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今头条!云南大理创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苍山洱海间描绘“诗和远方”

时间:2023-05-12 10:49:08    来源:中国旅游报    

原标题:苍山洱海间描绘“诗和远方”(主题)

——云南大理创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纪实(副题)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中国旅游报记者 郭子腾

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高台社火实现活态传承,鹤庆县新华村银器亮相滇西各大景区……近年来,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实现非遗活态传承、整体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新局面,在苍山洱海间绘出了一幅浓墨重彩的文化生态美丽画卷。文化和旅游部今年1月公布了新一批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名单,大理文化生态保护区位列其中。

政策+资金 夯实保护基础

2011年1月,大理州被列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十多年来,大理州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方针,积极探索民族传统文化整体保护和开发利用的途径。

“我们压实属地责任,州、县分别成立大理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领导小组,制定相关实施方案,颁布实施《大理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确保实验区建设和非遗保护有章可循、科学规范。”大理州政府有关负责人表示。

据介绍,大理州还加大资金投入,强化资金保障。在获得中央专项补助经费5000多万元的基础上,省、州共配套专项补助资金2000多万元。大理州政府整合县、乡财政和社会资金投入近2亿元,建成大理州非遗馆、南涧跳菜传承展示中心等重点非遗传承体验场所。各县(市)还通过资金补助、免费提供用房和场地等方式,为保护区创建创造有利条件,为各类非遗活动创造广阔舞台。

据了解,自大理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设立以来,大理州非遗代表性项目新增492项,代表性传承人新增1810人,金字塔结构的保护名录体系基本形成。当地积极落实代表性传承人的传承补助经费,不断健全传承人保障机制,建成体系化的传承体验设施265个。通过摸清底数、分类保护,一大批濒危非遗得到有效传承保护。

“全州已成立13个非遗保护机构,有注册志愿者600多人,每个县(市)都有固定的志愿者队伍。基本上做到年年有计划、月月有主题、天天有活动。”大理州非遗保护中心主任赵向军介绍。

非遗+旅游 融合创新发展

一曲曲剑川白曲穿越千年依旧动人心弦;扎染包、扎染笔记本等文创产品成为受欢迎的旅游纪念品;一碗碗酸辣鱼味美鲜香,是游客来大理必尝的美食……近年来,大理州深入推动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

今年2月,为庆祝大理获批云南首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这一殊荣,“非遗大理行,欢乐过大年”非遗集市活动在大理州喜州古镇举办。集市上,26项非遗代表性项目亮相,百位非遗大师、民间艺人演绎非遗技艺。游客们走进集市,白族扎染、剑川木雕、鹤庆银器锻制技艺等非遗代表性项目汇聚一堂。非遗传承人全方位展示非遗工艺,引导市民游客多维度感受非遗之美,让非遗连接现代生活。

五一假期恰逢大理州三月街民族节,大理州各县(市)结合自身资源特色,推出了“花鸟画创作与教学作品巡展”、“千年古韵 礼衣华夏”天龙八部影视城汉服文化节等非遗旅游活动。全国各地的游客涌入大理,体验传承千年的三月街民族节、秀丽的苍洱风光和浓郁的民族风情。据大理州文化和旅游局统计,今年五一假期前3天,大理州共接待游客210.84万人次,同比增长363%。

“近年来,大理州推出系列非遗主题旅游线路,建成10个非遗旅游示范点,许多特色非遗项目有机融入旅程,众多传承体验设施成为非遗体验游、非遗研学游的热门打卡地。大理双廊和鹤庆新华银器旅游小镇、云龙诺邓、大理喜洲、巍山南街非遗旅游街区、弥渡文盛街旅游村寨等6个项目还入选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公布的2022年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名录。”大理州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赵薇介绍。

传承+产业 扮靓大众生活

大理州深入挖掘非遗的文化价值、社会价值和产业价值,更多大众认知、认同非遗,自觉主动地参与非遗的传承、保护和发展。同时,非遗保护与脱贫致富、提高大众收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等多方面内容结合在了一起。

大理州积极培育非遗特色产业,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如今,大理、剑川、弥渡等县(市)“非遗+传习所+合作社”“传承人+公司+农户”等新模式逐渐形成;弥渡花灯戏、南涧跳菜等传统戏剧歌舞类非遗代表性项目,不仅保持了艺术生命力,还给群众带来了致富渠道。

“非遗+产业”的模式也带动了传统工艺的振兴。赵向军介绍,大理传统工艺工作站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开展了对话会、传承培训、讲座、论坛等系列活动,长期与中央美术学院等高校合作,在技术改良、文创设计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培育了“李小白”手工银壶、大理“瓦猫”等知名非遗品牌,传统工艺走进现代生活。

大理州还建成了57个非遗工坊,让不少非遗技艺家家可见、人人都会。如鹤庆银器带动9000余人从事银器加工销售,2021年产值约31亿元;剑川木雕产业2021年实现产值约5.6亿元,带动2.3万人就业。

白族扎染技艺传承人段银开致力于传统工艺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2008年,我筹资开办了大理市璞真白族扎染有限公司,后来又建立了大理市璞真白族扎染博物馆,收集整理传统扎染图谱1800多张,模板3600多块,扎染制品700多件。如今,博物馆每年接待游客近20万人次。”

在段银开的带动下,村子里做白族扎染的人越来越多,也有不少年轻人加入进来。据介绍,大理市璞真白族扎染有限公司已为乡村提供就业岗位35个,而且平均每年还有计划外用工约2000人次;已举办白族扎染技艺培训班12期,培养传承人1500余人次。在培养和壮大非遗传承人队伍的同时,有效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近务工和增加收入的问题。

标签:

相关新闻

凡本网注明“XXX(非现代青年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

热文推荐

焦点资讯