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新时代中国调研行·长江篇丨接续中华文脉:全国八成简牍在这里“重生”
新华社武汉8月18日电
【资料图】
新华社记者熊琦
将简牍泡在蒸馏水中,用软毛笔轻轻蘸洗,再一一测量尺寸、记录、编号和绑线,接着开始脱色、脱水、包装……刚从外地考古现场回来,方北松又第一时间坐在了修复台前。
修复一枚小小的简牍,需要20多个步骤。作为湖北省荆州文物保护中心主任,方北松已将这套流程重复了35年。
荆州文物保护中心主任方北松对简牍进行清洗。新华社记者熊琦 摄
“这是‘秦火’之前的《诗经》抄本。”“这些神秘字符可能是失传的先秦乐谱。”在荆州文保中心简牍修复室内,方北松打开木箱,小心翼翼地抽出一支支浸泡着竹简的玻璃管,一一向记者介绍近年来团队修复的成果。这些黄褐色的竹简,尽管多有破损,但工整的楚系简帛文字清晰可见。
在汉朝蔡伦发明纸张之前,竹木简牍是中华文化最重要的文字载体之一。出土简牍是文物考古和研究人员喜爱的“历史讲解员”。一枚简牍,甚至其中一个字,就可能揭开一段尘封的记忆,填补一段历史的空白。
荆州市境内长江径流里程483公里,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径流里程最长的城市,自古就是长江文化的富集地。20世纪以来,当地深埋地下2000多年的珍贵文物大量出土,揭开了一个先秦南国独特而神秘的文化面纱。
然而,这些珍宝出土之时往往是另一番模样:散成一堆,看上去只是烂泥中黑乎乎、近乎朽腐的竹条木片。
据了解,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的竹木简牍,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能在地下保存至今,靠的是饱水缺氧的环境。文物出土后如同煮得软烂的面条,在氧化的那一瞬间更变得漆黑如碳,文字无法辨识,给修复带来很大困难。
“文字写在简牍上,保护它就是在保护中华文明的载体。”方北松介绍说,脱色、脱水,是简牍修复中最关键的两道工序。
从武汉大学分析化学专业毕业后,方北松便来到荆州博物馆文物实验室工作。为攻克材料难题,他进行了成千上万次实验,终于在2002年前后找到竹木简牍脱色、脱水的有效方法和药剂,也由此成为业界有名的简牍修复专家。
2003年,荆州文保中心从荆州博物馆分离出来。近年来,中心完成了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湘西里耶秦简、荆门郭店楚简、阜阳汉简等重要文物抢救项目,专业修复人员从最初的5人增加到50多人。
2017年,荆州文保中心搬入了位于三国公园湖心岛上的新大楼,并且添置了扫描电镜、激光拉曼、超景深显微系统等40多台(套)先进设备。
一墙之隔,两番天地。公园墙外,车辆川流不息,城市发展日新月异;公园墙内,文物修复专家们摩挲简牍,用匠心“化腐朽为神奇”,日复一日。
图为2017年11月20日启用的荆州文保中心新址。新华社记者熊琦 摄
“保存状态较好的竹木简牍我们可以按工序修复,但常常也有一些糟朽严重的简牍,需要花费数倍时间和精心,才能让上面的信息重现。”荆州文保中心简牍工作室负责人史少华说。
前些年,荆州文保中心曾接手一批河北出土的汉简,具有重要学术价值,但由于早年遭遇盗焚,竹木已经炭化,一碰就可能粉碎,字迹更无从辨认。
“我们试验了70多种方法,终于找到了让它们恢复柔韧的特殊材料。”史少华说。经过科学细致的清洗、复形、封护,简牍上的字迹依稀呈现,专家依靠红外拍摄技术拍出了较为清晰的文字照片。
荆州文保中心简牍工作室负责人史少华在查看修复完成的简牍。新华社记者肖艺九 摄
用匠心守护古人智慧,用耐心重现文物光芒,用信念扛起传承大旗。
荆州文保中心已为国内24个省市、90多家文博单位提供文物保护技术支撑,帮助全国80%以上的饱水简牍“复活”,数量多达13万枚。他们所修复的简牍,时代从战国至西晋,地域上从南方广东至西北甘肃,从东部江苏到西部四川。
一件件珍贵文物“复活”后,向世人诉说着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激荡着无数人心中的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
“修复了这么多的简牍,没有一枚毁掉,没有一枚遗失。”这是方北松最自豪的事情,“不让那些凝聚祖先智慧、民族历史的鲜活史料消失在历史长河中,这是我和同事们一直坚守下去的最大动力。”
标签:
上一篇:暑期档票房创中国影史新纪录
下一篇:最后一页
凡本网注明“XXX(非现代青年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原标题:新时代中国调研行·长江篇丨接续中华文脉:全国八成简牍在这里
2023-08-19 10:05
原标题:暑期档票房创中国影史新纪录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据国家电
2023-08-19 10:03
原标题:暑期“博物馆热”持续升温北京46家博物馆取消周一闭馆新华社北
2023-08-19 08:52
原标题:工人的画(第1750期)业务升级吉林孙德民刮骨疗毒陕西姬大利承
2023-08-19 09:01
原标题:碰碰乐河北刘旻昊死有余“故”苦不堪言
2023-08-19 08:05
原标题:开心果北京赵春青图左一为望眼欲穿图左二为我有充电宝图左三为
2023-08-19 08:04
原标题:330项非遗项目将在新疆阿克苏展出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吴铎思
2023-08-19 05:58
原标题:《文学批评的革命者》:追忆文学批评发展史上的关键篇章工人日
2023-08-19 05:54
原标题:国外漫画赏析【意大利】德尔庞工人将小舟打造成提琴模样,这是
2023-08-19 05:53
原标题:文旅部:2023年中国文化馆年会和中国图书馆年会将于9月举办工
2023-08-19 05:52
【作品广议】原标题:真心祝福真心者肖承森似水流年庄锡龙人们普遍认为
2023-08-19 05:55
原标题:西兰卡普弄潮“最炫民族风”华服之美历久弥新中新社湖北恩施8
2023-08-18 15:58
原标题:中泰合拍灾难电影《湄公河巨兽》首映北京青年报记者肖扬昨日,
2023-08-18 15:57
原标题:《暗杀风暴》试水悬疑警匪类型片北京日报讯(记者王金跃)电影
2023-08-18 15:54
原标题:一戏一人生探访“中国古代戏曲声腔的活化石”广昌孟戏中新网抚
2023-08-18 16:01
原标题:喀什古城里的民族乐器制作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吴铎思通讯员阿
2023-08-18 15:57
原标题:电影《长安三万里》,接连陷入“致歉漩涡”澎湃新闻记者岳怀让
2023-08-18 14:56
原标题:胡先煦联手姚晨寻找真爱(引题)《三贵情史》上演奇幻爱情(主
2023-08-18 15:05
原标题:百年前,一群素人画家的“逆袭”解放日报记者陈俊珺百余年前,
2023-08-18 14:54
原标题:失传已久再现世间!故宫发布乾隆花园烫样成功复原重要成果烫样
2023-08-18 14:57
原标题:陶立夏散文集《迟来的告白》:成为光亮的一部分工人日报—中工
2023-08-18 15:04
原标题:梨园新蕊圆梦“和平杯”汇报演出昨晚举行(引题)四海“小名票
2023-08-18 14:03
原标题:2023年中国文化馆年会、中国图书馆年会将于9月举行新华社北京8
2023-08-18 14:03
原标题:敦煌研究院:让科技助力文物的保护和研究在敦煌研究院多场耦合
2023-08-18 13:56
原标题:给电视节目增加更多营养(文艺创作谈)陈辰从主持人到制片人,
2023-08-18 1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