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奖项会让纯文学‘破圈’,走向大众”(主题)
──访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得主东西(副题)
日前,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揭晓,5部长篇小说获奖。其中,广西民族大学教授、作家东西的长篇小说《回响》获此殊荣。近日,记者采访了东西。
【资料图】
在“难以推进”和“拼命前进”间反复跳跃
“60后”作家东西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新生代作家的代表。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揭晓时,东西是从手机推送的新闻得知《回响》获奖,“首先是高兴,其次是感谢评委对我30多年创作的鼓励。这次获奖,是评委对新生代作家创作追求的一种肯定。”
在5部获奖作品中,《回响》是以推理方式写日常生活的心理现实主义小说,题材相对比较独特。东西说:“这也体现了茅奖评奖的标准,注重作品的艺术价值,鼓励题材、主题、风格的多样化,鼓励探索和创新。”
“《回响》是我嫁接类型文学和纯文学的一种尝试,任何一个写作者的天然追求,就是在稳定写作的同时还希望有所突破或者创新。纯文学的读者群相对较小,作为创作者,首先要吸引读者阅读,我就想到了推理嫁接心理的方式。”东西坦言,这种尝试是需要勇气的,当时的写作状态在“卡夫卡式的难以推进”与“巴尔扎克式的拼命前进”之间反复跳跃,光小说开头,就写了一年多,从2017年初春一直写到2019年夏末,“还好,这次尝试的反馈还不错。”
在东西看来,“写作最愉快的就是对未知的探索。接下来的小说创作,我可能探索的胆子更大一些,想象力更飞扬一些,挑战走得更远一些。”
写作者是一个提问者,疑问越多,灵感就越多
25年前,32岁的东西就以中篇小说《没有语言的生活》摘得了首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奖。说起对奖项的态度,他告诉记者:“1998年得鲁迅文学奖的时候,我还年轻,当时觉得写作很重要,对获奖和奖项是没有什么感觉的。”如今摘得茅盾文学奖,他坦言:“对一个纯文学创作的坚持者来说,文学奖项除了是一种肯定和精神鼓励,也是对作家创作的一种加持,奖项会让纯文学‘破圈’,走向大众。”
已经摘得了中国中篇、长篇小说的最高奖项,接下来的创作会不会有压力?东西表示:“得奖也是一种鞭策,不能因为得了奖,创作就松懈,得奖的时候高兴一阵子就好了,但也不用当成负担,写作的时候要忘掉这些,百分百地投入。写作者是一个提问者,有时候像一个天真的孩童,对这个世界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他对这个世界的疑问越多,灵感就越多,所以写作者每时每刻都要跟世界保持一种非常紧密的联系,保持好奇心。”
东西从小就梦想成为作家,长期的大量阅读、思考和生活中的体验、见闻,都是他创作灵感的来源。写了这么多年,其间难免有疲劳感,“甚至在写作过程中也怀疑过写作的意义。”东西说,抵抗这种疲劳感和怀疑的,正是创作中不断提升自我认知的各种新发现,“每一次写作都是一个学习、洗礼的过程,对人性、人生,对现实、历史,你不断有新的角度和新的发掘,而这些就会让你不停地探索下去、写下去。有时候写作就像是在这个世上寻找知己,当你的作品被阅读,当你遇到与你共鸣的读者,文学所有的意义就都呈现出来了。”东西说,创作《回响》带给自己最大的改变是,“我把人物心灵打开的同时,自己的心灵也被打开了,会变得更广阔、更宽容,对人性的幽微也有了更深的认识。”
有理想的作家,不会为了商业性牺牲艺术性
今年3月,冯小刚执导的悬疑剧《回响》成为爱奇艺迷雾剧场热播榜冠军。这部丰富了悬疑剧种类的热剧,正是由东西改编。他透露,当初自己的小说是责编通过朋友转给冯小刚的,冯导认为故事很高级,也很喜欢其中的对白,于是有了同名剧。
东西的小说《耳光响亮》《没有语言的生活》《回响》等都曾被成功影视化。他表示:“写剧本和写小说是两种不同的创作模式,写剧本你要有心理承受能力,承受剧组里所有人,无论是制片、导演、演员,还是美工等,都可以给你提修改意见。早期做编剧时,会有一段时间觉得自己的小说创作和感觉受到了干扰。不过随着写作的成熟,就可以在两种创作模式中切换自如了。有理想的作家,不会为了商业性而牺牲艺术性。”(记者 仇宇浩)
标签:
上一篇:民间文学宝库取之不竭
下一篇:最后一页
凡本网注明“XXX(非现代青年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原标题:“奖项会让纯文学‘破圈’,走向大众”(主题)──访第十一届
2023-08-22 09:00
讲述原标题:《灶王传奇》呈现小人物世界观(引题)民间文学宝库取之不
2023-08-22 09:00
众议原标题:暑期档票房为何创纪录国家电影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8月18
2023-08-22 09:04
原标题:九嶷山下孩子们的乡村艺术节8月19日,孩子们在晚餐后荡秋千玩
2023-08-22 08:00
原标题:七夕小知识:为何流行吃“巧果”?中新网北京8月22日电(记者上
2023-08-22 08:00
原标题:电影《念念相忘》天津路演进校园天津日报讯(记者张钢)由刘雨
2023-08-22 08:04
原标题:周华健时隔七年来京再开唱北京日报讯(记者韩轩)因演唱《刀剑
2023-08-22 08:05
原标题:口碑每况愈下网络评分呈断崖式下跌(引题)《好声音》为何难觅
2023-08-22 05:59
原标题:郑州郑东新区白沙镇:小书屋发挥大作用全民阅读引领新风尚人民
2023-08-22 06:01
原标题:嘉峪关长城,蕴含了古今的这些智慧河西走廊现存汉长城1400多公
2023-08-21 23:01
原标题:科技助力考古,勾勒生动历史细节光明日报记者李韵王笑妃如今,
2023-08-21 14:59
原标题:河北隆尧:(引题)柏人城遗址开始第四次考古发掘(主题)光明
2023-08-21 15:03
原标题:一戏绘千载飘飘传四海图为侗族“行歌坐月”习俗展示现场。科技
2023-08-21 14:57
原标题:历史文化也能接地气(主题)名家们在南国书香节现场开讲让观众
2023-08-21 13:54
原标题:青年导演李旭处女作《傍晚向日葵》,诗意化呈现生命最后的时光
2023-08-21 14:03
原标题:中国古代建筑:贯越古今的营造智慧【科技文明探源】实习记者沈
2023-08-21 14:06
原标题:云南华坪芒果文化节载歌载舞迎客来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赵黎浩
2023-08-21 14:04
原标题:赤壁大湖咀遗址新发现先秦冶金遗物科技日报讯(记者吴纯新)近
2023-08-21 14:03
原标题:体验手作乐趣感受东方浪漫(引题)市属公园推出37项游园活动迎
2023-08-21 10:55
原标题:六小龄童:苦练七十二变,笑对八十一难文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2023-08-21 10:52
原标题:电影导演徐浩峰回归话剧舞台执导《搭手飞人》(引题)借武行故
2023-08-21 10:53
原标题:暑期档票房刷新纪录截至8月18日年度票房突破400亿大关(引题)
2023-08-21 09:55
原标题:《意外人生》吴镇宇任素汐合作演情侣由新锐青年导演左志国编剧
2023-08-21 08:56
原标题:北京出版集团两千余种出版物亮相上海书展(引题)新晋茅奖作品
2023-08-21 09:04
原标题:时隔三年,西藏昌都迎来第九届三江茶马文化艺术节中新网昌都8
2023-08-21 0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