是以这三个人物为原型,由三个演员分饰几十个角色,跨越近80年时空,在舞台上将那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娓娓道来。相比九人之前三部作品在教研室、实验室和牢房等相对单一的空间里讲小故事,本剧跳出了以往的舒适套路,在形式上做出了全新的尝试,于三段历史时空中分别围绕一位主人公展开叙事,演员也并不拘泥于固有角色,而是不断以各种身份跳进跳出,辅助完成整体戏剧任务。这种形式算不上有多新鲜,近期备受好评的《威廉与我》也采用了类似的戏剧结构,但我们仍然惊讶于导演朱虹璇的舞台完成度,通过在现实与虚构中的平衡与取舍,实现了饱满流畅的叙事表达和酣畅淋漓的情感宣泄。

三段故事虽然始终围绕物理学科的建设与传承,但又在不同主人公特性的基础上进行着个性表达。第一段中,叶启荪和厨子的思维方式不断冲突碰撞,新旧观念差异从侧面阐明在清华创建物理学科初期的困难重重。第二段中吴大有在西南联大时期于捉襟见肘的日常生活里苦中作乐,彰显出那一代科学家的乐观与豁达。一句“吴大有总是绕着困难走,可困难总是找上吴大有”,看似诙谐,个中辛酸又着实让人动容。第三段中瞿健雄以女性身份在科学道路上奋力进取,但学界对女性的不友好却是中外同此凉热,她独自一人与孤独、困惑抗争的勇气令男儿汗颜。“海水之蓝并非反射自天空,而是海水比天空更蓝。”——编剧将生活中简单的物理现象巧妙化用,道出两性关系与位置差异的微妙。

九人作品的另一个标志是对平民视角的采用。《双枰记》里小贩和鼓曲艺人对知识分子的反向凝视,凸显出启蒙精神的伟大。本剧沿用这一手法,首尾两场戏引入墓地旁卖花人老张的视角。从小张到老张是普通人的一生,也恰好是中国物理学从奠基发轫到迈向成熟的全过程。作为个体的物理学家不可避免地从生走向死,但也正是他们的前赴后继,为千千万万的小张和老张们开创出了一个理性与思辨的新世界,同时牵引出关于人究竟应该为了什么活着和死去的终极追问。

本文开始说到的那个小故事在本剧中也有提及,胡适化名卢泊安,在九人之前的几部作品中曾有过令人叫绝的精彩亮相。可以说,年轻的九人用极简的舞台和最少的演员,创造出一个不大不小的奇迹——自2019年,他们以一年一部的速度打造出知识分子民国宇宙系列,且作品个个叫好又叫座。四年时间里,九人的粉丝遍布全国,他们乐此不疲地对九人宇宙里每个人物的原型、特点及命运轨迹进行考证,甚至编出了人物辞典,与剧作者一起赋予舞台上的人物更加饱满的血肉。他们会为了顾静薇和瞿健雄的再未相见扼腕叹息,也会为了卢泊安的猝然离世暗自垂泪。这些剧中的虚拟人物竟然拥有了数量可观的实实在在的拥趸,他们自己掏钱买票,心安理得地走进剧场和“偶像”共情。

通过四部作品的锤炼,话剧九人剧社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并且正在这种风格的基础上进行探索。可喜的是,从《对称性破缺》中我们再一次看到了思考的光芒和质感,而这才是一部戏剧作品理应具备的品质。全剧结束时,屏幕上打出“献给追问者”的字样,不少观众流下了动容的眼泪。这是一部致敬追问者的戏剧,以戏剧的方式,追问世界的规律与真相。(任凡)

标签: 对称性破缺 自然科学 的基础上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新闻

凡本网注明“XXX(非现代青年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

热文推荐

焦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